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本识咨询]:2024年中国A股ESG披露水平调研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4年中国A股ESG披露水平调研报告

金融2024-04-29-本识咨询d***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4年中国A股ESG披露水平调研报告

2024年中国A股ESG披露水平调研报告 前言 研究结果及案例分析 目录 总结及展望 附录 2 本识创始人 前言 本识创始人黄有杰 近年来,随着监管与市场的双重作用,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企业ESG表现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从而进一步推 动A股市场ESG投资的快速发展。 2023年7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向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下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为央企ESG信息披露提供明确指引;2024年4月,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三家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实行)(以下简称《指引》),并于2024年5月1日起实施。指引要求上证18指数、科创50指数、深证100指数、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最晚在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指引》的发布有助于规范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并在A股市场形成示范效应,促进A股市场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健康发展;中国财政部于5月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范可持续信息质量。这些文件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我国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日益完善,ESG披露逐步进入规范时代。 此外,投资者的需求变化也在推动ESG投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将ESG纳入投资决策流程,这反映投资者对企业可持续性和长期价值的关注。另外,随着ESG基金及产品、ESG评级机构和数据提供商的兴起,企业层面的积极响应和实践不断加强,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市场ESG的发展。总体来看,中国A股市场的ESG发展呈现出政策驱动、投资者需求拉动和企业实践深化的良好态势。随着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ESG将在未来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据Wind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2日,约2,17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独立的ESG报告,同比增长17.6%,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40.7%。这标志着A股市场上市企业对ESG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市场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逐步增强。在此背景下,本识咨询根据沪深北三家交易所最新出台的《指引》披露要求,选取能源、工业、材料等八个行业中,40家市值超过100亿且ESG表现较佳的企业,识别他们目前ESG报告披露水平与《指引》存在的差距,助力企业逐步提升ESG信息披露水平,推动A股市场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进步,促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和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为构建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市场生态系统提供重要支持。 3 前言 主要发现 •《指引》议题 在《指引》中覆盖的的所有议题中,样本公司在乡村振兴和员工议题上的披露率最高;在创新驱动该议题上的披露率最低。 •行业 在本次研究样本中,能源行业样本公司按照《指引》要求的披露水平最高。 •利益相关方沟通 100%样本公司披露利益相关方沟通及重要性议题分析,但采用双重重要性议题分析的公司占比较低。 •气候变化披露 在本次的研究样本中,仅38%样本公司进行了部分范围三排放类别的核算。 •第三方鉴证 47%样本公司已采用第三方鉴证,其中,金融行业和能源行业采用第三方报告鉴证的比例最高,为80% 4 前言 《指引》解读 披露主体范围 交易所 指引全称 披露主体范围 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一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 •上证180指数、科创50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强制披露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在新增的第六十条条款中明确按照本指引规定披露或自愿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上市公司无需再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深圳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7号一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 •深证100指数、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强制披露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在新增的第六十条条款中明确按照本指引规定披露或自愿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上市公司无需再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北京证券交易所 《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11号一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 •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 5 前言 研究样本 40家研究样本公司选取自能源、制造业(新能源)、工业、材料、房地产及建筑、金融、交通运输、及日常消费8个行业。 选择标准 •属于《指引》强制要求披露的公司范畴; •ESG奖项及ESG评级表现较佳; •市值超过100亿人民币*且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 按要求披露类型分类 按市值*分类 23% 0% 57% 25% 10% 15% 18% 2% 50% 上证180科创50 深证100创业板指数境内外同时上市 >10000亿元5000-10000亿元1000-5000亿元<1000亿元 *数据源自wind,统计截止于2024年6月18日6 02:研究结果分析 7 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 可持续发展治理及战略 评价指标 治理:公司用于管理和监督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的治理结构和内部制度 战略:公司应对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的规划、策略和方法 治理 战略 94%样本公司已披露公司关于可持续发展治理的治理结构及内部制度。 65%样本公司已披露公司应对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的相关战略。 •《指引》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S1号》(IFRSS1)——可持续发展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均提出“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核心框架。