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我国南北差距的历史演变与趋势研判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我国南北差距的历史演变与趋势研判

2024-07-05-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董***
我国南北差距的历史演变与趋势研判

我国南北差距的历史演变与趋势研判 刘学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沈扬扬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李实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崔兆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发表时间:2024年7月5日 摘要:近年来,我国南北差距快速扩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分析可得数据发现,2021—2022年南北差距扭转了过去快速扩大的势头,南北差距的绝对水平和相对占比都有所下降。从行业看,工业和房地产业的差距缩小是南北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从部门看,政府财政收入、企业利润的南北差距都有所缩小,但居民收入的差距并没有缩小。结合国内外整体经济形势、省份经济表现等,我国已充分认识到南北差距扩大问题并采取措施应对,加之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国际通货膨胀特别是能源价格上涨、房地产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叠加,使得2021年以来南北差距有所缩小。但影响因素是短期性的,南北差距的长期趋势仍有待观察。南北差距扩大是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出现的重大问题,应对南北差距扩大问题需有新思路,要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尊重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客观规律,为重点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能源资源地区等制定差异化开发政策,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困难地区提供有效转移支付。 关键词:南北差距;东西差距;二维分解;区域政策 —、问题的提出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依靠地理区位优势、政策先发优势等率先发展,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轨道,带动中国经济走向腾飞。与此同时,地区发展差距问题也开始凸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东中西部差距大幅拉大。从2000年起,我国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随着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政策的落实和推进,我国的区域发展协调程度明显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任务逐步深入,区域协同发展力度不断加大,部分落后省份(如贵州)的经济增速由长期滞后实现全国领先,带动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同时,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南北方发展差距快速扩大,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部分观点认为,中国区域发展格局呈现出从“东西差距”转向“南北差距”的新趋势。 实际上,我国经济发展“南快北慢”不是新现象。我国以东西和南北分野的区域发展格局,并不是最近几十年才形成的,只不过具体历史阶段不同,东西和南北发展格局和差距的具体特征和动力机制也不同。有的历史时期国家的区域发展格局更多体现为东西差异,而有的历史时期则南北差异更加凸显。自唐宋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南快北慢的特征往往更为明显,人口和经济重心南移,东南地区逐渐成为经济、财富、人文重地。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国门大开,南方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流域更先、更多与世界接触交流,得风气之先,不仅经济上得到更大开发,也改变了南北方在政治、文化乃至军事上的相对地位。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区域发展模式与以往不同。一方面,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孤立政策,东南沿海的对外经贸优势无从发挥;另一方面,我国全面转向计划经济模式并接受苏联的大量经济援助,而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大部分都布局在北方省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北方的发展。因此,在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呈现出“北强南弱”的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后,我国重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南方依赖政策先发优势、靠近国际市场优势等,在这一历史阶段取得了更快的发展。对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期经济发展南快北慢的现象,学界已有所观察。赵建安指出,在中国的区域问题上,过去一般多关注东西区域发展差异,但南北差距事实上也在逐步形成,须引起重视。陈钊将我国区域进一步细分,指出1978—1995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呈现由南向北递减 的特征,南北经济发展格局由南弱北强演变为南强北弱。周民良测算了1978— 1996年我国经济重心的变化,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重心主要由高纬度转向低纬度,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南北方向上,其中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尤其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等因素是南方发展快于北方的重要原因。吴殿廷测算后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南快北慢是明显的,南方的地缘优势、政策倾斜、工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轻重工业结构)等是南方发展更快的关键原因。不过,如李二玲和覃成林所指出,随着1993年特别是1996年后南北方经济增速趋同,南北差距并没有明显扩大,全国区域经济差异主要还是体现在东西方向上。受此影响,这一轮关于南北差距讨论的文献数量相对有限。 而2018年以来学界密集讨论的南北差距问题,主要聚焦2008年以来的这一轮差距扩大。近年来,学界对南北差距扩大问题从各个角度做了较广泛的分析。一些分析视角偏宏观。例如,盛来运等从区域、生产(产业)和需求角度对南北经济增速差距进行分析,指出二三产业增长放缓、投资增速下降(资本存量增长缓慢)是北方增速落后的重要原因。