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协同路径(2019):《蓝天保卫战》目标下的新机遇
前言
《蓝天保卫战》是中国政府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制定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2018年空气质量状况
2018年中国空气质量整体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的浓度均有所下降。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9μg/m³,PM10年均浓度下降至71μg/m³,SO2年均浓度下降至14μg/m³,NO2年均浓度下降至29μg/m³,CO年均浓度下降至1.5mg/m³。优良天数比例从78.0%增加至79.3%。
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
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显著。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PM2.5年均浓度下降幅度最大,达到15.04%。2018年,重点区域中,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PM2.5浓度均有所下降。北京、天津、石家庄、邯郸、保定等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蓝天保卫战”减排政策与措施
自2016年起,中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和措施,包括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行动、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2018年,中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生态环境部成立,以及“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这些措施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018年,中国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得到缓解。煤电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高。全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装机容量达到1.1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0%。此外,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显著进展。
深化污染末端治理
2018年,中国加大了对污染末端治理的力度,新增装机容量超过4426万千瓦,仅次于2017年。煤类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9.0%,较上年下降1.4%。全国新投运的超低排放改造火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1.1亿千瓦,清洁生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展望
《蓝天保卫战》目标下,未来将更加注重源头控制和长效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继续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通过这些措施,预计未来中国空气质量将持续改善,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