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研究报告|计算机|2024年10月11日 计算机团队•行业深度报告 高阶智驾技术进步&终端渗透率提速,拥抱智驾&机器人的黄金时代 分析师 陈嵩登记编号:S1220523100002张初晨登记编号:S1220523070001 报告摘要:高阶智驾技术进步提速,重点关注大算力域控/激光雷达/智驾SOC/线控制动为代表的刚需零部件放量 高阶智驾技术进步曲线愈发陡峭:21年特斯拉通过BEV扩展感知野→22年占用网络解决通用障碍物识别→23年端到端框架解决从规则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迭代效率&场景泛化问题→24年行业开始把LLM框架融合到智驾算法框架(同时解决corner-case认知、可视化AI决策过程、增强人机交互信任感&增强决策结果可解释性);虽然终端产品体验/商业化进程尚未突破阈值(乘用车ADAS距离解放驾驶员双手还有距离、Robotaxi/港口无人驾驶等商业化应用渗透率有限),但技术进步的进程是明显提速的,高阶智驾有望加速朝L4演进; 厘清Robotaxi/单车智能/车路协同的关联:1)Robotaxi的to-B属性决定了其与单车智能在技术路线&BOM成本&泛化能力方面会有阶段性差异:Robotaxi不存在乘客主动接管车辆的可能,且需要对监管负责,刚需更多规控代码&硬件冗余(跨城市泛化更困难&整车BOM成本更高);乘用车L3/L4追求以量产车的成本实现全场景智驾,当前在接管率指标上落后于Robotaxi,但算法迭代速度更快(得益于端到端&数据积累),看好未来依托算法能力抹平硬件BOM投入差距;2)车路协同有助于拔高单车智能的系统能力上限,但不影响乘用车高阶智驾渗透:乘用车OEM规划的高阶智驾车型长远目标都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L3/L4,某几个城市/某些路段的路侧智能化程度并不会影响车企规划; 盘点主要自主品牌&新势力的智驾配置情况,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以比亚迪、长安、吉利、长城为代表的传统自主品牌高阶智驾加速上车,是25年行业渗透率提升的主力;蔚小理等头部新势力高阶智驾逐步成为主要配置;2)高阶智驾价格带下沉加速:24年开始,高阶智驾已经下沉至15-20w的价格带,行业天花板持续打开;3)主要芯片方案为OrinX与华为MDC,后续随地平线J6P量产,格局或更加多元;引望智能朋友圈进一步外拓,并开始下沉到车型销量更大的中低算力市场(ADSSE);4)激光雷达仍是偏刚需配置;5)OEM自研芯片规划陆续启动,传统自主品牌更倾向于中低算力芯片研发,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侧重高阶芯片自研;6)高阶智驾渗透率展望乐观:我们预计24/25年200Tops以上高算力平台车型出货量分别为129/194万,仍旧维持高增。 特斯拉仍是产业核心Beta,重点关注FSD的take-rate&MPI(MilesPerIntervention)的变化:FSD24年大幅降价且技术架构全面升级端到端,但偏黑盒的AI框架也意味着FSD的Scalinglaw何时迎来GPT-3时刻是存在不确定性的;FSDV12.4/12.5的升级侧重于用户体验改善/Robotaxi支持侧面印证了这点。 核心关注几个代表性方向:大算力域控/传感器Tier1、激光雷达、智驾SOC、车路协同、Robotaxi 大算力域控/传感器Tier1:重点关注格局比较好的产业链上游(例如毫米波上游MMIC芯片国产替代-加特兰微电子(C+轮))、高算力域控制器平台(德赛西威、比亚迪电子)、有可能成为法 规件的零部件对应Tier1(例如DMS、商用车V2X,关注:虹软科技、锐明技术、鸿泉物联等); 激光雷达:格局向“两强一华”演进(速腾+禾赛+华为),其他供应商或加速出清;且随着成本快速下行,被4D毫末波取代的风险在变小;重点关注:速腾聚创、禾赛科技; 