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绿色和平&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新变局下中欧清洁能源产业合作的新机遇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全球治理新变局下中欧清洁能源产业合作的新机遇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全球治理新变局下中欧清洁能源产业合作的新机遇

全球治理新变局下 中欧清洁能源产业合作的新机遇 作者团队 于宏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所长 朱云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曹嘉涵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副研究员周亦奇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海泳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研究员 张凯绿色和平东亚项目副总监 何婧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张潇然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李凌志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此外,感谢绿色和平高雨禾、郭诗语、谢雯雯、王昕楠、刘琦麟、雍容、孙一丹、李星宇、邓婷婷,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助理李铭泽、任康华、陈宏阳、王新宇、张雅森、方秉舟、赵涵音对于本报告的大力支持。 免责声明 本报告作科学研究、环保公益和信息分享目的使用,不作为公众及任何第三方的投资或决策的参考,不承担因此而引发的相关责任。 本报告为课题组于调研期间内基于各种公开信息独立调查研究产�的成果,不对报告中所含涉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作担保。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成立于1960年,是隶属于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高级研究机构和知名智库。我院主要任务是: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咨询为方向,通过对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的全方位研究,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通过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合作交流,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一直被国内外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问题和中国外交智库之一。 绿色和平(Greenpeace) 绿色和平是一家国际环保机构,致力于以实际行动推进积极改变,保护地球环境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绿色和平成立于1971年,在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6家分支机构。 2002年,绿色和平在北京设立办公室,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基于丰富国际经验下的本土化实践,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理念,都投入到推动中国本土环境改善的工作中。从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到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从保护青山绿水到建立更可持续的渔业管理体系,从减少工业污染到推广生态农业,从参与蓝天保卫战到推动绿色消费生活理念,绿色和平都深度参与并且积极提供解决方案。 摘要 全球能源格局正处于深刻变革期,清洁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欧提供了合作机遇。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科技革命的加速,清洁能源产业成为中欧合作的重点领域。《巴黎协定》后,中欧都设定了碳中和目标,并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202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和促进经济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与此同时,欧盟的绿色转型政策在法律、经济和科技等多个方面协调推进。通过《欧洲气候法》、“欧盟‘2030年减碳55%’一揽子行动计划”(“Fitfor55”)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促使欧盟各成员国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并形成了与全球气候治理紧密联动的政策体系。中欧既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也是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中欧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在新能源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中欧还通过多个对话机制促进双方在绿色供应链、技术转移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了双方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尽管中欧在能源转型领域具有强大的互补性,也存在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欧盟碳关税等单边主义措施虽然试图对高碳排放产品征收关税来激励减少排放和推动工业转型;但也鼓励了绿色产业链供应链领域的贸易壁垒。 中欧未来的合作应宜聚焦于能源转型和绿色金融的融合领域,通过金融、技术、市场的三方合作来提升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力度,加速公正转型脱离化石燃料进程。面对地缘政治对全球绿色供应链的冲击,一方面,中欧宜推动绿色技术在供应链各环节的广泛应用,并加强能源转型矿产循环利用;另一方面双方应共同推动全球南方清洁能源投资、技术研发和推广,将其作为双方合作的细化层面,从而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目录 前言2 第一章中欧清洁能源产业合作的“新形势”与新挑战1 一、全球能源转型步入深水区4 (一)当前全球能源转型进展4 (二)能源转型动力衰减6 (三)中国与欧盟国家的转型挑战7 二、中欧清洁能源产业合作的背景9 (一)中国退煤和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性9 (二)欧盟能源转型与绿色竞争力发展并行12 (三)中欧协同推进全球气候治理14 (四)中欧国别合作深化15 三、2024年中欧清洁能源发展数据比较16 第二章2024年中欧能源合作再出发0 一、中欧多边气候外交1 (一)《巴黎协定》框架下的合作1 (二)领导人气候外交1 (三)气候合作平台机制2 二、中欧气候能源合作的多维实践3 (一)政府层面4 (二)地方层面11 (三)产业层面13 第三章中欧气候能源合作的基础0 第四章中欧气候能源合作建议0 一、加强中欧气候合作1 (一)突出多维对话和产业链接1 (二)夯实全球绿色发展共识2 (三)发展气候民间外交和传播引导2 二、引领落地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3 参考文献0 前言 自《巴黎协定》实施以来,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迅速发展,引发全球能源变革。全球能源转型、科技革命与产业竞争不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是全球绿色低碳能源发展的积极践行者。