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麸质面条:消费者认知水平逐步提升,无麸质面条市场持续扩容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程希·头豹分析师2024-10-25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 版权有问题?点此投诉 行业: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方便食品制造消费品制造/食品饮料 摘要无麸质面条市场快速增长,得益于对麸质过敏人群增加及健康饮食趋势。欧美为主要生产地,但亚太市场逐渐兴起。产品口感通过技术改进提升,满足消费者需求。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扩大,受行业标准优化、细分品类如儿童营养面推动。健康饮食意识提升和无麸质食品的低糖低脂特性也促进了市场增长。 行业定义[1] 麸质亦称面筋,是一种储存醇溶蛋白及麦谷蛋白的复合物,主要来源于小麦、大麦、燕麦、黑麦、斯佩尔等粮食作物。无麸质面条是指麸质含量不超过20mg/kg的,以大米粉、玉米粉等无麸质谷物、杂粮粉为主要原材料,经配料、和面、成型熟制或不熟制等工艺加工制成的面条类制品。由于无麸质食品不含麸质蛋白,难以形成有效网络结构,导致产品存在结构易碎、缺乏弹性、口感较差等问题,通常需要添加籼米粉、玉米醇溶蛋白等物质以提高无麸质面条口感。 行业分类[2] 按照主要原材料的分类方式,无麸质面条行业可以分为如下类别: 行业特征[3] 无麸质面条行业的特征包括头部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欧美地区;消费者认知水平逐渐提升,行业快速发展;产品口感与咀嚼性持续改善。 1头部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欧美地区 受体质等因素影响,欧美国家的无麸质食品产业发展时间较长。乳糜泻在北美、北欧和澳大利亚的发病率较高,在中国较为少见。因此欧美国家无麸质食品产业发展时间较长,无麸质食品的生产企业亦主要集中于北美、欧洲地区,近年来逐步进入亚太地区。 2消费者认知水平逐渐提升,行业快速发展 随着世界范围内乳糜泻患者的不断增多,无麸质食品临床应用的不断推广和群体认知水平的逐步提高,无麸质食品市场将持续扩容。麸质的本质是一种过敏原,可引发乳糜泻等病症,无麸质食品作为应对相应病症的新型食品类型,能够有效治疗相应疾病。 3产品口感与咀嚼性持续改善 麸质是麦类食物中最重要的蛋白质组分,可形成庞大、连续性的面筋网络,具有特有的黏弹性结构,赋予了面食独特的口感。无麸质面条由于缺少面筋网络,口感与咀嚼性与一般面食相比较差,未来厂商有望通过原料改进、配比优化等方面改善无麸质面条的口感与咀嚼性,以提高整体品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发展历程[4]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21世纪初,医生开始发现居民中存在“麸质敏感”与“乳糜泻”问题,无麸质饮食相关的学术论文不断涌现,无麸质食品开始逐渐受到市场及消费者关注。21世纪初至2010年,无麸质食品需求大幅上涨,部分品牌开始转向中国寻找代工厂。在此阶段,商超亦开始出现“无麸质专区”,无麸质食品种类愈加丰富。2010年至今,欧美国家无麸质食品开始进入成熟阶段,中国无麸质食品则刚步入萌芽阶段。中国消费者对于“无麸质过敏”及“乳糜泻” 等症状缺乏了解,因此对于无麸质食品的认知度较低。此阶段中国本土无麸质食品品牌逐步涌现,为中国无麸质食品发展奠定了基础。 萌芽期1940~2000 20世纪40、50年代,一位荷兰儿科医生发现麸质是造成乳糜泻的原因,“无麸质食品”开始受到市场关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首次发现了除乳糜泻之外的“麸质敏感”,自此“无麸质食品”的消费者认知度进一步提高;进入21世纪,美国马里兰大学乳糜泻研究中心医学主任Fasano的研究发现,约有1%的美国人患有乳糜泻,购买无麸质食品的消费者群体逐渐扩大。 此阶段为无麸质面条行业的萌芽期,此阶段医生开始发现居民中存在“麸质敏感”与“乳糜泻”问题,无麸质饮食相关的学术论文不断涌现,无麸质食品开始逐渐受到市场及消费者关注。 启动期2001~2010 2005年,国际上部分无麸质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寻找代工厂,如英国无麸质食品品牌联系大连弘润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代工生产;2010年,国外无麸质食品快速发展,商超开始出现“无麸质专区”,并开始出现无麸质食品相关的手机程序应用,无麸质食品种类愈发丰富。 