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宏观迎来同频共振窗口期,构成短期反弹博弈的基础。 摘要 教科书式快牛行情 一 9月24日-10月18日实际短短14个交易日,A股市场走了一个教科书式的快牛行情,量价同向暴涨暴跌。当国庆期间多数投资者还沉浸在港股巨大涨幅的喜悦中并联想节后A股后来居上的快牛延续行情时,伴随着自媒体的普及,短视频对行情的喧嚣和烘托并驱使相当一部分的个人投资者在节日中筹措资金为A股的大牛市补足资金去承接这一波快牛行情的泼天富贵。但市场先生总是如此残酷,预期过于一致时市场纠偏时点就来的更快,10月8日A股开盘即高位并一路下行并从快涨的节奏向快跌切换。其实,看到10月8号高开回落的走势以及各路资金的盘后分析来看,外资和大机构早就做好了节后落袋的预案。牛市波动大,赚钱快但亏钱也快的盈亏同源特点也是在这一波行情中给新入场的年轻投资者结结实实的上了一课。 月现实和预期遇冷导致风偏下行 二5-9 5-9月风偏持续下行的很大原因是经济遇冷受货币和财政政策节奏偏慢导致。 货币政策方面,23年至今,实际利率整体保持在历年水平的偏高位置,这主要是受到货币政策多目标制的约束。首先,稳定货币对外的价格水平也就是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是央行的第一目标,而我国在过去两年的货币宽松与海外加息潮的背离使得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持续存在就构成了第一目标的长期约束。对内而言,货币扩张的约束来自于净息差水平的不断下降、债牛的纠偏以及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1.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已跌至1.7警戒线下方水平对继续降低贷款利率或者市场利率的前提条件是需要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并确保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保持在一定的健康水平。2.债券市场30Y于10Y国债利差快速收窄其实是剩余资金在金融市场过渡空转的体现,央行针对债市纠偏其实也是在回落金融市场的剩余流动性。3.防范金融风险也是央行的最大目标之一,债市的三年牛市以及不断涌入的资金都有可能是流动性踩踏的缔造者。 财政政策方面,财政的第一本账对应到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的情况,收入明显承压且支出还在扩大。第二本账对应到土地收入和专项债的发行情况,今年1-7月土地收入同比达到-22%,同事预算支出同比下降16.1%,且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进度也明显慢于时间。因此结合一二本账的收支情况来看,减费降税与土收萎缩以及支出的进一步扩大都导致了今年支出缺口的扩大。因此,财政方面1-3季度整体偏收敛的趋势也是客观存在。 但政策往往也是在这种预期、现状、风偏极低的情形下以托举的形式出现,包括22年的双底对应的525的稳经济大盘会议以及22年底疫情政策全面优化也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倒逼政策的出台,包括今年年初的设备更新、家电换新的两新政策出台以及这一次924金融会议开始的政策转向。后续来说,对于风险资产的走势就要判定这一次的政策转向是不是政策底层逻辑的大转向去构成中期逻辑的风偏回暖。如果逻辑切换伴随后续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持续超预期出台,那么A股后续上涨的趋势和空间还是存在的,行情也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首先,决策层开始重视市场的预期管理是非常明确的转向信号之一。我们可以看到近期各部委的新闻发布会越来越多,各方面都在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实施和落地做明确的解释和具体落地方向的指引。其次,货币政策已经给出了能给出了能配合宽松力度的最大诚意且表态仍有宽松余地,且周五早上潘行长对降准降息的发言都表明货币政策应施尽施的宽松表态。那么下一步重点要看的就是财政端是否能跟上宽松的节奏推动经济回升。 财政端值得期待主要亮点有两方面,一是规模有多大?二是投向在哪?量决定扩张力度,投向决定矛盾解决。财政的决心落在化债和居民资产负债表收缩的核心矛盾上,那么对于A股后续估值修复还是盈利回暖都能带来长远的上行机会。 策略推荐 三 内外政策同频发力,财货两宽的关键是化债、提振需求、打造新财富效应。24Q3双底确立,经历9月底10月初短暂暴涨行情的上证指数3200点基本对应政策转向后预期先行的中枢水平,后续重点聚焦上涨斜率,把握波动机会。预计未来一个月价位运行区间:上证【3100,3400】、沪深300【3500,4200】、中证1000【5100,5800】。 策略推荐:1.IF、IM做空套保为主,看基差水平;2.目标区间低位做多A500、沪深300、上证50ETF(长期持有);3.期权方面牛叉、备兑;短期风险:1.成交萎缩2.杠杆资金清退。 作者简介 吴纬国 中粮期货研究院股指研究员 交易咨询资格证号:Z0021112 风险揭示 1.中粮期货有限公司拥有本报告的版权和其他相关的知识产权。未经中粮期货限公司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如引用、转载、刊发需要注明出处为中粮期货有限公司。违反前述要求的,本公司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 2.本策略观点系研究员依据掌握的资料做出,因条件所限实际结果可能有很大不同。请投资者务必独立进行交易决策。公司不对交易结果做任何保证。 3.市场具有不确定性,过往策略观点的吻合并不保证当前策略观点的正确。公司及其他研究员可能发表与本策略观点不同的意见。 4.在法律范围内,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就涉及的品种进行交易,或可能为其他公司交易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