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明技术20241106 摘要 •公司在2022年触底后,逐季度表现出明显的反弹趋势,未来受益于欧标带来的商用车安全标准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整体报表将会继续亮眼。 •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国内业务增速有所放缓,但海外市场表现依然强劲,同比增长接近50%。 •国内和海外市场毛利率存在显著差异,预计随着公司从价格市场向价值市场转型,以及创新产品落地,国内毛利率将继续回升,但速度不会像海外那么快。 •公司计划通过战略转型,从价格驱动向价值驱动过渡,并加大创新行业产品落地力度,以期逐步提高单车价值量和整体盈利能力。 •公司未来将继续发展海外市场,特别是在欧洲和美洲等白区市场,并计划进一步拓展。 •公司将继续深耕一些价值较高的创新型市场,如矿山机械和叉车等领域,这些领域虽然目前销售量不大,但前景看好。 Q&A 公司在2022年触底后逐季度反弹,未来受益于欧标带来的商用车安全标准智能 化程度的提高,请问公司对未来2-3年的展望如何? 公司在2022年触底后,逐季度表现出明显的反弹趋势。展望未来2-3年,随着欧标带来的商用车安全标准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公司整体报表将会继续亮眼。我们相信公司是值得长期持有和关注的标的。 请介绍一下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的经营情况。 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国内业务增速有所放缓,但海外市场表现依然强劲,同比增长接近50%。具体来看,国内主营业务收入约为4.7亿元,同比增长不到10%;而海外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5亿元,同比增长接近48%。此外,公司其他业务也增长显著,其中外协加工厂和带料加工业务表现尤为突出,今年1-3季度其他业 务收入接近4.9亿元,同比增长两倍多。这些数据表明国内市场仍处于恢复阶段,而海外市场则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国内与海外市场毛利率表现如何?未来公司在毛利率方面有何展望? 国内和海外市场毛利率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看,由于其他业务毛利率较低,导致整体毛利率下滑了4个多百分点。但如果剔除其他业务,仅看主营业务,毛利率实际上提升了接近三个百分点,其中国内提升了两个多百分点,海外提升了接近一个百分点。预计随着公司从价格市场向价值市场转型,以及创新产品落地,国内毛利率将继续回升,但速度不会像海外那么快。目前海外毛利率已创历史新高,而国内则处于缓慢提升阶段。今年1-3季度数据显示,国内毛利率同比提升两个多百分点,这证明转型策略初见成效,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国内与海外产品配套的平均单车价值差距较大,公司对此有何应对措施? 国内与海外产品在单车价值上存在较大差距,这是由于两者市场定位不同所致。国内更多是价格驱动型市场,而国外则更注重行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因此,公司计划通过战略转型,从价格驱动向价值驱动过渡,并加大创新行业产品落地力度,以期逐步提高单车价值量和整体盈利能力。目前虽然无法给出具体时间点,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趋势将持续向好。 海外工厂本地化生产是否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利润率? 目前来看,不同生产场地之间成本基本持平,因此本地化生产对公司的长期利润率影响不大。然而,本地化生产能够有效应对关税及生产成本问题,有助于增强公司的全球竞争力。在越南工厂承接10%产能后,我们将继续评估并优化全球产能布局,以确保长期利润最大化。 越南的人工成本较低,但为何整体生产成本与中国相差不大? 虽然越南的人工成本相对较低,但其供应链体系并不如中国完善。我们在越南北宁的一部分物料仍需从国内采购并运送过去,这增加了转运成本。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越南和东莞清溪的整体生产成本差异并不显著。将生产线迁移至越南主要是为了应对中美贸易战带来的高关税问题。然而,随着国际局势变化,公司计划未来所有海外客户的出货都由境外工厂提供。这意味着现有的越南工厂和东莞新区工厂目前可以满足需求,但随着业务量特别是海外业务量的增长,可能需要在其他地方设立第二家甚至第三家工厂。 公司未来是否会继续在越南扩展产能? 目前公司计划在海外设立新的工厂,但第二家境外工厂大概率不会再选址于越南。原因包括:首先,越南现有产业园区空闲场地有限;其次,从全球业务安全性角度考虑,将所有产能集中于一个国家并非最佳选择。因此,公司可能会选择其他地点设立新工厂。目前这一计划仍处于设想阶段,因为现有两地产能尚能满足业 务需求。 欧盟新三板车型强制要求配置提示系统(BSP)对公司的影响如何? 从2024年7月1日起,欧盟新三板车型强制要求配置提示系统(BSP)。目前公司通过两种途径实现欧标产品销售:一是在欧盟当地与整车生产商建立业务联系,目前仅与两家整车生产商建立了联系且业务量较低;二是通过国内整车出口到欧洲实现欧标落地,但主要以客车为主,大型货车尚未具备出口能力。因此,今年欧标业务对公司贡献不大。未来2-3年内,这一情况取决于本地整车生产商合作关系的发展以及国内整车出口到欧洲的进展。目前国内几大车厂正在测试车辆出口到欧洲,因此预计未来几年欧标业务量会有所增加,但占比仍不会很高。 公司如何看待前装市场与后装市场之间的区别及其发展前景? 前装市场利润率相对较低但需求稳定,而后装市场则具有更高利润率和灵活性。目前公司具备从后装向前装转变的能力,包括产品研发和客户资源。在内部,公司将前装列为优先级最高的一条主线,以事业部形式独立结算、核算,并拥有专属销售和研发团队。在外部,我们认为行业整体从后装向前装的大规模转变尚需时日,不同城市公交车辆需求不同,一夜之间全面转变难以实现。因此,公司已做好充足准备应对市场变化,一旦行业发生重大转变,公司能够稳健应对。这种战略布局确保了公司在面对行业变化时具备足够竞争力。 公司在商用车和乘用车市场的布局及未来发展方向如何? 公司目前主要聚焦于商用车市场,特别是在货运领域。