此阶段为无麸质面条行业的启动期,此阶段无麸质食品需求大幅上涨,部分品牌开始转向中国寻找代工厂。在此阶段,商超亦开始出现“无麸质专区”,无麸质食品种类愈加丰富。 高速发展期2011~2024 2015年,中国本土无麸质食品品牌“谷品新约”成立,主要生产无麸质面条;2017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了无麸质食品的标准;2022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布了《无麸质食品评价规范》;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无麸质食品通用要求》。此阶段为无麸质面条行业的高速发展期,此阶段欧美国家无麸质食品开始进入成熟阶段,中国无麸质食品则刚步入萌芽阶段。中国消费者对于“无麸质过敏”及“乳糜泻” 等症状缺乏了解,因此对于无麸质食品的认知度较低。此阶段中国本土无麸质食品品牌逐步涌现,为中国无麸质食品发展奠定了基础。 产业链分析 无麸质面条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环节;产业链中游为无麸质面条生产环节;产业链下游为无麸质面条销售环节。[6] 无麸质面条行业产业链主要有以下核心研究观点:[6] 上游原材料供需结构持续优化,供应量充足,价格下降预期下有利于下游加工企业利润提升。东北粳稻产需过剩,存在调减的基础,2020-2023年期间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下降3.7%和2.5%,以东北粳稻产区“水改旱”为主导,转种大豆和玉米等旱地作物。2024年上半年,大米终端需求疲软,市场购销缓慢,大米价格总体平稳、略有下跌,小米总供应量依然较为充裕,价格整体在平稳区间内。中国玉米单位产量及总产量稳步增加,高粱产量总体稳定,价格下滑预期下,有利于下游深加工企业的利润。 现阶段中国无麸质面条行业市场参与者较少,中游头部企业优势明显 中国无麸质面条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且具有技术门槛,市场上参与者较少,且行业仍以“代工厂+贴牌”为主要生产模式,大多代工厂缺乏研发投入与创新。头部企业进入行业较早,生产能力与技术优势明显,以中国头部品牌谷品新约为例,弘润全谷物及弘润莲花合计厂房面积超17,500平方米,共拥有11条生产线,其中有4条先进自动 化生产线,配置高温熟化、烘干、X射线、金属探测等先进设备及多台现代化包装设备。弘润莲花全年生产总产能约8,000吨。[6] 产业链上游 生产制造端 原材料供应商 上游厂商 万向德农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东方亮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业链上游说明 东北地区稻谷供需结构持续优化,价格整体处于合理区间内。 东北粳稻产需过剩,存在调减的基础,2020-2023年期间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下降3.7%和2.5%,以东北粳稻产区“水改旱”为主导,转种大豆和玉米等旱地作物。2024年上半年,大米终端需求疲软,市场购销缓慢,大米价格总体平稳、略有下跌,2024年8月23日,大米零售价约6.6元/公斤。小米总供应量依然较为充裕,价格整体在平稳区间内,2024年3月中国36个大中城市小米零售价为6.3元/公斤。 中国玉米单位产量及总产量稳步增加,高粱产量总体稳定,价格下滑预期下,有利于下游深加工企业的利润。 玉米、高粱等作物亦是无麸质面条的重要原材料,由于技术进步、种植模式优化,玉米单位产量稳步增加,玉米总产量将呈现稳步增加趋势。根据中国农业产业模型,预计2024和2025年玉米种植面积分别达到 4,422.65万公顷和4,425.31万公顷。2024年在原料玉米供应增加、价格下滑预期下,亦有利于下游深加工企业的利润。2024年三季度高粱均价为1.58元/斤,2024年二季度均价1.63元/斤,环比下跌3.07%,2023年三季度高粱的均价为1.94元/斤,较去年同期同比下跌18.6%。 产业链中游 品牌端 无麸质面条生产商、品牌商 中游厂商 大连弘润莲花食品有限公司 一斤西芹大健康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查看全部 产业链中游说明 现阶段中国无麸质面条行业市场参与者较少,头部企业优势明显。 中国无麸质面条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且具有技术门槛,市场上参与者较少,且行业仍以“代工厂+贴牌”为主要生产模式,大多代工厂缺乏研发投入与创新。