智驾SOC:极致稀缺&先发优势带来的竞争壁垒很难逾越,重点关注:地平线及其生态(Tier1:立讯精密、天准科技、华勤技术、金脉电子;Tier2:中科创达)、黑芝麻智能; 舱驾融合:主要面向中低端/次高端车型智能化同时满足降本诉求;机会存在于区域控制器(关注经纬恒润、科博达)、高ASP的中央计算平台(座舱+智驾+车控/底盘/动力,关注德赛西威)、高通生态有崛起可能(关注中科创达、光庭信息等); 车路协同:偏政策驱动,重点关注各省市招投标的启动节奏&实际执行情况,重点关注金溢科技、万集科技、深城交等; Robotaxi:属于有特斯拉背书的长久期方向,且商业化进程在提速,重点关注运营方:特斯拉、萝卜快跑(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 估值回归:智驾标的在当前流动性改善的大环境下,估值水位较之过去6个季度的PE-TTM均值较为友好,看好核心标估值修复/拔估值,重点关注: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均胜电子、拓普集团、伯特利等; 风险提示:1)行业竞争加剧风险;2)高阶智驾的 体验改善/渗透率提升速度不及预期风险;3)监管侧的开放进程不及预期风险;4)地缘政治风险; Part1: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概念、空间、格局 资料来源:方正证券研究所整理 智能化带来的产业链变革:国内供应商崛起中,各环节基本都有国产供应商 图表1: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国产化概况 智能座舱-移动多媒体空间:车机从收音机/MP3向高性能消费电子终端看齐 图表2:座舱1.0-DisplayAudio(音响导航) 图表4:座舱3.0-域控模式&舱泊融合 (功能:收音机/MP3、MP4;一体机为主;4-8英寸) (功能:一个主机控制多个屏;主控芯片是车规级的消费电子旗舰芯片) 黑白屏车机 收音机、CD、蓝牙 五英寸一体机多了倒车影像功能 5.8英寸屏机分离 开始支持导航、无损音乐 图表3:座舱2.0-Infortainment(信息娱乐系统) 6.5英寸一体机 开始支持Carplay 8英寸一体机 大众CNS2.0支持多种联网方式 资料来源:CSDN、微信公众号:Vehicle、方正证券研究所整理 (功能:联网&类手机;一体机为主) 座舱渗透率:从空间/ASP、渗透率的边际变化、市场格局等几个维度考虑,硬件环节重点关注座舱域控、大尺寸中控、DMS/OMS、HUD ASP较高且仍将提升+渗透提速+格局较好-座舱域控:从传统车机控制器(1-2k)→8155系列(2-3k)→82系列(4-5k),ASP有提升动力且渗透率提升加速(代表公司包括: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均胜电子等); ASP较高且仍将提升+渗透率提升幅度较大但边际放缓+格局较好-大尺寸中控屏/液晶仪表:大屏连屏化趋势加速(例如20万左右银河E845英寸;智己LS626.3+10.5连屏),屏显技术升级(从LCD到OLED 再到microLED),格局相对集中。中游关注德赛西威、华阳集团、比亚迪电子;上游关注屏厂; ASP较高且仍将提升+渗透率未开始提速+格局较好-HUD:HUD格局相对分散,但AR-HUD集中度较高(华阳集团、水晶光电、经纬恒润等); ASP较低但有提升可能+渗透率提速且是法规件,存在爆发可能+格局较优-DMS/OMS:ASP偏低导致天化板低,但渗透率较低,且23年已纳入推荐标准,不排除几年后成为强制标准的可能;另外,E-NCAP已将儿童检测功能与报警策略纳入打分体系;软件>硬件(摄像头相对同质化);可关注格局相对较优的算法供应商(例如虹软科技、商汤-W); 图表5:2023年智能座舱主要环节渗透率变化趋势 类别 ASP(元) 趋势 2022 2022-2021渗透率 2023 2023-2022渗透率 渗透率边际 全液晶仪表 每英寸120-150左右;ASP1.5-3k 尺寸变大/屏显技术升级,但可能被连屏化/HUD取代; 44.5% 11.1% 56.5% 