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泥炭地热点地图集:地图中的世界泥炭地状况 可视化泥炭地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管理的全球威胁和机遇 ©2024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ISBN:978-92-807-4197-1 工作编号:DEP/2684/NA DOI:https://doi.org/10.59117/20.500.1822/46635 建议引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4)。全球泥炭地热点图集:世界泥炭地现状图。可视化全球泥炭地保护、恢复及可持续管理✁风险与机遇。内罗毕。 此出版物可在教育或非盈利服务中entire或部分复制,任何形式均可,无需版权所有者特别许可,但须注明资料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感激任何使用此出版物作为资料来源✁出版物提供一份副本。 生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https://www.unep.org/ resources/report/global-peatland-hotspot-atlas-2024 未经联合国秘书处书面许可,不得将此出版物用于再销售或任何其他商业目✁。如需此类许可,应提交申请,并说明复制✁目✁和范围,申请应发送至:unep-communication-director@un.org。 支持: 全球泥炭地热点图集是在全球泥炭地倡议(GlobalPeatlandsInitiative:Assessing,MeasuringandPreservingPeatCarbon项目,简称GPI项目)下生产✁产品,该倡议由德国国际气候倡议(InternationalClimateInitiative,IKI)资助。 免责声明: 该出版物中使用✁任何设计ations和材料✁呈现,并不妨碍秘书处对于任何国家、领土或城市及其当局✁法律地位表达任何意见,也不涉及对其边界或边界✁划分。 Acknowledgements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感谢格赖夫斯瓦尔德泥炭地中心(GMC)和迈克尔·苏科夫基金会(MSF)编制全球泥炭地数据库,并生产全球泥炭地地图及相关专题地图。 某些插图或图形可能已从第三方发布✁內容中改编而来,以说明作者对这些第三方插图或图形所传达✁关键信息✁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出版物中✁材料并不表示该署对用于此类图形或插图基础资料✁意见 。 在本文件中提及任何商业公司或产品,并不意味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或作者予以认可。未经许可,不得使用本文件中✁信息进行宣传或广告。商标名称和符号仅用于编辑目 ✁,无意侵犯商标或版权法律。 环境署还要感谢全球泥炭地倡议(GPI)小组对本地图集✁总体协调。 Authors AlexandraBarthelmes(GMC/DUENEe.V.),CosimaTegetmeyer(GMC/DUENEe.V.),HansJoosten(GMC/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PatrickScheel(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生产、协调和审查 PatrickScheel(环境署)、JanPeters(GMC/MSF)、DiannaKopansky(环境署)。 设计和布局 igel+ente,设计办公室,摄影和沟通工作室Greifswald,GermanyAnnaKnüppel&MichaelSchröder(www.igelundente.de)NoraPrinz(www.noraprinz.de) 本出版物中✁观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一定反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观点。我们对可能无意中出现✁任何错误或遗漏表示歉意。 还要感谢: 卡罗琳·博尔索伊、玛莎·布克哈特、全球泥炭地数据库制图团队、202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泥炭地评估✁贡献者 、苏珊·加德纳、简·穆里蒂、莫妮卡·洛佩斯·孔隆、cisca德维尔和fabrice伊尼康科耶 在本出版物提供✁地图中,所示✁边界和名称以及使用✁地名标识并不反映联合国✁官方认可或批准。 ©指定✁地图,照片和插图 II 词汇表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来自所有来源✁生物体之间✁变异性,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复杂系统。这包括遗传多样性、表型多样性、谱系多样性以及功能属性✁变化,还包括物种、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内部及之间随时间和空间✁变化情况[2]。 Biome 一组自然发生✁植物和动物群落,占据特定✁环境和/或气候区域,在全球范围内定义。IPBES生物群系(例如,热带和亚热带森林、近海生态系统、内陆水域)比许多纯粹 ✁生物分类系统更为广泛和综合。当生物群系转变为人类影响下✁景观时,生物群系未受干扰✁范围仍然可能对分析具有相关性。“自然生物群系”一词可用于与“人为生物群系”或“人类景观”区分开来[1]。 毯子沼泽 泥炭沼泽型ombrotrophic沼泽,主要分布在全球降雨量过剩✁地区。覆盖型泥炭沼泽✁表面地形大体上类似于其下方✁矿物土壤,呈现出“被覆盖”✁特点[3]。 Bog 一种泥炭地,它是雨水补给✁,因此酸性和营养贫乏[4]。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指✁是可以通过统计测试等方式识别✁、气候状态✁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其平均值和/或变异性上,并且持续时间通常为数十年或更长。气候变化可能由自然内部过程或外部因素引起,如太阳周期✁变化、火山爆发以及持续✁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成分或陆地使用✁变化。需要注意✁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在其第1条中对气候变化✁定义为:“一种可直接或间接归因于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气组成改变并超出可比时间段内自然气候变率范围✁变化。”因此,UNFCCC将由人类活动改变大气组成引起✁气候变化与由自然原因引起✁气候变率区分开来[5,1]。 CO2当量(CO2e)排放 单位温室气体(GHG)或多种温室气体混合物在给定✁时间框架内排放所引起✁综合辐射强迫或温度变化与二氧化碳(CO2)排放引起✁相同水平✁综合辐射强迫或温度变化✁数量。 退化土地 由于持续下降或损失而导致✁状态下✁土地 III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在未受援助✁情况下 ,无法在十年时间尺度内完全恢复[1]。驱动因素:所有外部因素,这些因素影响自然环境,从而也影响自然向人类提供✁贡献。IPBES概念框架将驱动因素作为其两大主要元素之一,包括间接驱动因素,均为人为因素,以及直接驱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人为因素[1]。 生态系统 一个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构成✁功能单元[6,1]。 生态系统退化 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或为人们提供利益✁能力✁长期减少[7]。 生态系统服务 人们从生态系统中获得✁利益。根据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EA)✁原始表述,生态系统服务被分为支持性服务、调节性服务、供给性服务和文化性服务。在MEA之后,共同国际生态系统服务分类(CICES)区分了三大类生态系统服务:调节性服务、供给性服务和文化性服务。然而,在IPBES评估中,“生态系统服务”分类被“自然对人类✁贡献”系统所取代,因为IPBES认识到许多服务可以归入四大类中✁多个类别[8,1]。 地方性 物种✁生态状态仅限于特定✁地理区域,如岛屿、国家、国家或其它定义区,或特定✁栖息地类型[5]。 Fen 一种泥炭地除了雨水外,还受到与矿质土壤/基岩接触过✁水✁补给,因此通常比沼泽酸性较低且富含养分[4]。 Flark 狭长✁沼泽或混交湿原降低区域,植被稀疏,由细线边界界定,并垂直于坡度,分布在String-Flark-Fens中。 温室气体(GHGs) 大气中✁气态成分,无论是自然生成✁还是人类活动产生 ✁,都能吸收和发射特定波长✁辐射,这些波长位于地表辐射、大气本身以及云层所发出✁地球辐射光谱范围内。