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里程碑
1. 环境意识启蒙
- “地出”照片:1968年,宇航员威廉-安德斯从月球轨道拍摄的地球照片,成为首个地球日(1970年4月22日)的重要推动力,激发了公众对环境的关注。
2. 跨境环境问题
-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爆炸,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扩散至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引发全球对跨国环境问题的关注。
3. 多边环境合作
-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呼吁全球共同应对环境挑战。
-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确立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议题,2015年通过17个SDGs,涵盖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三大支柱。
4. 生态文明
-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旨在摒弃传统发展模式,引导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新工具认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5.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 可持续发展:将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统一起来,强调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倡导三大支柱(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6. 环境硬法与软法
- 国际硬法:具有直接法律拘束力,但形成成本高,耗时长。
- 国际软法:如宣言、建议等,能够快速响应新情况,提供行为指南,虽无直接法律责任,但有道德约束力。
7. 全球环境公约
- 全球环境公约:旨在填补现有环境法律制度的空白,通过确立基本原则来加强全球环境治理,目标是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
总结
全球环境治理经历了从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的演变,通过一系列关键事件和国际合作,逐步形成了多边环境合作的框架。生态文明是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独特探索,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全球环境治理不仅需要法律约束,还需道德和政治力量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