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安环境机构调研报告 调研日期:2024-10-26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制冷领域零部件制造和装备制造的企业,成立于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是全球制冷元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产销量均位居全球前列。公司以“健康、舒适环境的引领者”为愿景,以“提升能效、优化环境”为使命,通过不断提升技术、品质领先的核心竞争力,致力于为全球多家知名空调厂商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国家认证(CNAS)实验室、国家级中央空调全性能测试中心等科研平台,先后参与了78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起草、修订,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目前,公司在北美、南美、欧洲、日本、韩国、泰国、印度、中东、马来西亚、台湾等地设有分公司或销售机构,在泰国设有制造工厂。 2024-10-26 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章周虎,公司财务负责人徐燕高,公司汽车热管理副总经理沙海建 2024-10-262024-10-26 业绩说明会电话会议 景顺长城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 - 泰康基金 其它 - 金鹰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 - 国投瑞银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 - 恒越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 - 宏利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 - 上银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 - 国泰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 - 博道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 - 天风证券 证券公司 - 广发证券 证券公司 - 博时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 - 招商证券 证券公司 - 华创证券 证券公司 - 民生证券 证券公司 - 西南证券 证券公司 - 国信证券 证券公司 - 太平洋证券 证券公司 - 中金公司 证券公司 - 中国人寿资管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 东方证券资管 资产管理公司 - 南方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 - 中金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 - 平安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 - 招商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 - 西部利得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 - 国联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 - 华富基金基金管理公司- 问题1、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情况如何? 答: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生产经营稳定运行,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93.36亿元,同比增长10.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9亿元,同比增长20.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29亿元,同比增长0.81%。 问题2:公司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下降17.18%的原因? 答: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系公司计提了其他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目前公司已与主要欠款方就收款事项签署协议并已收回部分款项,按协议约定预估四季度能够收回该单位全部欠款,预计不会对公司全年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问题3:在以旧换新政策背景下,公司产品结构是否会有明显升级? 答:以旧换新政策推动能效标准不断提升,促使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优化收入构成,提升高毛利产品(如电子膨胀阀)的占比。这与公司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将促进公司运营策略的落地实施。 问题4:汽车零部件业务的在手订单及客户情况? 答:目前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在手订单约130亿元,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吉利、理想等知名厂商,公司未来将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回顾上半年,受全球市场环境波动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遭遇了增速放缓的挑战,消费需求一度疲软。在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以及公司的不懈努力下,公司9月份实现了单月发货金额首次过亿元的历史性突破。公司预计未来的发货量将进一步增长,环比增幅最高有望达到20%以上。公司将继续积极组织资源,保质保量保交付,同时继续完善产品布局,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 问题5:商用空调零部件业务发展态势如何? 答:以往,公司商用空调零部件业务市场开拓乏力,客户覆盖面不足。公司通过积极引入人才,调整业务策略及管理架构等措施,大大提升了业务竞争力。目前,公司的市场推进策略已初显成效。自8月起,公司成功接到了数个大型商用空调制造商的订单,这标志着我们在商用空调阀件市场拓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不过,商用空调零部件产品的市场验证周期相对较长,需要耐心而细致地推进。展望第四季度,公司 的核心目标是完成几大关键客户产品的全面验证工作,为明年公司产品的规模化销售奠定坚实基础。问题6:公司业务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如何? 答:前三季度,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公司整体收入增速。北美是公司的重要市场,毛利率较好的微通道换热器在北美取得较大进展。此外,泰国工厂已运营16年,公司将进一步扩大泰国基地规模,增加换热器等业务以满足客户需求,提升竞争力,充分发挥其海外业务桥头 堡作用。 问题7:股东紫金投资减持的原因和进展? 答:股东紫金投资2022年以76.82亿元收购盾安集团旗下以锂矿为主的资产包,其中包括盾安环境89,069,416股股份;其 持有盾安环境股份期间未提名董事,不参与公司的日常运营。公司目前的治理结构与管理体系完善,重大事项决策高效,生产经营稳健,业绩持续增长。紫金投资减持股份是出于自身业务规划和资金需求的考虑,对公司的治理及生产经营不会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