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行——具有深厚地方国资背景的城商银行,专注于对公政信业务,在成渝经济圈中扮演着西部龙头的角色。近年来,企业充分把握区位战略升级的时代红利,迅速扩张成为西部首家资产达到“万亿级”的银行,资产状况健康优异,发展势头稳健强劲。在成渝地区升级成为国家级经济建设战略的背景下,成都银行已经成功跻身城商行头部之一,在推动地方经济方面注入了强大的金融支持。 我们为什么看好成都银行? 理由一:四川成都地区经济发展未来广阔 自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升级为国家级战略,在各项政策扶持下该地区经济增速显著高于全国,未来规划与东部发达省份对标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该地区的基建、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为成都银行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发展机遇。 理由二:成都银行的信贷业务具备多元的高速发展潜力。 根据历史数据,成都银行的对公贷政信业务是其主要前驱力,基建类贷款是其扩张核心,而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地方零售业务也丰富了企业的业务结构,多元高效的发展成为近年主旋律。另外,成都银行与地方政府有着长远的合作,“蓉易贷”、“拨改租”、“税电指数贷”等政策性贷款帮助成都银行不断加强本地影响力。从今年企业贷款贷款投放增速来看,似乎“资产荒”对成都银行的影响有限。 理由三:成都银行拥有行业领先的资产质量 截止2024H1,成都银行因区位优势可以获得大量健康稳定的资产投放标的,企业延续着全部商业银行的最低不良率。同时企业长期维持较高的拨备覆盖率,而拨备资金除了充当企业资产的“安全垫”之外,在低利率导致的企业净息差受压背景下,优质的拨备水平代表着对利润递补的可行空间。 盈利预测: 成都银行有望在地区时代红利中持续扩张,受政策调整影响预计商业银行净息差企稳,盈利表现稳定背景下,企业资产质量在不良率、拨备率等维度处于行业一线水准。强风险递补能力下,成都银行在面对经营压力时有更高的拨备空间填补利润。综上,我们预测企业2024-202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5.67%、9.90%、8.33%,对应现价BPS:19.17、20.63、21.79元。使用分红贴现模型测算目标价为19.17元,对应24年1.00x PB,现价空间21%,给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震荡;不良资产可能大幅暴露;资产生息率或因政策调整持续下行导致息差压力加大。 财务数据和估值 1.成都地区经济发展与未来 1.1.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地位全方位升级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晋升为国家级战略,寄托着成为全国经济第四极的雄心。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奠定了地区发展概念基调,随后2016年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重点任务为实施提供了指导。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正式确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国家战略,为未来发展划定了清晰方向。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纳入“四极”之列,并提出了具体布局方案,进一步巩固了其国家级地位;同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其战略定位,并强调了未来规划的重要性;2021年末,中国人民银行等多个政府部门发布了《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该规划提出成渝双城目标在2025年初步建成西部金融中心,到2035年地位更加巩固为目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详尽的蓝图。自2022年起,各项四川省级与地方建设规划纲要政策纷纷出台,覆盖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多个领域,为成渝地区的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表1:双城经济圈相关政策文件 1.2.成都地区经济表现活跃,未来时代红利政策持续发力 截止24Q2,四川省的经济活跃度较高,且自2019年底起信贷规模扩张强劲。具体而言,四川省内GDP在今年第二季度位列全国各省、直辖市第六(除港澳台),达2.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5.60%。在信贷规模方面,今年八月四川省贷款发放余额11.43万亿元,超越北京同期规模全国排名第六(除港澳台),其五年复合增长率11.02%,除港澳台外全国排名第四。根据以上数据,四川省目前处于全国经济活跃省份第一梯队。 图1:24Q2各省、直辖市GDP同比(前十五) 图2:2019/08-2024/08各省、直辖市信贷复合增长率(前十五) 从信贷迁徙角度来看,全国信贷资源的分配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倾斜。特别是在长三角、四川地区,这些省份成为信贷资源变迁的主要受益者。据2019年底至2024年8月全国贷款数据显示,江苏与浙江两省的信贷全国占比分别提升了1.41pct和1.36pct;而四川省作为中国中西部信贷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占比提升了0.47pct。结合来看,长三角与四川省可能成为目前金融资源“高地”。 另外,在全国信贷“挤水分”的背景下,四川省整体表现趋稳。四川省较全国金融机构的超额信贷增速截止今年八月约3.00%,在2022Q4达到峰值后长期维持在略高于3%的高位。在与江、浙两省对比中,四川省在2022-2023年有显著的信贷加速过程,与地区项目建设周期相吻合,而长三角地区呈现下行的整体趋势。截止2024/08,三省信贷扩张同比速度分别为:四川(11.493%)、江苏(11.485%)、浙江(10.426%)。 图3:2019/12-2024/08各省、直辖“迁徙率” 图4:信贷发放同比增速对比 在四川省内部,信贷资源的集中度尤为显著。成都市在2023年的贷款余额达5.94万亿,占全省总额的58.89%,相较于2019年增长了0.8个百分点,进一步凸显了成都作为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金融中心的地位。 图5:2019-2023四川各市级行政区信贷规模及省内信贷迁徙率 长三角经济带中,江苏省和浙江省在信贷资源的分配上展现出了均衡发展的趋势,信贷资源不仅在核心城市集中,同时也向周边城市缓慢迁移。