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O中文出版计划项目丛书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畜牧生产及动物卫生手册22 野猪与非洲猪瘟:生态和生物安全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编著欧盟委员会 樊晓旭郝玉欣译 中国农业出版社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欧盟委员会 2023·北京 引用格式要求: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欧盟委员会。2023。《野猪与非洲猪瘟:生态和生物安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畜牧生产及动物卫生手册22)。中国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https://doi.org/10.4060/ca5987zh 本信息产品中使用的名称和介绍的材料,并不意味着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对任何国家、领地、城市、地区或其当局的法律或发展状况,或对其国界或边界的划分表示任何意见。提及具体的公司或厂商产品,无论是否含有专利,并不意味着这些公司或产品得到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欧盟委员会的认可或推荐,优于未提及的其他类似公司或产品。 本信息产品中陈述的观点是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反映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欧盟委员会的观点或政策。 ISBN978-92-5-138329-2(粮农组织) ISBN978-7-109-31401-6(中国农业出版社) ©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欧盟委员会,2019年(英文版) ©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欧盟委员会,2023年(中文版) 保留部分权利。本作品根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3.0政府间组织许可(CCBY-NC-SA3.0IGO;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3.0/igo/deed.zh-hans)公开。 根据该许可条款,本作品可被复制、再次传播和改编,以用于非商业目的,但必须恰当引用。使用本作品时不应暗示粮农组织认可任何具体的组织、产品或服务。不允许使用粮农组织标识。如对本作品进行改编,则必须获得相同或等效的知识共享许可。如翻译本作品,必须包含所要求的引用和下述免责声明:“本译文并非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生成。粮农组织不对本译文的内容或准确性负责。原英文版本应为权威版本。” 除非另有规定,本许可下产生的争议,如无法友好解决,则按本许可第8条之规定,通过调解和仲裁解决。适用的调解规则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调解规则(https://www.wipo.int/amc/zh/mediation/rules),任何仲裁将遵循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贸法委)的仲裁规则进行。 第三方材料。欲再利用本作品中属于第三方的材料(如表格、图形或图片)的用户,需自行判断再利用是否需要许可,并自行向版权持有者申请许可。对任何第三方所有的材料侵权而导致的索赔风险完全由用户承担。 销售、权利和授权。粮农组织信息产品可在粮农组织网站(http://www.fao.org/publications/zh)获得,也可通过publications-sales@fao.org购买。商业性使用的申请应递交至www.fao.org/contact-us/licence-request。关于权利和授权的征询应递交至copyright@fao.org。 ii FAO中文出版计划项目丛书 指导委员会 主任隋鹏飞 副主任 倪洪兴 彭廷军 顾卫兵 童玉娥 李波 苑荣 刘爱芳 委员 徐明 王静 曹海军 董茉莉 郭粟 傅永东 iii FAO中文出版计划项目丛书 译审委员会 主任顾卫兵 副主任苑荣刘爱芳徐明王静曹海军编委宋雨星魏梁张夕珺李巧巧宋莉闫保荣刘海涛赵文黄波赵颖 郑君杨晓妍穆洁张曦孔双阳曾子心徐璐铭王宏磊 本书译审名单 翻 译 樊晓旭 郝玉欣 审 校 王功民 赵晓丹 iv FOREWORD|前言| 非洲猪瘟(ASF)是一种猪的致死性、出血性病毒病,可感染所有年龄和性别的家猪及野猪。该病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威胁粮食安全和贸易安全,并持续影响国家的生猪生产。自2007年格鲁吉亚出现非洲猪瘟以来,该病已蔓延至欧洲多个国家,2018年在东亚地区发现,该地区占全球生猪存栏量的60%以上。 非洲猪瘟病毒基因Ⅱ型此前从未在欧亚野猪种群中传播;过去几十年,东欧和中欧野猪密度增加,为非洲猪瘟病毒地理分布范围的扩大提供了有利环境。气候变化及谷物产量提升导致当地野猪密度增加,其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除了这些大趋势外,狩猎管理要求限制猎杀野生母猪,从而保持或提高当地种群繁殖速度,以致野生动物数量增加。人们建立了冬季饲养区,旨在防止因食物供应短缺导致地方品种野猪种群数量下降。冬季饲养区提高了野猪繁殖率和生育率。因此,在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当前这种野猪管理方法导致野猪数量增加、活动范围扩大,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 2018年下半年,非洲猪瘟在中国境内逐步扩散,2019年初传播至蒙古国、越南和柬埔寨。与在欧洲野猪中的流行病学情况类似,东亚和东南亚的非洲猪瘟流行风险增加,并进一步在全球蔓延,后果难以预计。野猪本身的因素导致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特征更加复杂,野猪跨境、跨地区活动管理牵扯到多个部门,人们缺乏对野猪在非洲猪瘟传播与流行中作用的了解,这些都增加了兽医和野生动物管理部门控制非洲猪瘟的难度。 本书编写的设想由欧盟委员会提出,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全球跨境动物疫病防控框架(GF-TADs)下,波罗的海及东欧地区非洲猪瘟常设专家组(SGEASF)建议采取后续行动逐步控制非洲猪瘟。 伯纳德·范·歌特姆 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司长,GF-TADs欧洲委员会主席 让·菲利普·多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负责机构事务和区域行动的副总干事 胡安·卢布斯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首席兽医官 野猪与非洲猪瘟:生态和生物安全· |致谢|ACKNOWLEDGEMENTS 伯纳德·范·歌特姆博士,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司长,全球跨境动物疫病防控框架(GF-TADs)欧洲委员会主席,提出并支持撰写该书。