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资是一种结合投资理念、策略与价值观的综合性投资方式,其核心在于超越单一企业的经济绩效,关注其环境(E)、社会(S)和公司治理(G)表现,并评估由此带来的经济绩效与社会价值提升。从客观层面看,ESG表现更好的公司通常具有更高的内在价值和更低的潜在风险,从而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风险收益回报;从主观层面看,ESG投资也受投资者价值观驱动,如拒绝特定行业、追求社会平等与环境保护等。
ESG投资的内涵是不断演进的,其具体实践需反映时代需求。责任投资起源于宗教伦理投资,后发展出关注劳工权益、环境问题等,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议题的兴起,逐渐形成涵盖可持续发展、绿色投资等内容的完整框架。在中国,ESG理论与实践应关注中小投资者权益、公司治理、环境污染等本土问题,并设计符合中国资本市场的ESG指标体系。
发展ESG投资需经济金融制度的系统改善,建立通畅的政策协调机制。以欧盟为例,通过《非财务报告指令》《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及绿色活动分类计划等政策,形成从可持续政策到ESG投资实践的完整链条。英国类似,通过公司法、金融监管政策及信息披露规则等,实现经济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同。ESG投资需多方主体达成共识,形成政策与实践的协同效应。
发展ESG投资需要政策协同基础上的专业化。经济部门与金融部门、监管机构与市场机构均需尊重各自领域的核心原则,如金融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但不能破坏市场风险定价原则。资产管理业在ESG投资中需满足投资者价值偏好,并基于专业能力构建ESG方法与策略,同时尊重资产管理人的信义义务,避免过度强制或激励削弱行业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