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0日 长三角系列研究(二) 区域创新协同与合作:以G60科创走廊为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突出强调创新驱动和跨区域协同,对统筹资源要素、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做出重要部署。从世界范围来看,以城市群为空间载体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也在多个国家、地区掀起热潮。作为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中央对长三角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加快一体化发展给予了特殊支持与期待。其中,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承载着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本文回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以来的总体表现、典型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为我行深化区域经营、发力科创金融提供参考。 ■建设背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唯一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并出台专项建设方案的创新产业走廊,经历了“源起松江-连通嘉杭-九城共建”三个阶段,目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政策出台强调体制制度创新,包括教育、科技、人才、跨区域协同等,高度契合全会精神。9市侧重点存在差异。如上海更强调基础研究、国际开放型创新;苏州侧重产业创新等。 ■发展成效:共建以来,从整体成效来看,9城的“含新量”显著提高,对全国的贡献也在增强。从创新格局来看,一是能级体系梯度化、差异化,上海、苏州、杭州、合肥为四大核心城市,其他五市侧重承接外部资源,合作推动本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二是创新合作日益增强,上海、苏州为绝对中心,苏州、合肥在区域网络中发挥的作用显著提升。三是产业布局各具特色和优势。如上海科创综合发展水平高、“两业融合”显著。 ■创新协同与合作:报告梳理了四大有效合作路径。一是推进产业链合作。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打造产业联盟、合作示范园区等核心载体;在产业链重点环节上,基于地区比较优势分工互补等。二是共建共享科技创新平台,如大科学装置、概念验证中心等。三是设立科创飞地,以此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产业孵化、利用异地大型科学装置等。四是推进创新要素流通,聚焦人才、技术、资本等。 ■总结:新型举国体制下,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将是各级政府的推进重点。其中,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城市群是建设区域创新共同体、参与世界前沿竞争的主阵地,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将会继续扮演先锋军角色。展望未来,跨行政区的统一大市场建设、创新合作的市场化机制完善、国际创新资源的引入利用等将是先行先试的重心。(本部分有删减,招商银行各行部如需报告原文,请以文末方式联系研究院) 戴筱頔区域研究员 :0755-83077429 :daixiaodi@cmbchina.com 实习生王珑淇对文本亦有贡献 相关研究报告 《长三角系列研究 (一):产业协同与转移》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目录 一、建设背景1 (一)历程和定位:从基层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平台1 (二)出台政策:体制创新先行先试,侧重点存在差异2 二、发展成效4 (一)整体成效:“含新量”提高,多项指标在全国比重上升4 (二)创新与产业区域比较5 1.创新能级体系梯度化、差异化5 2.创新合作日益增强,苏州、合肥影响力显著提升6 3.产业布局各具特色和优势8 三、创新协同与合作的四大有效路径10 (一)产业链合作:紧抓龙头企业与合作载体,差异化分工10 (二)科创平台共建:基础设施推动下的政产学研合作12 (三)科创飞地设立:科技牵引力下的反向飞地模式13 (四)推动创新要素流通:聚焦人才、技术、资本等14 四、总结15 图目录 图1: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历程1 图2: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总体空间布局2 图3:G60科创走廊九城(区)2018-2023年GDP规模及全国占比4 图4:2023年G60科创走廊研发投入情况5 图5:G60科创走廊四大核心城市科创企业行业分布9 表目录 表1: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体制机制建设高度契合三中全会工作部署3 表2: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经济数据全国占比变化5 表3:G60科创走廊四大核心城市科创分工与定位6 表4:G60科创走廊9城科创单项指标排名6 表5:2022/2018年G60科创走廊各城市间科创联系强度7 表6:2022年G60科创走廊四大核心城市科创隶属度8 表7:G60科创走廊9市优势产业分布情况9 表8: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和产业合作示范园区11 表9: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主要服务举措11 表10:G60九城(区)汽车制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细化分布12 表11:长三角的典型飞地经济模式不断迭代升级13 表12:G60部分城市在上海松江设立的科创飞地13 表1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部分要素合作政策15 附录 附录1:G60九城集成电路产业地区分布及代表企业17 附录2:G60九城人工智能产业地区分布及代表企业17 附录3:G60九城汽车制造产业地区分布及代表企业1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突出强调创新驱动和跨区域协同,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对统筹资源要素、加快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做出重要部署。从世界范围来看,以城市群为空间载体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也在多个国家、地区掀起热潮。作为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中央对长三角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加快一体化发展给予了特殊支持与期待。其中,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做为唯一一条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的科创走廊,承载着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本文回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以来的总体表现,总结先发地区产业合作创新协同的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为我行深化区域经营、发力科创金融提供参考。 一、建设背景 (一)历程和定位:从基层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平台 科创走廊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模式探索。在国际科创发展史上,以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作为重要连接轴建设创新走廊,是多城跨域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模式。国外典型的有旧金山硅谷走廊、英国M4公路、东京筑波走廊等,国内率先探索的有依托长三角的G60科创走廊、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广深科创走廊等。