该书的出版得到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的支持,在这里我们感谢NadegeLeboucq博士的帮助,她作为比利时WOAH次区域代表处前负责人和GF-TADs欧洲委员会秘书做了协调和发展促进工作。 该出版物是一个真正的多学科与多机构合作范例。我们感谢前期在该书出版审校中做出贡献的专家:KlausDepner(德国联邦动物健康研究所,FLI)、SilviaBellini(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动物研究所,IZLER)、AndreyGogin(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EdvĪnsOļševskis(拉脱维亚食品和兽医局,FVS)、SandraBlome(德国联邦动物健康研究所,FLI)、FrancescoBerlingieri (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DGSANTE)、AgoPartel(独立专家)、AndriyRozstalnyy(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KazimerasLukauskas(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GregorioTorres(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AlekseyIgolkin(全联盟口蹄疫研究所,ARRIAH)、DanielBeltranAlcrud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FrankVerdonck(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KonstantineGruzdev(全联盟口蹄疫研究所,ARRIAH)、SofieDhollander(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MornerTorsten(挪威兽医研究所,NVI)、SophieRossi(国家狩猎和野生动物办公室,ONCFS)、ChristianGortazar(狩猎和野生动物研究所,IREC)、KurtVercauteren(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USDA/APHIS)、野生动物服务中心、国家野生动物研究中心。FAO对该书的出版和发行提出了技术审查、编辑、排版和印刷建议。 ACRONYMS|缩略语| ASF非洲猪瘟 ASFV非洲猪瘟病毒 BDD诱饵输送装置 BOS野猪操作系统给料机 CCS规模临界值 CSF猪瘟 CVO首席兽医官 DIM疫病独立死亡率 EFSA欧洲食品安全局 EU欧盟 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GF-TADs全球跨境动物疫病防控框架 IC免疫避孕药具 ISPRA环境保护高级研究所 Nt宿主密度阈值 WOAH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SGEASF非洲猪瘟常设专家组 SFVS国家食品和兽医服务局 SOCO单一总体沟通 ·目录 CONTENTS|目录| 前言v 致谢vi 缩略语vii 0简介1 1非洲猪瘟在野猪种群中的流行病学特点3 1.1欧洲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循环和地理分布3 1.2在欧亚大陆流行的非洲猪瘟病毒特征6 1.3环境抗性6 1.4感染途径和涉及的机制10 1.4.1直接水平传播10 1.4.2通过受污染的环境进行的局部间接传播10 1.5涉及人类的远距离间接传播12 1.6在野猪种群中的传播链12 1.7非洲猪瘟动态与野猪种群密度14 1.8关键信息18 2野猪生物学和数量统计学中与非洲猪瘟控制 有关的方面19 2.1为什么野猪的分布会发生变化19 2.2我们能准确测量野猪的数量吗20 2.3野猪数量多少算是“过量”21 2.4为什么欧洲各地的野猪数量都在不断增加21 2.5补饲如何影响野猪数量23 2.6补饲如何影响非洲猪瘟的控制25 2.7为什么猎人需要修改野猪种群管理系统27 2.8关键信息27 3受非洲猪瘟影响地区野猪种群管理的探讨29 3.1消灭野猪能成为一种解决方案吗29 3.2为什么传统狩猎方式不能控制野猪种群增长31 3.3野猪种群控制是根除非洲猪瘟的万全之策吗31 3.4感染地区野猪种群管理方法回顾32 3.5涉及限制移动的非致死方法33 3.6影响野猪种群数量的非致死方法35 3.7禁止狩猎与饲喂野猪的管理方法37 3.8涉及种群数量减少的致死方法37 3.9关键信息42 4受影响森林场所的生物安全43 4.1野猪活动地区的非洲猪瘟检测43 4.2野猪尸体的发现43 4.3预防措施45 4.4尸体处理48 4.4.1尸体可送到加工厂或焚化炉,当场焚烧或掩埋50 4.4.2容器50 4.4.3现场焚烧50 4.5非洲猪瘟病毒对栖息地的间接污染53 4.6关键信息54 5狩猎期间的生物安全55 5.1野猪活动地区的非洲猪瘟检测55 5.2野猪狩猎管理计划57 5.2.1狩猎场生物安全计划将病毒通过狩猎活动传播到感染区 以外的可能性降至最低57 ·目录 5.2.2野猪从狩猎地点运送到处理场所58 5.2.3处理场所及设备要求59 5.2.4正确处理内脏60 5.2.5现场妥善储存猎杀的野猪,直至非洲猪瘟检测结果为 阴性60 5.2.6非洲猪瘟阳性野猪的处置程序以及清洁消毒设施62 5.3关键信息64 6数据收集65 6.1随样本提供的野猪数据65 6.2标准化年龄等级67 6.3繁殖力68 6.4生育力68 6.5尸体的标准化年代测定法(尸体分解率)68 6.6关键信息70 7兽医机构和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71 7.1建立有效的猎人沟通机制72 7.2相互沟通73 7.3选择沟通渠道75 7.4沟通风险76 7.5关键信息76 参考文献77 附录84 附录1控制捷克和比利时野猪种群非洲猪瘟局部暴发的经验84 附录2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畜牧生产及动物卫生手册87 附录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动物卫生手册89 介 0简 2007年,非洲猪瘟(ASF)传入高加索地区,现在已蔓延到东欧和北欧多个国家。2018年,ASF疫情蔓延到亚洲。疫情从最初的格鲁吉亚传播到数千千米以外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的家猪种群中定殖流行,最终也造成当地野猪种群感染。在欧洲,从2014年到2015年,该病毒侵入自然生态系统,发展成一个自我持续的流行病学循环。目前,非洲猪瘟在多个国家的野猪种群中流行,并在欧洲继续蔓延扩散,引发各国密切关注。该病流行病学特征复杂,人们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