根据2020年产业信息网 的数据,全球货运车辆数量约为1.4亿辆,其中中国和东南亚市场占据了较大份额。相较之下,公交、校车和出租车的市场规模要小得多。例如,国内公交车辆约有70万辆,而海外则有300多万辆;国内出租车约140万辆,海外400多万辆。校车在国内没有明确的监管需求,但在一些海外国家则有法规要求。公司将业务划分为交通运输业和交通出行业两大类。其中交通运输业主要包括货运和渣土运输,而交通出行业则涵盖公交、校车和出租。目前,公司在渣土运输方面的销售占比较低,但货运市场仍是主要方向。从销售数据来看,2023年公司交通运输业占整体销售额的36%左右,而交通出行业占33%左右,两者差距不大。尽管商用车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公司也在探索乘用车市场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在电子后视镜领域,公司已经开始向乘用车市场进行产品研发。然而,由于商用车与乘用车在运营模式、客户群体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公司目前尚未全面进军乘用车市场。 商用车辆与乘用车辆之间有哪些区别?公司未来是否会更多涉足乘用车辆业务? 商用车辆与乘用车辆之间存在明显区别。商用车辆通常用于商业目的,以运营为主,有专门的运营公司或运营团队。而乘用车辆则以私家使用为主,其客户主要是各地汽车制造厂。因此,两者在客户需求、产品设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公司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可以将部分业务扩展到乘用车辆领域,例如电子后视镜,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快速复制到整个乘用车型号上。目前,公司仍以商用车辆为主,因为全球商用车辆数量庞大且渗透率较低。例如,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全球第二代商贸物流系统(OMS)的渗透率仅为10%,北美地区第三代产品渗透率18%,欧洲仅4%。因此,在如此巨大的潜力面前,公司暂时不会全面转向陌生的乘用户外。 公司对未来2-3年的利润率目标是什么? 公司的历史最高净利率接近15%,而2020年的扣非净利率达到13%。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已逐渐逼近这一高点。在未来2-3年内,我们希望能够赶超历史最佳水平,这是公司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由于净利率受收入端、毛利润端以及费用端等多个因素影响,目前尚无法明确具体实现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提高净利率水平是我们当前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公司在人员扩张策略上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公司费用控制和利润率有何影响? 过去,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是根据年度业务目标进行的,各个部门会根据业务增长需求提出人员增量计划,招聘方式主要通过校招生和社招生。然而,这种规划方式在2022年遇到了问题。尽管当年市场预期乐观,但实际业务增长乏力, 导致人员到位后费用快速增长,加之管理架构变动,最终导致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首次出现经营亏损。为应对这一问题,公司调整了人力资源规划策略,采用动态管理模式。具体而言,人员增量与业绩挂钩,不再一次性到位,而是根据实际业绩逐步配给。例如,如果年初计划增加5人,但年底业绩未达标,则可 能只增加3人。这种方式有效避免了业务不增长但人员猛增的情况,从而控制了费用。从数据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整体费用率由去年的38%下降至29%,显示出新策略在费用控制方面初见成效。此外,通过优化研发架构,提高研发效率,也减少了对大量研发人员的需求。因此,在未来,公司将继续采用这种动态管理模式,根据收入增长情况灵活调整人员配置,以确保不会再出现过去那种因费用快速增长而影响利润的情况。 公司未来2-3年的发展规划和重点业务领域是什么? 公司将在2024年春季重新启动战略白皮书的编制工作,这将涵盖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尽管具体细节尚未确定,但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公司将大力发展海 外市场。特别是在欧洲和美洲等白区市场,公司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并计划进一步拓展。而在中东、亚太、中非等区域,目前销售量和占比还不够理想,需要加强开拓力度。以日本为例,通过三年的市场培育,今年已取得显著成绩,这表明亚太市场具有潜力。此外,公司也不会放弃国内市场,将继续深耕一些价值较高的创新型市场,如矿山机械和叉车等领域。这些领域虽然目前销售量不大,但前景看好,并且国内一些矿山企业具有全球布局,通过这些客户公司也能拓展海外业务。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公司都看到了许多商业机会,并将在未来持续投入和发展。 公司的控费措施对盈利能力有何影响? 新的人力资源动态管理模式以及优化后的三级研发架构显著提升了公司的费用控制能力。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整体费用率由去年的38%下降至29%,显示出控费措施初见成效。这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提高了人均效能,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预计随着收入逐步恢复并实现高速增长,这些控费措施将使得公司在保持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更好的利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