在江苏省,南京和苏州作为经济双核,2023年贷款规模分别占据了全省的22.18%和20.58%,并且在近四年中经历了信贷资源的较高外迁(分别为-2.81、-1.83pct)。浙江省的情况类似,杭州市在2023年的贷款总额达到了6.86万亿元,虽然在省内的占比相较于2019年下滑2.36pct;宁波市也显示出信贷资源的小幅下滑,信贷资源同样向省内其它近万亿级的次强市汇聚。 图6:2019-2023江苏各市级行政区信贷规模及省内信贷迁徙率 图7:2019-2023浙江各市级行政区信贷规模及省内信贷迁徙率 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在经济发展上展现出了显著的强劲势头和“强省会”特征。 2023年,成都的GDP规模达到了2.2万亿元人民币,全国城市排名第七,所有省会城市第二,经济增速约为6%。另外,成都是四川省内唯一一个GDP突破“万亿”级别的城市,与排名第二的绵阳市相比,存在较大的经济规模差距。与江苏省和浙江省的省会城市相比,成都的GDP省内占比高达36.7%,全国省会第四、全部(新)一线省会第一,这一指标进一步凸显了成都在四川省内的经济领导地位。 图8:成都经济走势 图9:全国省会城市占全省GDP比重排序(降序)(2023) 从经济结构角度分析,成都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并且在金融业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与江苏、浙江两省的万亿规模强市进行对比时,成都市与杭州市在经济结构上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而江苏地区则以强大的制造业作为其经济特色。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朝着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目标发展,并且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西部金融中心。在这一背景下,2023年成都市金融业的产值达到255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58%,这表明成都市在西部经济中心建设上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图10:“江、浙、川”三省万亿级城市产业结构对标(2023) 图11:成都市金融产值走势 图12:成都存贷款历史增速 1.3.四川成都地方债务研究 截止2023年,在四川全省范围内成都银行授信总计1585.88亿元,占全省授信额度12.0%。作为省内授信规模第二大银行(仅次于工商银行授信1884.54亿元),成都银行的发展与地区未来深度绑定。 在全国范围内,四川地区财政自给率因地方区域建设高涨需求而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在收入方面,2023年四川省财政自给率达到了43.42%,较去年同期增长2.46pct。细分来看,2023年四川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529.09亿元,同比增长13.29%,并已连续七年保持增长。从收入规模来看,四川省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相较于浙江、江苏等传统经济强省,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财政收入中,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方面,受土地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2023年四川省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3951.58亿元,同比下滑7.69%。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47%,低于浙江省的95.49%和江苏省的75.23%。 表2:全国财政自给率梳理 表3:国有土地出让收入 表4: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负债方面,四川地区负债率(宽口径)和债务率(宽口径)处于全国中游水平,整体负债水平较为稳定可控。在负债端,2023年四川省按照宽口径统计的负债率为74.44%,债务率为230.88%,均低于江苏省(80.06%和367.48%)及浙江省(103.42%和480.17%)。 整体来看,四川省的债务压力相对较小。 图13:全国各省、直辖市负债情况 在四川省内,成都作为发展中心城市占据了全省城投债务的主体,而未来两年行权及到期压力逐渐显现。2024年10月,财政部就城投化债方面提出提高地方债务限额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这一举措有望对正处高速发展阶段的四川成都产生积极影响。据统计,成都市城投2025年行权规模约1468亿元,利息164亿元;到期763亿元,利息173亿元。 而2026年将面对近似规模的债务压力,因而今年10月提出的增发地方债务方案对成都市的经济稳定建设有望带来支持作用。 图14:成都市城投行权、到期债务统计(亿元) 2.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2.1.企业历史:立足成都,中西部首家万亿城商行 成都银行始创于1996年,四川省内首家商业银行。由成都市财政局、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税务局,成都市技术改造投资公司等22家企业,以及成都城市信用联社及下设的7个办事处和36家城市信用社的合作股东共同发起成立,成为四川省内首家城市商业银行。2008年,获得原中国银监会批准,正式更名为“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四川省的首家上市银行。另外,成都银行力求利用本地国资背景把握时代发展红利,立足政务金融、实体业务、零售负债三大业务“护城河”。 图15:成都银行发展历史 2.2.股权结构:深厚地方国资背景,多元化构筑成长基石 成都市国资委作为实控人累计控制成都银行股份的比例为30.45%(成都交子金控、成都产业资本控股集团和成都欣天颐投资为成都市国资委实际控制的企业)。这种关系使得成都银行在成都地区拥有丰富的政企客户资源,以作为对公业务开展的重要支持。 表5:成都银行股权结构(前十)(截止24Q3) 2.3.信贷业务 2.3.1.以对公为本,信贷业务强势发展 成都银行的稳健增长,得益于其在政务金融、实体业务、零售负债三大业务“护城河”的深度聚焦。成都银行充分把握区位升级的时代红利,迅速扩张对公贷款业务,成为企业近年发展基石。截止2024年第三季度,成都银行的总贷款规模达到7211亿元,同比增速约为22.2%;其中公贷款同比增速为24.9%,占总信贷余额达81.6%。从成长轨迹上看,对公业务作为成都银行首要业务来源,2019年以来其占比逐年提升,尤其自2020年确立成都战略地位以来,势头强劲。仅在2021年,对公信贷同比增速就达到了43%;2018年企业上市以来至2024H1,总贷款与对公类贷款规模复合增长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