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唯一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并出台专项建设方案的创新产业走廊。自2016年起,经历了“源起松江--连通嘉杭--九城共建”三个发展阶段,从基层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平台。走廊主要沿G60高速和沪苏湖、商合杭高铁布局,目前涵盖上海(松江区)、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等9个城市(区)。根据2020年科技部等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G60走廊以建设“三先走廊”1为发展目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在当前世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世界大国均将科创走廊建设视为全球科创竞争的有力工具。G60科创走廊已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科创竞争的前沿阵地。 图1: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招商银行研究院 1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 图2: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总体空间布局 资料来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总体发展规划 (二)出台政策:体制创新先行先试,侧重点存在差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构建全面创新机制体制”,G60科创走廊的相关政策制定具有先行先试的特点。走廊强调要从教育、科技、人才、跨区域协同等方面加大制度供应,高度契合全会工作精神(表1)。如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提供研发费用补助、提升科创金融服务能力、构建新型实验室和高水平研发机构、提高开发区和示范区的承载能级等。 G60科创政策体系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9市显示了各自独特的政策侧重点。(1)上海一是更为强调基础研究,响应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的“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承担国家高科技战略。上海相继出台了加大科研基础投入、建设“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等政策。二是强调国际都市功能和开放型创新,着力推动吸引和利用外资、国际创新资源,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三是要在G60科创走廊建设中发挥领头和支撑作用,牵头出台了较多跨区域合作政策。四是更为强调提升国资创新能力。(2)苏州侧重产业层面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产业园区和制造业基础结合、开展高能级创新载体建设是其特色。如提出构建“孵化器—加速器—未来产业科技园”孵化链条、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加大应用基础研究、打造一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3)杭州的政策体系更为全面,注重发挥民营、数字、绿色经济等优势。如强调赋能中小企业、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发展“数字科创”、绿色与科创融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4)合肥一是强调基础科研能力,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二是打造“全市一盘棋”的合肥模式,如在全国率先组建科技成果转化专班、打造基金支持科创生态体系等。(5)宣城、芜湖等城市注重吸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本地企业与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表1: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体制机制建设高度契合三中全会工作部署 改革领域 具体方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做法 教育综合 优化高等教育布局 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依托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等大学联盟整合资源、学科交叉、课题共担、学分互认和人员互聘等新机制。 改革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牵头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建立G60职业教育联盟,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合攻关行 核心技术攻关与科创平台建设 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动方案》落地实施,支持跨区域组织联合承接关键技术攻关重大任务;逐步打造多个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包括支持和鼓励企业建设应用导向型基础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建设大学科技园和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设立研发基地。 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鼓励科技型中小企 九城市根据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和产城特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壮 色,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对“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化培育,提供“专精特新” 大中小企业 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 企业发展所需的多元化多要素服务,优化 科技体制 加计扣除比例。 创新资源配置和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设立 改革 研发基地。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 成立首批11家G60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36家G60科技成果转化矩阵、43家G60科创路演中心联合体、“G60科创云”线上全要素对接平台、G60科技 验证平台。 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和联盟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建设和管理评估办法》出台实施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构建起债权、股权、基金等联动的金融服务生态,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牌照、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打造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高水平人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才高地建设实施方案》:推动高能级人才载体平台建设,成立九城市青年人才引育 人才发展 聚人才平台。 校地战略合作联盟,九城市专家导师服务 体制改革 团联盟。实行G60人才积分制度;国家移民管理局、上海市政府联合授予G60国家级重点发展区域移民政策实践基地,推动创新性、突破性移民政策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先行先试,实现国际高端人才永居推荐单位由省部级下放到G60联席办、实施范围从特定园区扩大到九城全域、人才认定标准九城统一且凸显G60元素。 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 强化人才激励政策 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