李善同等利用地区投入产出表分析地方经济的产业和投资特征,认为北方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价值链高度依赖投资拉动,而全国投资增速明显放缓更加抑制了北方经济发展。许宪春等构造省级平衡发展指数对南北差距进行探索,指出南北差距在经济、社会、生态、民生等多个维度都有体现。刘学良等从GDP的产业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个角度对南北差距进行分解,发现从产业角度看工业差距扩大是2008年后南北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从收入角度看南北差距扩大主要体现为南方在劳动者收入和企业盈利上的相对领先。一些研究则将南北差距聚焦到企业、居民、劳动者等微观层面,例如叶堂林等从企业投资角度、万海远等从劳动者工资角度、刘华军等从居民收入角度对南北差距所做的分析。部分研究还将区域进一步细分,考察特定区域南北差距的变动情况。例如,张可云等考察了西部地区的内部发展差异情况,指出南北分化在西部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黄少安和谢冬水从中心城市增长极的视角出发,指出南北差距的分化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南方中心城市的发展和辐射带动作用优势上。 可见,南北差距在过去十几年来快速扩大已是学界共识,且一些研究认为南北差距扩大的趋势似乎仍未停止。然而,南北差距不可能无限扩大,一方面,在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市场规律决定了地区的发展差距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南北差距扩大的问题已引起各界重视,中央政府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抑制差距的极化。那么,南北差距近年来是延续过去十几年来的扩大趋势还是已经开 始缩小?差距变动具体体现在哪些行业、哪些部门?差距变动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是本文拟回答的问题。 二、我国南北差距的演变与态势 (一)改革开放以来南北差距逐渐扩大 对于中国南北地区的划分有多种方式,包括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以长江为分界线等,其中“秦岭—淮河”分界线的应用更为广泛。但由于秦岭、淮河横贯多个省份,即使采取“秦岭—淮河”分界线,不同文献的划分方式也有细微差异。本文采用“秦岭—淮河”线作为南北分界线,综合地理面积、人口和经济重心分布情况,将我国31个省份(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中15个省份划为北方地区,16个省份划为南方地区。其中,北方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其余省份为南方。 按此南北划分后经测算可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多数年份,南方经济的增长速度都领先于或者不弱于北方。从人均GDP看(见图1),1978—1993年和2008—2020年两个时期,南方经济增长速度都明显快于北方,南方与北方人均GDP的比值不断升高;只是在1993—2008年这一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速度相近,差距没有明显扩大,南北方人均GDP的比值保持基本稳定。南方与北方人均GDP的比值在1993年左右开始超过1,即南方已开始领先北方。2008年南方与北方人均GDP的比值是1.06,到2020年已经上升到1.26。 图11978—2022年我国南北方人均GDP比值 注:以各省份常住人口为南北方人均GDP计算权重。 研究南北差距不能只局限在南北差距一个维度,而要将其放在与其他维度差距比较的框架下,这样才能得出南北差距是大是小的准确判断,也才能更深入地分析其变化阶段和动力机制。鉴于此,为了更准确考察我国南北差距变化的最新情况,参考刘学良等的研究,本文采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分解方法,对我国省际人均GDP进行南北差距和东西差距的两层嵌套分解,分解次序为先南北后东西,结果见表1、图2。 表11978—2022年我国区域差距结构测算 图21978—2022年我国区域差距的群组分解 由表1、图2可知,一方面,南北差距的绝对水平在2008年尤其2013年 后快速升高,同时南北差距在全国省际区域差距中的占比也在2008年后快速升高。2008年南北差距占总体差距的比例仅为0.29%,几可忽略不计,但到2020年,南北差距占全国区域差距的比例已上升至8.82%;另一方面,尽管2008年来南北差距快速扩大,但差距水平仍然明显小于东西差距,2020年东西差距在总体差距中的占比达到47.45%,而同期南北差距占总体差距的比例仅为8.82%。因此,尽管南北差距快速扩大,但南北差距在总体区域差距中的占比依然远小于东西差距占总体差距的比例,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主要体现为东西差距的结构特征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学界就此问题也已形成了共识。 (二)2021年以来南北差距呈现由升转降的新态势 南北差距不可能无限制扩大,一方面,在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市场规律决定了地区的发展差距是有限度的,资本要素会寻找低生产成本的地方投资,劳动要素也会对低生活成本有所追求,这些都会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南北差距扩大问题已引起各界重视,中央政府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抑制差距的极化,将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因此,不能以过去的演变路径简单推断南北差距的未来走向。 基于2021—2022年各省份人均GDP和人口数据进行测算,可以发现,2021—2022年南北差距扭转了过去快速扩大的势头,南北差距的绝对水平和相对占比均出现下降(见表1、图1、图2)。其中,人口加权的南北方人均GDP比值从2020年的1.26降至2022年的1.23,南北差距在全国总体差距中的比例也从2020年的8.82%降至2022年的7.62%,变异系数群组分解得到的南北差距值从2020年的0.0125降至2022年的0.0103。分省份看,北方省份中的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在2021—2022年GDP增速较高,带动了北方的整体经济增长,而南方经济重镇如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在2022年经济增速较低,拉低了南方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整体人均GDP水平。 三、从产业和收入两个维度解析南北差距的演变 本部分使用变异系数二维分解方法分别从产业和收入两个维度对南北差距的来源做进一步分析。 (一)产业维度的解析 从产业增加值的角度对差距做产业分解,考察长期以来我国南北差距变化的成因,结果见图3。从中长期看,一方面,2008—2020年工业差距扩大是南北差距飞速扩大的核心,从相对占比看,2008年工业的南北差距占南北总体差距的比例达到26.96%,到2020年这一比例达到41.06%;另一方面,2008—2020年南北差距的扩大是全方位的,这一时期几乎所有行业的南北组间差距绝对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图32000—2022年南北组间差距的行业分解 从2021—2022年的情况看,南北差距在行业层面全方位上升的趋势出现转变,其中工业差距不管是绝对水平还是相对占比都有明显下降,房地产业是差距出现明显缩小的另一个行业。表2显示了这两个行业的差距水平和占比结果, 2022年南北组间差距值相比2020年下降0.0022,其中工业和房地产业差距变动的贡献合计达到86.36%,而其他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