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回顾雷达发展的百年征程,技术创新始终是推动雷达进步的关键力量,每一次的技术飞跃都极大提升了雷达装备实战性能。 回望来时路,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中国雷达七十年来从仿制到跟研,从奋力追赶到比肩超越,走出了一条永无止境的创新之路,创造出一个世界级的雷达科技工业体系和群星璀璨的雷达产品谱系,成为我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和捍卫国家安全的可靠支撑,也广泛应用于社会建设和日常生活领域,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科技利器。 创新没有终点,每一次突破又是新的开始。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大变局重要关口,雷达探测感知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将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创新意识、超越意识,抢占雷达技术领域制高点,为我国雷达探测技术由“并跑和部分领跑”转向“全面领跑”提供原始创新力,助力实现“看遍全球每一个角落”的宏大愿景,保卫我国战略利益边疆。 定义明天,需要超越当下;瞄准前沿,精准放锚,更是需要放眼世界,鉴彼识己。为此,雷达探测感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南京分部、合肥分部联合拟制这份白皮书,旨在精准把脉国外雷达探测领域的发展态势,分析重大前沿技术突破、热点事件如何影响雷达发展,深入探讨雷达探测领域的技术创新趋势,资以借鉴。 雷达感知世界,协同创新未来。雷达技术的创新发展不是一条单行道,需要举全行业之力集智攻关。极目万里,大道同行,翻开这份白皮书的下一页,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的对话与思考,在探索雷达技术发展的未来旅程中携手共超越。 集团首席科学家雷达探测感知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2024年8月 目录 一、总体态势篇 (一)、战略态势3 (二)、装备态势4 (三)、技术态势9 1、任务形态看,反制“低慢小、高快隐、远多扰”需求愈加迫切9 2、平台形态看,平台空间逐步呈现“上天入地”深度拓展,平台控制向有人-无人协同、无人自主转变11 3、协同形态看,全域互联、随遇组合、按需适变逐渐明晰,多源信息级协同、信号级非相参/相参协同并驾齐驱发展13 4、应用形态看,射频综合向孔径一体、通道一体、信号一体纵深发展17 5、架构形态看,从软硬耦合、静态配置、分时分频、开环调度转向开放架构、软件定义、同时收发、闭环调度19 6、硬件形态看,数字宽带、共形一体、微纳集成、积木裁剪成为趋势22 7、软件形态看,朝着云边端一体、软件工厂、零信任方向发展25 8、处理形态看,朝着数据/模型混合驱动、高维联合动态博弈、通用基座持续赋能发展27 9、创新形态看,多学科交叉融合加速,颠覆性+渐进性创新并存32 10、工程形态看,数字模型贯穿工程化全流程34 二、热点专题篇 (一)、美推动国土防御体系重构,构建超远程、多层次封边探测39 (二)、美开展“会聚工程”演练,推动跨域协同探测能力持续提升40 (三)、美“深空先进雷达”取得重大里程碑,分布式相参技术在深空探测领域逐步落地41 (四)、美海军发布“宽带可扩展多功能射频载荷”项目,小型无人机综合射频技术逐步工程化43 (五)、德国PrecISR实现400Mbps通信速率,雷通一体水平迈上新台阶45 (六)、德国发布OFA-NET大模型,推动多模态遥感模型的通用泛化46 (七)、美TRIAD项目完成原理样机验证,智能化阵面技术愈加成熟47 (八)、美启动“可扩展阵上处理”项目,推动阵面处理形态变革48 (九)、美“超线性处理”项目稳步推进,变革雷达处理范式50 (十)、美推动GMTI星座填补E-8C退役空白,凸显天基广域监视优势52 (十一)、俄A-50U大型预警机被击落,凸显传统预警机战场安全问题54 (十二)、俄“沃罗涅日”战略预警雷达遭乌无人机连续袭击,凸显重大装备战时生存难题55 (十三)、以“铁穹”系统在巴以冲突中失效,凸显抗饱和打击的迫切性56 (十四)、美B-21轰炸机首飞,凸显反极隐探测成为现实需求57 (十五)、MALD空射诱饵实战应用于俄乌冲突,凸显雷达抗电磁干扰需求.59 三、一流机构篇 (一)、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63 (二)、美国三军研究实验室(AFRL、NRL、ARL)65 (三)、美国林肯实验室66 (四)、美国应用物理实验室(APL)68 (五)、德国弗朗霍夫高频物理雷达技术研究所(FHR)70 (六)、意大利国家大学电信联盟(CNIT)72 (七)、法国航空航天实验室(ONERA)74 (八)、美国雷神技术公司75 (九)、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77 (十)、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79 (十一)、法国泰雷兹集团80 (十二)、英国BAE系82 (十三)、俄罗斯金刚石-安泰空天防御康采恩83 (十四)、以色列艾尔塔公司85 一、总体态势篇 (一)、战略态势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竞争战略博弈加剧、新质新域作战力量兴起、交叉融合前沿科技蓬勃发展,驱动雷达探测感知领域深度重塑。 大国竞争国防战略方面,中美战略博弈愈演愈烈。拜登政府2025财年国防预算总计849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以《2022年国防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为指南,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重点支持空中力量、远程火力等精确打击能力提升,将“中程能力”(MRC)导弹部署至菲律宾吕宋岛,塑造综合威慑和持久优势,对我空天安全持续承压,雷达探测感知任重道远。 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方面,无人、高超、智能、电磁、网络等成为复杂对抗战场高技术战争的主流。俄乌冲突中,无人机成为猎杀高级指挥官、反装甲等攻防作战的主角,俄“匕首”与“爱国者”上演高超对抗赛,美《时代》周刊称“科技巨头把乌克兰变成人工智能战争的试验场”。伊以冲突中,伊朗黑客组织Handala宣称在伊朗发射的无人机打击以色列目标之前,通过网络成功入侵了以色列“铁穹”系统,关闭了ELM-2084雷达。面向新域新质作战,雷达探测机遇挑战并存。 交叉融合前沿科技方面,尖端科技成为战场制胜的最高点。 美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新版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包含人工智能、网络化感知、量子信息、微系统、定向能、脑机接口等18个领域。美海军研究实验室发布《未来25年的25项关键技术(2024~2048)》,包括电磁战、自主系统、定向能等任务领域,其中雷达通信一体化位列25项技术之首。谁能率先跨学科应用颠覆性技术,谁将占领雷达探测优势的制高点。 (二)、装备态势 为适应威胁对象和战场环境的快速演变,雷达探测感知装备在太空态势感知、战略反导预警、战区联合防空、编队远洋作战、广域侦察监视等应用领域的发展呈现出新动态、新趋向。 太空态势感知领域,雷达探测感知向体系化、深空化、多元化深入发展。体系化方面,持续扩展太空监视雷达频段和规模,美军正在对SPY-1、TPY-2、LRDR雷达进行改进,将C2BMC系统升级至8.2.5版本,保障反导任务的同时,兼顾轨道目标跟踪;欧洲计划部署S3TSRV2-i雷达,功率为S3TSR雷达的4倍,增强欧洲太空监视与跟踪(EU-SST)体系探测低轨小目标能力;美低轨实验室公司宣布将在阿根廷建设1部S波段雷达,与部署在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2部S波段雷达协同,增强对南半球中倾角至高倾角太空驻留物体的跟踪与监视能力。