12.0% 渗透提速 10英寸以上中控屏 每英寸100-150左右;ASP1k-4k 大屏化/连屏化/屏显技术升级 55.3% 17.4% 71.8% 16.5% 渗透略降速 数字钥匙 BLE/NFC/BLE+NFC/UWB+NFC分别 170/200/250/600 UWB+NFC可能成主流,ASP向上 23.2% 10.3% 33.4% 10.3% 增速持平 10英寸以上液晶仪表 每英寸120-150左右;ASP1.5-3k 尺寸变大/屏显技术升级,但可能被连屏化/HUD取代; 37.0% 7.2% 41.7% 4.7% 渗透降速 智能座舱域控 81552.5-3.5k;82954.5-5k; 瑞萨/TI/NXP往高通升级,ASP向上 8.7% 2.9% 16.5% 7.9% 渗透提速 DMS ASP0.4-0.5k 主要是法规件,但也可以提供诸如健康监测之类的增量价值 6.0% 3.2% 10.9% 5.0% 渗透提速 W/ARHUD W-HUD1k左右;AR-HUD1.5-3k AR渗透率提升(22/23年渗透率0.55%/1.14%) 7.8% 2.2% 10.9% 3.0% 渗透提速不明显 副驾驶屏 每英寸120-150左右;ASP1.5-3k 尺寸变大/屏显技术升级,但可能被连屏化/HUD取代; 1.6% - 4.4% 2.7% 渗透提速 后排液晶屏 每英寸120-150左右;ASP1.5-3k 数量可能增加 0.7% - 0.2% -0.5% 降本优化 流媒体后视 ASP1-2k(CMS2k左右) MPU与ISP都可以去掉,ASP下降 1.9% - 2.5% 0.6% 低基数 OMS ASP0.2-0.3k ASP平稳 3.5% 1.7% 4.1% 0.6% 需要法规推动 Tier1 大陆集团 市占 18.6% 马瑞利 3.5% 亿咖通 东软 4.3% 3.9% 资料来源:高工智能汽车、方正证券研究所整理 算法供应商 市占率 商汤 33.4% 虹软 20.8% 地平线 13.0% 小鹏自研 7.0% 华为 6.7% SmartEye 5.5% 海康威视 3.4% 大华股份 2.2% 未动科技 1.6% 华阳集团 16.29% 华阳集团 22.86% 江苏泽景 14.40% 台湾怡利 21.73% 未来黑科技 10.55% LG 8.49% 台湾怡利 10.77% 经纬恒润 6.14% 日本精机 8.68% 重庆利龙(矢崎) 3.79% 水晶光电 4.99% 弗迪科技 2.14% 弗迪科技光宝科技 6.55%1.13% 麦克赛尔疆程技术 2.05%1.43% 德赛西威 11.6% 博世 11.3% 比亚迪 9.2% 延锋伟世通 6.8% 伟世通 5.1% 电装 4.5% 佛吉亚 3.7% 特斯拉(广达/和硕) 17.3% 博世/车联天下 9.2% 安波福 8.7% 伟世通 6.2% 伟创力 4.9% LG 4.4% 图表6:23年乘用车10寸以上中控屏图表7:23年乘用车7寸以上液晶仪表 图表8:23年乘用车座舱域控 图表9:23年乘用车HUD 图表10:23年乘用车AR-HUD 图11:23年乘用车DMS算法 Tier1 市占 德赛西威 22.6% 比亚迪 16.4% LG 6.3% 松下 6.1% 群创光电 5.0% 佛吉亚 4.8% 安波福 3.8% 华阳通用 3.5% 航盛 3.5% Tier1 市占率 Tier1 市占率 Tier1 市占率 德赛西威 19.9% 电装 23.32% 水晶光电 29.32% 智能座舱:预计智能座舱26年1800亿市场,硬件重点关注座舱域控/HUD/流媒体后视镜,软件关注DMS/OMS、鸿蒙座舱IT服务等 图表12:23-26年智能座舱相关主要零部件市场规模预期 23-26年CAGR=21% 23-25年CAGR=15% 2021 2022 2023 2024E 2025E 2026E 乘用车销量(批发,万辆) 2107 2314 2609 2726 2821 2920 yoy 6.6% 9.8% 9.5% 4.5% 3.5% 3.5% 传统座舱产品(亿元) 251 199 175 157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