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区环境可持续建设现状调研报告总结
一、背景与目的
- 背景:深圳市委市政府通过制定和落实顶层规划,持续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环境可持续建设有其客观必要性和独特优势。
- 目的:为“绿见社区·益创未来——深圳社区环境可持续发展支持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研方法与理论依据
- 调研方法:
- 社区居民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76份,涵盖深圳10区21个社区。
- 社会组织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份,主要为社工服务机构和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
- 焦点小组讨论:涵盖跨领域交流小组、社会工作小组及城中村环境问题小组。
- 文献研究:包括研究报告、政策文件和历史资料。
- 理论依据:
-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价值理性,注重民生价值和责任。
- 协同治理理论:强调治理的多元主体协同合作。
三、调研发现
-
社区居民:
- 居住类型:94.47%居住在花园小区或城中村。
- 性别:女性受访者占比77.77%。
- 年龄:35-49岁中青年居民占多数。
- 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上学历占78.59%。
- 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认知度高,但可持续性受限。
- 社区参与:83.61%的受访者表示社区开展过环保活动,72.54%参加过社区环保活动。
-
社会组织:
- 规模:社会组织总体规模较大,70%为社工服务机构。
- 参与意愿:参与社区环境可持续建设的意愿和能力较强。
- 资源限制:面临资金和技术限制。
-
社区环境:
- 硬件设施:90%以上社区配备分类垃圾桶,但绿化、美化方面仍欠缺。
- 环境评价:整体良好,但仍依赖严格测评体系和高成本环卫作业。
四、存在问题与挑战
- 居民环保意识参差不齐:环保行为缺乏可持续性。
- 参与程度不均:不同居民群体参与度差异大。
- 社会组织参与被动:资金和技术限制。
- 协同体系缺失:多元参与主体目标差异,尚未形成协同体系。
五、建议
- 项目培育:兼顾“大视野”和“小切口”,支持群体性差异项目。
- 组织赋能:注重培养“造血”能力,建立复合型方法论体系。
- 体系建构:搭建“五社联动”的绿色行动体系,实现良性互动。
结论
深圳社区环境可持续建设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可以更好地实现社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