该框架有助于组织理解和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将可持续发展深入融合至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中,从而也能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3 94% 可持续发展治理%3% 15% 20% 65% 可持续发展战略 0%20%40%60%80%100% 已披露部分披露未披露 8 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 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 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影响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S1号》(IFRSS1)与《指引》均要求企业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对公司的财务影响。 研究发现,20%样本公司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对公司战略和决策、以及财务的影响。80%样本公司未完全披露或未披露该相关信息。 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对公司战略和决策的影响,以及对公司当期及下一年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的影响 公司战略及商业模式对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 的适应性 20% 22% 30% 35% 45% 48% 第十七条:适应性 《指引》鼓励企业披露其战略及商业模式对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的适应性,包括评估方式、时间范围、评估结果等,但并未做强制披露要求。 研究发现,48%样本公司已披露相关信息。 识别、评估及管理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 险和机遇的流程 本识观点 22% 已披露部分披露未披露 33% 45% 第指十标八与条目:流标程 《指引》要求企业应当披露用于识别、评估及管理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的流程。 研究发现,45%样本公司已披露相关信息。 《指引》要求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对公司财务当前及预期的影响,该要求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财务透明度,使得投资者、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公司财务表现,也有助于企业全面展现其在可持续方面的努力及成果,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和市场对公司的信任及认可。 本识鼓励企业采用双重重要性原则(财务重要性和影响重要性),结合企业自身所处行业和经营业务特点,对重要性议题进行识别和管理,评估其影响、相关风险和机遇对公司战略和决策,以及财务的影响。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的方式,设定与财务指标相关的度量,加强对重要性议题的监督和管理。 上市企业应按照《指引》要求,进一步完善可持续发展实践,并提升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披露水平。 9 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 可持续发展举措及目标 整体来看,减排目标的优先级最高,80%的企业不仅披露了减排目标,还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其次是能源节约目标,约70%的企业披露了其目标及具体措施。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设立减排及节能目标并采取行动是回应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一步; 约70%的企业披露水资源目标及相关措施; 循环经济目标及举措的披露占比达到了60%以上,循环经济理念正逐渐被企业接受和实施; 与其他环境目标的披露情况相比,废弃物排放目标具体信息的披露比例较低,30%的企业未披露相关信息。废弃物管理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可能 80% 15% 5% 70% 18% 12% 68% 18% 14% 63% 10% 27% 48% 22% 30% 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这一领域的行动。 减排目标能源节约目标水资源目标循环经济目标 废弃物排放目标 0%20%40%60%80%100% 已披露管治举措及目标仅披露管治举措未披露目标未披露10 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 利益相关方沟通及重要性评估披露率为100% •《指引》第九条及第五十三条,企业应当披露报告期内与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利益相关方沟通的具体情况。同时,利益相关方沟通是企业识别和确定重要性议题 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充分考虑来自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关切,并将其纳入到确定企业重要性议题的过程中; •《指引》第五条和第十一条,重要性议题识别采用双重重要性原则,即: 企业需识别《指引》中21个议题是否对企业具有财务重要性和影响重要性(财务重要性和影响重要性),并说明对议题重要性进行分析的过程; 企业需结合所处行业特点、行业发展阶段、自身商业模式、所处价值链等情况,识别其他具有财务重要性或影响重要性的议题,并进行相关披露。 财务重要性&影响重要性 仅具有财务重要性 仅具有影响重要性 既不具有财务重要性也不具有影 响重要性 《指引》设置议题(21个) 围绕“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四个维度,对有关具体议题(指引内议题)的规定进行分析和披露 按照指引对具体议题的相关规定进行披露 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披露内容或者采取替代措施,但应当充分说明原因 非《指引》设置议题 围绕“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四个维度,对有关具体议题进行分析和披露 按照指引第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进行披露 无需披露 本识建议 本识鼓励企业在重要性议题识别的过程中,采用财务重要性及影响重要性两个维度的评估方式,通过利益相关方参与,开展双重重要性评估。 11 治理信息披露 90%样本公司已披露反商业贿赂及反贪污制度体系 •90%样本公司已披露反商业贿赂及反贪污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与运行情况,包括反贪腐制度体系、具体措施、举报者保护制度等,10%样本公司部分披露; •58%样本公司已披露商业贿赂及贪污风险评估; •35%样本公司披露接受反商业贿赂及反贪污培训信息及具体的培训数据,32%样本公司仅提及开展反贪腐培训,但未披露具体的培训数据; 本识观点 研究发现,样本公司针对反商业贿赂及反贪污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与运行情况、商业贿赂及贪污风险评估、反商业贿赂及贪污事件、以及商业贿赂及贪污事件这四个层面的信息披露率呈现递减趋势,表明样本公司已基本完成反商业贿赂及反贪污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但是针对相关风险评估,培训情况,以及商业贿赂及贪污事件的披露有待加强。 本识建议 •定期开展商业贿赂及贪污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定期向董事会成员、管理层人员、员工等提供反商业贿赂及 披露; •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完善针对商业贿赂及贪污事件的合规声明,如企业在报告年度内未发生商业贿赂及贪污相关事件,则需在报告中作出未发生相关事件的声明。 指反贪标污与培目训,标统计培训时长及人数,并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 90% 10%0% 58%4% 38% 35% 32% 33% 30%0% 70% •30%样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