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头古城特色文化街区综合规划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UrbanPlanning&DesignInstituteofShenzhen 南头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试点综合整治规划(南头古城特色文化街区综合规划)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2022年01月 南头古城特色文化街区综合规划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UrbanPlanning&DesignInstituteofShenzhen 传承历史,示范先锋的湾区文化客厅 城村共荣、历久弥新的活态体验街区 Ⅰ 目录 TABIEOFCONTENTS —工作背景001三规划方案034 1.1古城概况 002 3.1上位规划解读 035 1.2工作历程 004 3.2潜力识别与评估 036 1.3项目意义 006 3.3城市设计方案 039 1.4工作重点 008 3.4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研究 124 3.5高度控制研究 140 二目标愿景010四规划管控142 2.1古城特征 011 4.1综合整治范围与分区划定 143 2.2目标定位 018 4.2分期实施方案 158 2.3现状问题 021 4.3实施机制 176 2.4政策机制 026 4.4规划衔接与调整 179 2.5案例借鉴 028 4.5市政工程规划研究 185 2.6保育策略 033 4.6交通综合改善研究 192 五附图 196 Ⅱ 南头古城特色文化街区综合规划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UrbanPlanning&DesignInstituteofShenzhen 1.工作背景 古城概况工作历程项目意义工作重点 01 南头古城又名”新安故城“,位于深圳南山中心区,被誉为”粤东首郡,港澳源头“ 南头古城从东晋时期的郡县治所,到明清时期的新安县府,1700年来沧海桑田变迁,南头古城曾作为深港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对外贸易集散地以及海防要塞,是深港行政归属同一,文化同源、经济贸易同根、军事管理统一的历史见证。作为深圳的文化之根,千年古城承载了深圳最早的海事文化、军事文化、商贸文化、岭南建筑文化,是传承记载并全景呈现深圳城市多元文化的珍贵“孤本”。 在深圳的城建史上南头古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独一无二的地位 广州府新安县水陆塘汛舆图 古城依海而建,因海而生,始建于魏晋,但到明代空间格局才稳定下来,呈现枕山面海,九街四门,前营后衙的礼治格局,清代迁界禁海后,古城内世俗生活兴旺发展,商业、教育、宗教等设施沿主街云集,在县衙前、祠堂边、书院旁、榕树下形成了最早的活力场所。抗战中曾被日军占领,解放后撤县变村,后来特区成立,伴随城市化出现抢建潮、村宅野蛮生长,造成古城风貌日渐消逝,历史建筑所剩无几且缺少修缮,公共空间局促,服务设施缺乏,城中村共性问题凸显。但与此同时,正是这种“时空的延续与层积”塑造出古城独有的“共生性”特征,如今的古城鱼骨街巷肌理尚存,城墙护壕依稀可见,各个时代的建筑肌理有机交织,原住民与新移民和谐共存,以超乎想象的城市活力孕育出持续的生命力。 新安县县境之图 明清南头古城的格局 南头古城改造大事记 南头古城的保护改造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香港回归之际,通过新建八处仿古建筑强化古城风貌。1998年编制的《南头古城文物保护规划》,逐步确立了以文保单位为核心的改造思路,通过部分违建拆除、重点建筑修缮维护的方式保护古城风貌,改造重点区域基本以南城门广场、中山南街和中山东街为主。 2017年,南头古城作为第七届深港双城双年展的主展场,其更新改造迎来了新思路:强调本土文化复兴,避免主题化旅游小镇的模式,以节点式的介入方式引导古城自我更新。基于“城市共生”的主题,积极探索多元价值认知,自上而下的规划和自下而上的自然生长间的平衡。最终,通过“城市策展”的方式介入南头古城更新改造,打造了一个多元文化、包容、有活力的城市生态系统,并吸引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万人参观了南头古城。 上世纪90年代20102017 2010年,《深圳市南头古城保护规划》启动编制,并提出南头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南头古城风貌保护区的“双圈层”保护方案。2011年,为迎接大运会,政府开展《南头古城南街和东街整治设计》,实施“穿衣戴帽”工程,进行“表皮式”改造。至此,南头古城的改造重点主要是围绕文保单位的风貌凸显,以及城中村人口爆发式增长后的基础设施整治提升工作。 持续进化,循序渐进的改造历程 如何让古城作为“深圳文化之根,城市精神归属”的价值得以彰显,复兴古城千年层积的文化印记,又能维系现存的多元生境,留住市井烟火氛围,延续城村共生的原生活力,一直是政府与社会各方追求的理想目标。在过去20多年里,围绕古城的改造提升工作从未停止,现在回头看来,从早期的“文保导向、拆新留旧”到后来的“有机活化、原生保育”,从最初的“政府主导、整治提升”到现在的“多方互促、系统运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理念认识不断进化,方法模式不断创新。 【专家访谈】【多次调研】【公众参与】 改革开放40年,深圳被赋予建设“双区双范”的重要使命,文化软实力、城市辨识度的提升,是全方位,全过程先行示范、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城市文明的重中之重。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2019年11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杨浦滨江指出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要求深圳瞄准五大战略定位——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可持续发展先锋、民生幸福标杆不断奋斗,文化软实力、城市辨识度的提升是全方位,全过程先行示范、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城市文明的重中之重。 