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进程中,中国着力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了加速构建“1+N”政策体系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特别关注化石能源消费控制,并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中国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风电和光伏发电总装机已经达到11.81亿千瓦,即将完成在2021年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中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 欧盟作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引领者,于2019年2月提出《欧洲绿色协议》,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1;并于2021年6月完成《欧洲气候法》的立法程序,确 立了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减少至少55%的中期目标2。同年7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揽子气候方案——“欧盟‘2030年减碳55%’一揽子行动计划”(“Fitfor55”),包括修订8部现有法律并提出5个新倡议,将可再生能源在终端用能的占比大幅提升至40%,旨在推动欧盟能源、经济、工业、交通、建筑等多个行业的绿色转变3。欧洲多国都提出了碳中和或减排目标,芬兰政府承诺在2035年实现碳中和,冰岛和奥地利为2040年,德国和瑞典为2045年。欧盟在 《重新赋能欧盟计划》中进一步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不低于42.5%。2024年2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Europe’s2040climatepathwayApathtoclimateneutralityby2050》,计划到2040年减少90%的碳排放并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并提出了将推动绿色转型的有效投资、公正转型与可持续安全,推进政府、企业与社会的合 1EuropeanCouncil,EuropeanGreenDeal, https://www.consilium.europa.eu/en/meetings/european-council/2019/12/12-13/,Accessed27July2023. 2EuropeanCommission,EuropeanClimateLaw, https://climate.ec.europa.eu/eu-action/european-green-deal/european-climate-law_en,Accessed27July2024. 3EuropeanCouncil,Fitfor55, https://www.consilium.europa.eu/en/policies/green-deal/fit-for-55-the-eu-plan-for-a-green-transition/,Accessed27 July2024. 作以减少沉没资产、推进工业脱碳并提升清洁技术领导力、推进能源安全、自主和清洁化、提升可再生能源和能效、实现环境健康等多项行动方案。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后欧洲右翼力量有所上升,欧盟《2024-2029年战略议程》强调“自由和民主的欧洲”“强大和安全的欧洲”“繁荣和有竞争力的欧洲”三个支柱,其中绿色低碳依对欧洲的安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和欧盟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上势头强劲,纷纷设定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中国通过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图为全球清洁能源的发展出贡献。在2023年,中国贡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展现了其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中的关键角色4。而欧盟则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尤其是在地区冲突和能源供应链安全问题的影响下,成员国之间气候政策的不一致为欧盟能源转型设置了障碍进程,尽管欧盟在氢能、风能和光伏等领域加快了技术投资和政策支持,但在如何平衡能源独立与绿色转型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与欧盟在气候和能源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和一致诉求,鉴于此,中欧在 《巴黎协定》和WTO框架下进行了多次磋商,建立了广泛的合作机制,具体领域如风电、光伏、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已展开深度合作。得益于中欧双方领导人的高层共识,且中欧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平台机制,目前中国与欧盟已经在清洁能源领域建立了产业上的相互依赖关系,这些因素构成了中欧气候能源合作的基础。中欧的企业和学术界也在合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动了绿色供应链的形成和技术转移。 同时,中欧气候能源合作也面临明显挑战。中国虽然清洁能源发展迅速,但全面脱碳仍需长期努力。欧盟面临能源替代和地区冲突的压力,巨大的资金成本也影响其能源转型进度。欧盟成员国气候政策目标不尽相同且存在摇摆可能,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的合作不均衡,这些因素都影响中欧气候能源合作。 4IEA,WorldEnergyOutlook2023,https://origin.iea.org/reports/world-energy-outlook-2023,访问时间:2024 年6月21日。 除此之外,中国与欧盟在清洁能源产业方面也存在竞争关系。欧盟碳关税5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际贸易向绿色化方向发展,也为国际贸易带来了挑战。尽管中欧在全球清洁能源市场存在竞争关系,但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仍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尤其是在风电、光伏、氢能、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双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欧通过多种合作机制,推动了清洁能源技术的落地与产业化,建立了多个能源合作平台,如中欧能源合作大会和中欧能源对话机制。此外,双方还通过WTO、G20等多边框架,推动全球气候合作议程的深化。 为解决中欧间产业竞争,中欧需要通过加强政策协调和沟通,进一步推进长期合作框架的建立,以确保合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双方可以在技术研发和全球绿色技术推广方面加深合作,特别共同推动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共享经验,中欧可以化竞争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共同推动绿色能源和环境友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展望未来气候危机、能源转型和地缘政治竞争带来的风险持续发展。气候治理与能源转型始终是中欧双边合作、多边外交重点,气候和能源议题可夯实中欧互信与高层合作机制,并共同规划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愿景,如探索“绿色产业+”合作模式、拓展绿色供应链第三方合作、探索关键矿产的绿色与循环利用合作。中欧企业、社会组织与地方是构建中欧多元和多级层合作网络的重要力量,青年更是中欧绿色伙伴关系的未来。 5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BorderAdjustmentMechanism),https://taxation-customs.ec.europa.eu/carbon-border-adjustment-mechanism_en. 第一章中欧清洁能源产业合作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环境议题逐步融入世界政治议程,能源产业发展呈现“绿色转向”,清洁能源多边治理进程的全球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