新能源相关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1. 新能源的定义
- 能源是指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 1997年《新能源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暂行规定》将新能源界定为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经转化或加工后的电力或洁净燃料。
- 《可再生能源法》定义可再生能源为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 《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将可再生能源定义为自然界中可以循环再生、反复持续利用的一次能源,主要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 常见新能源技术及相关产业分布
- 当今世界能源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全球主要国家将新能源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突破口。
- 全球新能源领域研究进入加速发展期,太阳能、储能和氢能受到广泛关注。
- 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清洁能源产业的增长。
- 我国“双碳”目标提出,即力争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目标包括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 我国新能源产业主要分布在氢能、风能、新能源电池和太阳能等领域。
-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新能源,具有丰富的来源和广泛应用。
- 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陆地风能和海上风能资源丰富。
- 新能源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2020年我国动力锂电池总装机量为63.6GWh。
- 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我国积极推进太阳能的多元化利用。
新时代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
1. 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清洁能源继续快速发展,清洁能源比重提升,能源生产结构优化。
- 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9.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42.4%。
- 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分别稳居全球首位。
- 清洁电力生产比重提高,2020年占全部发电量的28.8%。
- 国家电网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2. 依托技术突破带动产业变革
- 我国能源消费仍以化石能源为主,但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显著增长。
- 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4.3%。
- 中国持续开展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超过70%的组件。
- 中国光伏组件2021年全年出口量首次超百吉瓦,出口金额超200亿美元。
3. 坚持科学技术创新
- 我国已建立完备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
- 成功研发了全球最大单机容量水电机组和全系列风电机组。
- 不断刷新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
- “互联网+”智慧能源、储能、区块链、综合能源服务等新技术、新模式蓬勃发展。
新能源产业法律法规框架梳理
1. 法律
- 目前《可再生能源法》仍是新能源领域的基本法律。
- 各类新能源项目开发涉及项目报批、招标投标、项目用地、环境影响评价等环节,需要相关法律支撑。
- 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新能源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确保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行政法规
- 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行政法规,细化相关要求,为新能源项目的合法合规实施提供指引。
3. 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 各部委根据新能源的来源,针对不同产业,从立项、招投标、项目用地、环境评价等角度制定各类管理办法。
4. 地方规范性文件
-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当地政策,结合实际发展新能源产业。
总结:中国新能源产业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技术突破和国际合作显著,但仍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以确保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