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数据生态发展新引擎
一、背景与现状
-
背景
- 自二十大提出建设数字中国、美丽中国的目标以来,气象数据作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正在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
- 中国气象数据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现状
- 国际气象数据市场发展较早,已形成成熟生态;中国气象数据市场虽晚,但正蓬勃发展。
- 中国气象数据市场在数据安全、开放机制、基础设施、行业技术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 数据安全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但我国相关法律仍处于完善阶段,缺乏细化的数据安全规范。
- 数据开放程度和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数据质量和服务市场管理治理体系不完善。
- 基础设施方面,中国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但社会化气象数据来源较少。
- 定价机制缺乏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与定价体系,导致“数据通胀”和“价格内卷”。
二、掣肘因素
-
制度建设
- 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流通技术。
- 数据安全和权益保护意识淡薄,导致数据过度无条件共享开放和流失。
- 数据定价体系不完善,存在“盗版气象数商”和“黑市气象交易”。
-
运行机制
- 气象部门及其附属单位仍采用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缺乏市场竞争力。
- 各主体定位和目标不清晰,运行效率需优化。
- 社会化气象服务主体参与度不高,市场活力有待提高。
-
数据安全
- 我国对气象数据安全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但整体防护能力不足。
- 数据安全人才缺口较大,缺乏专业治理队伍和系统平台支持。
三、建议
-
顶层设计
- 重塑生态架构,完善制度体系,推动改革创新。
- 确定各单位的角色与职责,构建气象数据生态圈。
- 转变气象部门下属企业的运行方式,推进其向企业运行方式转变。
- 深化中国气象局“放管服”改革,明确产业链结构和分类指导。
-
安全技术
- 建立与完善气象数据的相关制度,包括数据权属、共享、服务标准、监管体系、分级分类管理等。
- 构建气象数据使用主体的信用体系,加强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
- 推动气象数据流通交易市场管理机制,打击“盗版”和“黑市”现象。
-
交易定价
- 构建全行业一体化的数据资源体系,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
- 加大资金保障,推动改革创新,提升气象数据的执法水平。
- 科学设计数据资产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信息化税收征管。
总结
构建气象数据生态需要从顶层设计、安全技术、交易定价等多维度出发,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推动气象数据有序、安全、高质、高效的流通交易,释放其高价值潜力,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