头部企业进入行业较早,生产能力与技术优势明显,以中国头部品牌谷品新约为例,弘润全谷物及弘润莲花合计厂房面积超17,500平方米,共拥有11条生产线,其中有4条先进自动化生产线,配置高温熟化、烘干、X射线、金属探测等先进设备及多台现代化包装设备。弘润莲花全年生产总产能约8,000吨。弘润与欧美主流零售终端合作,产品畅销英、美、德、法等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弘润97.4%的产品出口海外,仅2.6%的产品在中国销售。 无麸质食品的生产成本通常高于传统食品,导致无麸质产品的价格较高。 无麸质产品的生产商需兼顾产品的口感与营养,技术层面上需借助酶解、发酵等前沿技术缩小与传统小麦制品在口感、营养价值及健康效益上的差距,还需在生产过程中避免交叉污染的风险,例如与含麸质成分原材料共用设备等,因此无麸质食品的生产成本通常高于传统食品,导致无麸质面条的价格较高,以谷品新约为例,280g小米拉面的价格为38.8元,150g的无麸质免煮速食泡面价格为29.9元。 产业链下游 渠道端及终端客户 销售渠道及终端消费者 渠道端 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 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产业链下游说明 无麸质面条品牌以线上渠道为主,线下渠道份额较少。 现阶段中国消费者对于无麸质面条的认知度较低,中国线下商超上架的无麸质面条产品较少,但头部品牌已在线上平台积攒了一定粉丝量,婴享旗舰店粉丝数量达11.0万,谷品新约旗舰店粉丝数量达 6.9万,健稚旗舰店粉丝数量为3.2万。未来各品牌通过社交媒体、健康食品展会等渠道进行推广,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无麸质面条,线下商超、母婴店等渠道份额有望进一步提高。 乳糜泻患者数量持续增长,无麸质食品认知度持续提升。 根据Gluten-free palate发布的2024年无麸质消费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在全球约有1%的人口受到乳糜泻问题的困扰。同时,全球约有8.4%的人患有乳糜泻和麸质不耐受症状,这意味着全球78.8亿人口中有超过6.6亿人患有麸质相关疾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乳糜泻患者的数量以年均7.5%的速度增长。 [5]1:粮油市场报[6]1:谷品新约官网[7]1:粮油市场报[8]1:中国农药工业协会[9]1:谷品新约官网[10]1:谷品新约旗舰店[11]1:淘宝官网[12]1:数食主张 行业规模 2019年—2024年,无麸质面条行业市场规模由2,066.77万人民币元增长至8,176.52万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31.66%。预计2025年—2029年,无麸质面条行业市场规模由12,761.52万人民币元增长至35,240.8万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28.91%。[16] 无麸质面条行业市场规模历史变化的原因如下:[16] 对麦麸中蛋白质过敏或不耐受的人群数量逐步上升,此类人群需要避免摄入含有麸质的食品,从而推动了无麸质食品的市场需求。 根据Gluten-free palate发布的2024年无麸质消费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在全球约有1%的人口受到乳糜泻问题的困扰。同时,全球约有8.4%的人患有乳糜泻和麸质不耐受症状,这意味着全球78.8亿人口中有超过6.6亿人患有麸质相关疾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乳糜泻患者的数量以年均7.5%的速度增长。 除去有麸质相关疾病的人群,将无麸质饮食作为个人生活方式的消费者逐渐增多。 部分消费者认为遵循无麸质饮食能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更利于身体健康,23%的无麸质饮食人群没有相关病症,仅将其作为生活方式的选择。消费者健康饮食意识不断提高,无麸质食品作为低糖、低脂、高纤维的健康食品,更加符合现代人追求的健康饮食。无麸质食品的原材料以大米粉、小米粉等谷物粉代替小麦,部分会混合紫薯、南瓜等蔬果,整体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高膳食纤维、低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