本次工作是深圳面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高标准目标,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2014年2月26日北京·玉河 2018年10月24日 广州·永庆坊 2019年11月2日上海·浦江两岸 梧桐生态小镇 清平古墟 观澜古墟 南澳墟镇 海上世界 华侨城创意文化街区 华强北科技时尚文化街区 南头古城作为七个风貌塑造试点和十大文化街区之一,它的活化再生有利于涵养深港同宗同源文化底蕴,凝聚城市文化认同感与家园意识 7个 城中村试点 《关于推进城中村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 风貌塑造`综合整治试点的工作方案》提出了7个 城中村试点综合整治 大鹏所城 南头古城 甘坑客家小镇 10个 特色文化街区 2020年1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推进 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代表深圳文化形象的“十大特色文化街区” 大芬油画村 观澜版画村 大朗时尚创意小镇 大万世居 1.4工作重点 南头古城特色文化街区综合规划 历史文化保育与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相结合,树立历史保护活化与城中村发展有机融合的典范,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塑造特色,历史文化保育规划 保育古城文化资产 彰显古城特色风貌 造福民生,城中村整治规划 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指导整治实施行动 城市治理机制创新 激发多方共治共享 示范可持续发展方案 为树立历史保护活化与城中村发展有机融合的典范,规划聚焦三个方面:第一、保育古城文化资产,彰显特色风貌;第二、改善城中村人居环境,指导整治行动;第三,激发多方共治共享,创新城中村治理模式 南头古城特色文化街区综合规划 基地概况 本次规划设计研究范围65.7公顷,综合整治范围24.2公顷。 现状人口概况:约3万人 其中,外来人口占比93%,户籍人口占7%。 现状建设情况:约50万㎡(约1100栋)其中,文物建筑占5%,居住建筑占68.3%,商业建筑占17.5%。 南头古城特色文化街区综合规划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UrbanPlanning&DesignInstituteofShenzhen 2.目标愿景 古城特征目标定位现状问题政策机制案例借鉴保育策略 10 位于南山中心区,周边就业密度极高,文化底蕴深厚,古城复兴对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综合服务提升、职住平衡发展有重要意义 南头古城位于南山中心区,周边地区就业密度极高,人文景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城脉、人脉、文脉”在此汇聚,古城复兴对城市文化特色彰显、综合服务提升、职住平衡发展有重要意义 南头古城 工作日上午10:00 叠石山青铜时代遗址屋背岭商时期墓葬群遗址 鹦哥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旅游环线 南头古城特色文化街区 •东晋遗址博物馆 •历史文化街 •南头古城博物馆 •南山博物馆 •中国国安家博物馆(深圳馆) •陈郁故居 深圳湾艺术交流区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深圳湾公园 •锦绣中华民俗村 •何香凝美术馆 •世界之窗 •欢乐海岸 赤湾海防文博圈 •海防博物馆 •南粤古驿道 •赤湾右炮台 •宋少帝陵 •天后博物馆 深圳湾客厅 •深圳湾创意设计馆 •南山少儿图书馆 •深圳湾戏院 •深圳湾剧场 •深圳科技生活馆 •保利剧院 •海岸城 南岸滨海演艺区 •深圳歌剧院 •邮轮母港 •水上运动中心 •海上世界 •赤湾烟墩 深圳湾文化走廊 南山区新时代“三大示范工程”之一——深圳湾文化走廊 5公里 3公里 留仙洞总部基地 1公里 南海大道 北环大道 宝安中心区 花卉小镇 中山公园 南山汽车站 南头古城深南大道高新 大铲湾 前海合作区 南山文体中心 深圳南 西站山大道 深圳11号线(机场线) 大学 科技园 深圳湾超级 滨海大道总部基地 深圳湾 城脉交织,中心环绕人脉汇聚,机能伴生文脉积淀,文化底蕴 “故城遗风,市井烟火” 市井烟火,生动鲜活,形成了复合包容的移民生境 南头古城既是一座历经时代变迁,具有影响力的“古城”,又是一个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充满烟火气的“村”。之于深圳其具备四个独一无二的价值。 历史价值:千年郡治,深港同源空间价值:三重城脉,古今层积文化价值:文化之根,精神归属机能价值:共生家园,移民生境 故城遗风,岭南名镇,层积了各个时代的空间遗产 深圳 香港 东晋:东官郡治 唐:屯门镇 南头古城 历史价值——千年郡治,深港同源 1700年来从东晋时期的“郡县治所”,到明清时期的新安县城,历代都是深港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海防要塞、对外贸易集散地,是深港行政归属同一,文化同源,贸易同根,军事管理统一的见证。 东晋(331年)设立东官郡城与宝安县城,南头行政中心 深圳历史元年:南头古城成为粤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包括了今天的香港、深圳市、东莞市、番禺县南部、中山市、珠海市及澳门等地区。 唐(736年)设置屯门镇,南头由行政中心转为海上交通门户和军亊要塞 屯门镇隶属安南都护府,派兵2000人驻守,以防海寇。屯门镇所管辖的区域为香港全区及深圳沿海一带。 明代开始形成稳定的空间格局 明初(1394年)设东莞守御千户所城“虎门之外卫,广东之屏藩” 清(1669年)迁海与复界,除城墙外城内全毁后复界,并号召原乡居民返乡耕种 深圳建市(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被城中村淹没的南头古城 深港双年展(2017年)文化事件驱动、城市共生样本 空间价值——三重城脉,古今层积 三国-东晋-明 明万历新安县 东晋东官郡城 三国司盐都尉垒 清 永盈街 牌楼正街 从历代古城演进中的空间形制来看,古城呈现“三重城脉,古今层积”的特征。 魏晋——明因海而生,军事卫所 古城始于魏晋,到明代洪武年间其空间格局稳定,呈现枕山面海,九街四门,城墙护濠、前营后衙的礼制格局 清迁界禁海,行政中枢形制成型 解放后 双年展 世俗生活兴旺发展,商业、教育、宗教等设施云集,在县署前、祠 堂边、书院旁、榕树下形成最早的世俗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