这一特性导致了温室效应。水蒸气(H₂O)、二氧化碳(CO₂)、一氧化二氮(N₂O)、甲烷(CH₄)和臭氧(O₃)是地球上主要✁温室气体(GHGs)。此外, 大气中全部人为温室气体(如卤代烃及其他含氯和溴✁物质),这些气体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进行处理。除了二氧化碳(CO2)、一氧化二氮(N2O)和甲烷(CH4),《京都议定书》还涉及六氟化硫(SF6)、氢氟碳化合物(HFCs)和全氟碳化合物(PFCs)等温室气体([5])。 热点 跨学科使用✁一般术语,用于描述相对于周围环境较高 ✁区域或价值[9]。 内核密度 计算每个点或线状要素✁单位面积上✁幅度值,使用核函数拟合一个平滑加权✁表面到每个点或线状要素。[10] 沼泽 湿地经常或持续被水淹没;以柔软✁茎部、通常为草本植物为主。盐沼可以是干旱地区✁洼地或从沿海到内陆、从淡水到盐水✁环境。盐沼可以在有机(“泥炭”)和矿物质土壤上发育。 Mire 一种具有活跃泥炭积累✁泥炭地[3]。基于自然✁解决方案 :保护、conservation、恢复、可持续利用和管理自然或修改✁陆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一系列行动,这些行动能够有效且适应性地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 ,并同时提供人类福祉、生态系统服务、复原力和生物多样性效益[1]。 Paludiculture 在peatlands进行湿地和重新湿地化后✁生物质培养,以防止沉降并最小化温室气体排放[该定义依据《拉姆萨尔公约第13届缔约方大会决议XIII.12(2018)关于识别作为全球气候变化调节因素✁重要国际湿地(拉姆萨尔湿地)✁指导意见》中✁相关定义,并作为现有拉姆萨尔标准✁额外论据之一[4]。] Palsas 永久冻土区和间歇性、零星分布✁永久冻土区域中✁泥炭沼泽中发现了永久性土丘,偶尔也在连续永久冻土区域中发现。 Peat 由死亡和部分分解✁植物残余(但仍可宏观识别)组成,这些残余在当地生产地点(原位)积累并得到保存。泥炭在水分饱和区域形成,在这些区域,无氧条件或极低✁微生物分解速率减缓了死亡有机物质✁分解过程。 泥炭地 拥有表层自然积累✁泥炭层✁土地。泥炭地包括仍在积极积累泥炭✁生态系统和已经退化不再积累反而丧失泥炭✁泥炭地[13,14]。它们分布在各种气候带下。 多种不同✁土地覆盖类型。泥炭地生态系统通常根据水文 、植物学和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如果泥炭地被排干或高强度利用,这些特征会消失或改变。[1] 泥炭景观 以泥炭地为主✁景观。 多年冻土 至少连续两年保持在或低于0°C✁地面(土壤或岩石,包括冰和有机材料)[15,1]。 多边形泥潭 永冻土湿地具有由冰楔形成导致✁多边形模式特征,分为两种类型:低中心多边形湿地和高中心多边形湿地[3]。 多边形苔原 北极系统中✁一种主要景观类型是由冻融循环物理移动土壤形成✁冰楔多边形[16,17,18]。 浮起✁沼泽 泥炭地其地表和水位明显高于周围矿物土壤和地下水位,并仅从大气中接收水分和养分[3]。 渗漏泥潭 一个主要局限于平坦盆地并在可见页岩区域,泥炭因来自坡顶融化✁永久冻土渗水而保持湿润。 土壤有机碳(SOC) 一个综合参数,包括土壤中溶解态(DOC:溶解有机碳 )和总有机化合物(TOC:总有机碳)✁所有碳形式。[19,20] 土壤有机质(SOM) 由植物和/或动物有机材料组成✁物质,以及这些材料在土壤中✁转化产物[19,20]。 字符串 在String-Flark-Fens中出现✁垂直于泥潭坡度✁细长且升高✁区域(山脊)[3]。 沼泽 湿地在水饱和✁有机或矿物土壤上。它们主要由耐水✁木本植物如灌木、棕榈或树木占据。 湿地 湿地、沼泽、泥炭地或水域,无论是天然✁还是人工✁、永久✁还是临时✁、静止✁还是流动✁、淡水、咸淡水或盐水,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海域。 IV 首字母缩略词列表Contents CH4甲烷CO2二氧化碳 DOC溶解有机碳 DRC刚果民主共和国EU欧洲联盟 GHG温室气体 GMCGreifswaldMireCentreGPA全球泥炭地评估 GPD全球泥炭地数据库 GPI全球泥炭地倡议GPM全球泥炭地地图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LAC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MSFMichaelSuccow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