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公共融资部邬羽佳 经济实力:安徽省矿产、旅游及科教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 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产业及经济基础较好。自2019年全域加入长三角区域以来,安徽省成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同时也是我国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战略地位重要。2023年,安徽省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050.6亿元,比上年增长5.8%,增速比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位次 较上年后移1位至全国各省市第十一位。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6830元,居 全国各省市第13位,比上年前移1位,但仍未达全国平均水平(89358元)。从三大需求看,2023年安徽省投资受益于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持续发力,对冲房地产投资下行,实现总体投资增长;消费在上年低基数下有所回暖;外贸受外需不足影响呈现小幅回落,但总体增速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年全省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贸易增速分别为4.0%、6.9%和7.8%,分别同比下降5.0个、提高6.7个和下降1.1个百分点。2024年以来,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加快,带动经济持续发展,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25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当期外贸、投资和消费保持增长,增速分别为6.3%、4.2%和4.3%。 从下辖各市经济情况看,安徽省内各市经济仍呈现为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各地市经济发展较不均衡的格局。2023年省内各市经济增速普遍提升,地区生产总值排序未发生变动,合肥市经济首位度依旧稳固,其他城市体量相对偏小且呈现梯度差异的格局。从经济总量看,合肥市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73.8亿元,占全省的26.9%,对全省经济发展引领作用显著;排名次之的芜湖市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1.1亿元,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10%;滁州市以3782.0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省第三位。阜阳市、安庆市和马鞍山市经济发展水平尚可,当年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3.7亿元、2878.3亿元和2590.6亿元;其余各地 市现阶段经济体量依然相对有限,地区生产总值位于1000亿元至2300亿元之间,其中黄山市经济总量规模最小,为1046.3亿元。从经济增速来看,2023年各地市经济增速呈不同程度加快,大部分城市增长水平集中在4.5%至6.5%区间,各地差异不大。其中淮南市和黄山市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2%),其余各市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增速均值为5.8%。2024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各市经济总量序列较上年保持不变,经济总体表现出平稳增长。 财政实力:2023年,受益于经济恢复性增长,叠加上年基数较低等因素,安 徽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加快,收入规模在全国各省市中仍处于中上水平。但主要受土地交易行情下行影响,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继续下降。全年全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39.0亿元,同比增长9.7%,收入规模位居全国各省市第十位,位次与上年保持一致;税收比率为65.8%,虽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但依然处于全国下游水平,在全国各省市降序排列第二十位,较上年前移2位。同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2305.3亿元,同比下降25.4%。2024年前三季度,安徽省经济平稳运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略有增长,当期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47.2亿元,同比增长0.3%,财政自给率为47.5%,自给能力提升。由于房地产市场整体延续调整态势,虽陆续出台宽松政策,但区域土地市场表现低迷,房地产市场修复尚需时日,预计短期内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长依然承压。 从下辖各市情况看,2023年,安徽省大部分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现增长,收入规模排序方面主要是末两位的黄山市和池州市互换位次,其余地市规模排序与上年一致。当年合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929.6亿元,虽增势相对较缓,但领先优势明显,贡献了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3.6%,税收比率为72.5%,体现了相对较好的财政收入质量;芜湖市、滁州市和马鞍山市财政实力也相对较强,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414.3亿元、298.2亿元和208.4亿元。经济体量相对较小的淮北市、池州市和黄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也在省内排名垫后,分别为104.8亿元、92.1亿元和84.3亿元;其余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处于 110亿元至200亿元区间。其中淮北市、安庆市、淮南市、合肥市和铜陵市税收比率超过70%,居全省前列。从增长情况看,2023年除黄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上年出现下滑外,其余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有所增长,但增速有一定波动。2024年前三季度,安徽省下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排序主要是中游较上年调整较多,但合肥市依然有显著的规模优势,芜湖市和滁州市依然位列省内第二和三位;当期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趋缓,地方财政增收压力加大。 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2023年安徽省内大部分地市土地市场景气度持续欠佳,从已获知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十一个城市来看,多数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下行压力加大,仅滁州市和蚌埠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实现增长。当年合肥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降幅扩大,实现规模652.3亿元,同比下降45.3%,规模依然居全省第一位;滁州市基金收入同比增长26.8%至238.7亿元,规模排名第二位;芜湖市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7.3%至185.0亿元,降幅较上年扩大,规模排名第三。其余地市基金收入规模未超过120亿元,其中池州市规模最小,为 22.6亿元。2023年,大部分地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财力的依赖度有所下降,各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均未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4年前三季度,仅淮北市、宣城市和滁州市土地成交额同比增长,其余地市的土地出让成交额则同比下 滑,且大部分城市跌幅较大,同比降幅在10%以上,区域土地市场仍存在下行压力,后续基金收入面临继续缩量可能。 