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主要作者: 刘晓 审核(联合国人居署): 包萌、章沐曦、刘尧君 设计和排版: 周楚昱 联合国人居署: 感谢联合国人居署总部城市基础服务处弗朗西斯卡·卡利塞西(FrancescaCalisesi)、亚洲和太平洋区域办事处(日本福冈)代理区域代表布鲁诺·德肯先生(BrunoDercon),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先生的指导与支持。 案例城市: 感谢为案例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调研支持的城市及其相关部门:深圳市盐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苏州市城市管理局和宁波城镇生活垃圾智慧分类、收集、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办公室。 项目捐赠方: 感谢万科公益基金会资助并支持了本报告的设 计、调研与撰写。 中国智慧减废城市优秀案例1 中国智慧减废城市优秀案例 版权所有©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2023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秀水街1号建国门外外交公 寓6-1-83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使用的名称和呈现的材料并不意味着联合国秘书处就任何国家、区域、城市或地区或其政府部门的法律地位,或就其边境或边界划定,或关于其经济体系或发展程度发表任何意见。本出版物的分析结论和建议不一定反映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或联合国或其成员国的观点。 UNHABITA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现状 CurrentStatusOfMSWManagementInChina 08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政策导览 10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及处理处置 14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投资情况 16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发展总结 0203 第四章 深圳市盐田区垃圾管理案例实践:从智慧垃圾管理到社会协同治理 MFrSoWmMSmanaargteWmaestnetMCaneagSetumdeynItnTYoanCtoiallnabDoisratrtiicvte,SoecniazlhGeonv:ernance 58深圳市盐田区基本情况概述 60深圳市盐田区垃圾产生及处理基本情况 62深圳市生活垃圾管理政策总结分析 64“数治”——城市生活垃圾现代化管理新阶段 05 67创新——可持续社区的垃圾管理创新探索 72包容——公众融入的社会协同治理典范 75深圳市盐田区垃圾管理实践经验小结 01 第二章 苏州市垃圾管理案例实践: 以垃圾分类为契机建设垃圾低碳综合管理体系 ViaEfficientWasteSorting MEsStaWbMlisahninageAmneInteCgaraseteSdtuLdowyI-nCaSrubzohnouW:asteManagementSystem 第三章 04 宁波市垃圾管理案例实践: 垃圾分类的AI时代助力塑料回收及塑料污染控制 PollutionControl MAIs-BwaMseadnaWgaesmteeSnotrCtainsgeESmtupdoywInerNPinlagsbtoic:RecyclingAndPlastic 第五章 中国生活垃圾管理的经验及挑战 EMxapneargieenmcentAInndCChhinaallengesOfMSW 20苏州市基本情况概述 22苏州市垃圾产生及处理现状 26苏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政策总结分析 28制度化、智慧化、常态化——苏州市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经验 33以人为本——感受苏州市高品质垃圾管理服务 35持续低碳——垃圾管理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响应 37苏州市垃圾管理实践经验小结 40宁波市基本情况概述 42宁波市垃圾产生及处理现状 44宁波市生活垃圾管理政策总结分析 46多元共治——宁波市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建设 49城市花园——垃圾管理的美学表达 52AI时代——突破可回收物体系建设及塑料回收 54宁波市垃圾管理实践经验小结 2中国智慧减废城市优秀案例中国智慧减废城市优秀案例3 前言 PREFACE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11指出,要“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并在其具体目标11.6中提 出,“到2030年,减少城市的人均负面环境影响,包括特别关注空气质量, 以及城市废物管理等”。《新城市议程》及《联合国人居署战略规划2020-2023》中也强调了改善城市生活垃圾可持续管理的重要性,力求从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的角度考虑城乡联系、功能供应和价值链,力求向循环经济转型。 作为21世纪支撑社会的重要公用服务之一,垃圾管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重要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垃圾管理是一个跨领域的问题,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许多方面。它与卫生、气候变化、减贫、粮食和资源安全以及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等一系列其他全球挑战密切相关。垃圾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视为达到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切入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持续增加,至2022年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达65.22%¹,由此,城市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也逐年增长,垃圾收集管理覆盖率不断提升,垃圾的组成和处理体系也越来越复杂。为保证城市发展、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中国不断完善垃圾管理政策体系,推动垃圾管理转型不断升级,逐步实现了从处理处置到垃圾分类再到精细化管理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本报告选取了三个在中国具有代表性及借鉴意义的城市/市区,包括苏州市、宁波市和深圳盐田区,通过总结其各自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优秀经验,编写成为案例集,希望为其他面临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提升挑战的城市提供借鉴与参考,也期待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 1.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301/t20230117_1892123.html 中国智慧减废城市优秀案例5 4中国智慧减废城市优秀案例 CHAPTER 01 01 第一章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现状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政策导览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及处理处置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投资情况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发展总结 1.1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政策导览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生活垃圾产生收集量不断增加,生活垃圾处理及管理水平也不断向高质量及精细化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起,经过40年的进步,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已经由最初的简易填埋,发展到目前基本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现状。