债务状况:2023年,安徽省政府债务增幅略有扩大,绝对规模处于全国各省市上游水平。2023年末,安徽省政府债务余额为15713.36亿元,较2022年末增 长18.1%,较财政部规定的债务限额(15974.59亿元)低261.23亿元;债务规模超越湖北省,居全国36个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该指标降序第九位。安徽省地方财力对债务保障程度微幅弱化。2023年末安徽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是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99倍,较上年的3.71倍有一定升高,位列全国36个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该指标降序第十九位,与上年位次相同。安徽省新增债务遵循严格的限额管理,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从下辖各市情况看,2023年,安徽省各地市政府债务扩张幅度有所提升,大多数地市增幅仍维持在两位数。合肥市债务规模依然较为突出,2023年末,合肥市政府债务余额达2259.2亿元,占全省债务余额的14.4%;但凭借其较强的财政实力,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为2.43倍,居于全省末位。阜阳 市、滁州市、芜湖市和六安市年末政府债务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其余地市年末债务余额均在千亿元以内。阜阳市是负担最重地区,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达7.8倍;六安市、亳州市也处于较高水平,该比率超过5倍。 2023年以来,安徽省城投债市场发行额及存量额在全国各省市处于上游水平,但各市表现不一。从区域来看,2023年各市均有发债;阜阳市处于首位规模,亳州市、宣城市、合肥市、蚌埠市和滁州市发行额位列全省二至六位;2024年以来,在政策频出的背景下,各地市前三季度城投债发行情况呈现分化,大部分地市当期发行量均未达2023年发行额的60%。考虑含城投债的带息债务负担,各市债务压力继续增大,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未能完全覆盖城投企业带息债务。淮北市债务负担最为突出,其2024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企业2023年末带息 债务余额与当地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率达8.8倍。蚌埠市、亳州市、阜 阳市、铜陵市、安庆市和宣城市债务负担也较重,该比率超过6倍。 一、安徽省经济实力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安徽省经济实力分析 安徽省矿产、旅游及科教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产业及经济基础较好。2023年,安徽省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经济总量位次较上年后移1位至全国各省市第十一位。从三大需求看,安徽省2023年消费市场回暖,投资和外贸增速回落。2024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加快,带动经济持续发展;当期外贸、投资和消费保持增长。 安徽省位于我国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腹地,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临江西,北靠山东,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的重要省份。2019年安徽省全域加入长三角区域,成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同时也是我国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 安徽省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发达,目前已形成铁路、公路、海运和航空等相结合的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省内拥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其中横贯安徽省北部的陇海线,向西可以挺进中西部地区,向东则可到达江苏省连云港出海;京沪、京九两条铁路干线南北纵贯全省,北上可直达北京,南下可直达上海和香港。“十三五”时期,安徽省基础设施体系显著改善,高铁运营里程居全国第一位,已实现“市市通高铁”。根据安徽省编制的“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五纵九横”高速公路网,通车总里程 达到6800公里以上,路网密度达到485公里/万平方公里以上。航空方面,安徽省拥有6座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其中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为4E级枢纽干线机场,现已与全国多个大中型城市通航。此外,横贯安徽省南部的长江通道,连通安庆、铜陵、芜湖及马鞍山等多个重要港口直达上海。 安徽省自然和旅游资源丰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省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其中煤、铁、铜、硫铁矿、水泥用石灰岩和明矾石的探明储量居多,是国家级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华东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同时,安徽省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黄山、九华山等12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1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安徽省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050.6亿 元,比上年增长5.8%,增速比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2023年安徽省经济总量居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简称“各省市”)降序第十一位,被上海市超越,比上年后移1位。当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为76830元,居全国各省市第十三位,比上年前移1位,但仍未达全国平均水平(89358元)。2024年以来,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加快,带动经济持续发展。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25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 图表1.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 图表2.2023年安徽省与全国其他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对比 数据来源:Wind,新世纪评级整理 受生育率下滑以及人口向东部地区流动迁移影响,2023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呈现净流出。2023年末,安徽省常住人口为6121万人,较2022年末减少6万人;总量仍居全国第9位。安徽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51%,较上年末提高 1.36个百分点,但仍未及全国水平(66.16%)。 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安徽省以第三产业为主导,2023年提速运行,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3496.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8871.8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4682.2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9:40.2:51.9调整为7.4:40.1:52.5。2024年前三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