根据《2020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20年中国城市与县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41%,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1321779吨 /天,有效地实现了城市及县域生活垃圾的环境友好处理处置。 垃圾管理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在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同时,中国非常重视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控制,并积极开展国家自主减排贡献计划,在这两个目标下,垃圾管理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颁布实施至今,中国垃圾管理的政策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主要政策导览如下: 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颁布实施 标志着固体废弃物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进入新阶段。 2000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定都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应遵循3R(Reduce/Reuse/Recycle减量化/重新利用/回收再生)原则。 2005 《可再生能源法》 规定对废弃物焚烧厂产生的能源提供可再生能源补贴。 2009 《循环经济促进法》 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010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 主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废弃物处理,提升处理能力。 2011 国务院批准《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 文件指出,垃圾处理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并明确支持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 2016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意见》 提出了2020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目标(35%以上),推进生活垃圾领域公私合营。 《“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要求到2020年设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 化处理总能力的50%以上,其中东部地区达到60%以上;建立较为完善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监管体系,重点推进对焚烧厂主要设施运行状况等的实时监控;应加快城市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源头废弃物分类,鼓励生物质废弃物分类处理。 《生产者责任延伸实施方案》 提出,到2020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产品生态设计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包括电气、电子产品、汽车、铅酸电池及复合包装。 2017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提出,到2020年底,应制定与源头废弃物分类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在46个重点城市开展废弃物分类试点,确保到2020年底实现35%的循环利用目标。 2018 《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要求,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提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固体废弃物进口禁令生效 目的是减少从其他国家流入的,杂质含量高且可循环利用性低的混合废弃物。 201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 综合分析,自“十二五”以来,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管理及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以餐厨废弃物处理为代表,共筛选了100个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推动了中国餐厨垃圾有效处理的开展。“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垃圾分类”重新成为热点公共话题,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全国46个重点城市开始试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为中国从垃圾处理到资源化管理的转折。“十四五”(2021-2025年)将是中国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的重要阶段,优化垃圾处理结构、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和建立健全垃圾收费制度等方面将成为行业重点方向。 到2025年,所有地级市(共293个)及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20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焚烧处理能力建设,到2023年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鼓励跨区域建设焚烧处理设施,开展既有焚烧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在摸清垃圾填埋场剩余库容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填埋场建设。 《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提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控制塑料污染。 2021 《“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 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 到60%左右。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 /天左右,基本满足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县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的规划目标。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明确提出“碳达峰十大行动”,其中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是“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的重要内容。 2021年7月2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计量收费的指导意见》 提出全面建立健全厨余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及收费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机制激励约束作用,有利于引导厨余垃圾源头减量,制止餐饮浪费,促进粮食节约,也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厨余垃圾应收尽收、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8中国智慧减废城市优秀案例中国智慧减废城市优秀案例9 1.2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及处理处置 至2022年末,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平均覆盖度达82.5% 53万吨/日的垃圾处理能力 焚烧处理能力达77.6% 建筑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 按照大类分流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