深空化方面,加强同步轨道探测能力,美太空军稳步推 进“深空先进雷达能力”(DARC)建设,2023年完成了1号站的关键设计评审和软件演示评审,并正式启动2号、3号站点部署。协同化方面,探索无源太空监视技术,发展新体制太空态势感知手段,波兰开展了射电望远镜探测太空目标的试验,将低频阵射电望远镜(LOFAR)为接收机,通过15千瓦非合作雷达进行照射,对ENVISAT太空目标探测距离超过3500千米。 战略反导预警领域,雷达探测感知向系列化、机动化、实用化持续演进。系列化方面,反导预警雷达家族化演进,洛马公司在LRDR、SPY-7雷达的基础上,研制出TPY-6雷达,计划部署于关岛,美导弹防御局也获许在关岛部署“夏威夷国土防御雷达”(HDR-H);TPY-6和HDR-H雷达采用S波段雷达成熟技术,基于积木化、可扩充设计理念,天线阵面由多个固态标准子阵模块组成,通过合理组合模块,实现不同的功能需求。美计划将C2BMC系统升级至螺旋8.2.7版本,通过多雷达航迹图融合和残差处理,提高系统航迹精度,改进跟踪和识别能力。机动化方面,加快舰载雷达列装部署,提高应对全球突发事件和多元化导弹威胁的灵活性,美海军追加采购SPY-6 (V)雷达7套,总数量达到38套,预计在未来10年中, SPY-6(V)系列雷达将部署至65艘美海军舰艇上。实战化方 面,强化反导预警雷达实战效能,巴以冲突中,以色列空军使用EL/M-2080“超级绿松”雷达跟踪了胡塞武装从也门发射“火山”-3导弹的飞行轨迹,引导“箭-2”拦截弹摧毁;而“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凭借全弹道机动、雷达诱饵、红外诱饵等措施,成功突破“爱国者”等防空反导系统防御圈,证明了现役反导系统难以满足对高突防型战术导弹的拦截要求。 战区联合防空预警领域,雷达探测感知日益突出智能化、软件化、抗饱和。智能化方面,B-21隐身飞机首飞成功、MALD空射诱饵干扰机在俄罗斯卢甘斯克战场应用、MQ-9无人机配备实现平台隐身的主动对消系统SOAR、俄A-50预警机被击落和先进Kasta机动防空雷达被乌无人机摧毁、“匕首”高超声速打击乌克兰军事设施,凸显出雷达在反极度隐身、反电磁干扰欺骗、反无人机、反高超声速打击的急迫性,在传统探测理论逼近性能极限的形势下,需要智能化手段提升极低目标探测能力、灵活干扰抑制能力和极快目标反应能力。软件化方面,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中,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无人机、火箭炮等目标呈现出多速度、多弹道、多高度等特点,新型威胁不断在战场上出现,要求雷达能够通过软件进行升级,适应下一代威胁,TPY-4、TPY-5、“海火”等软件化雷达已经服役。抗饱和方面,哈马斯对以色列发起代号“艾萨克洪水”的军事 行动,短短20分钟时间内发射了“法吉尔”-3、“塞杰尔”、“拉 乔姆”等多型火箭弹,数量达5000多枚,饱和攻击穿透以方“铁穹”系统防线,造成以色列军事基地、基础设施的巨大损失,凸显了雷达提高目标跟踪和引导容量,抗大规模饱和攻击的重要性。 编队远洋作战预警领域,雷达探测感知加速走向开放式、无人化、一体化。开放式方面,雷达普遍采用开放式系统设计,模块化架构,通过对不同数量的模块进行组合拼接,适应不同规模的平台;SPY-6(V)1雷达安装于“宙斯盾”FlightIII首舰“卢卡斯”号(DDG-125)正式服役,单面阵包含37个雷达模块化组件。通过对RMA进行组合,形成了SPY-6(V)1/2/3/4雷达家族,SPY-6(V)1装备于FlightIII驱逐舰,SPY-6(V)2装备于两栖攻击舰和“尼米兹”级航母,SPY-6(V)3装备于“福特”级航母和未来FFG(X)新一代护卫舰,SPY-6(V)4用于DDG51FlightIIA。无人化方面,美海军提出“哨兵式、分布式、大规模、人机协同”无人系统运用模式,进一步推动无人舰艇、舰载无人机等无人平台雷达探测系统自主化、协同化、低成本发展。美矩阵空间公司为“复制器”计划开发“矩阵空间”雷达,基于人工智能和边缘处理,可探测和跟踪空中和地面目标。一体化方面,多国提出基于综合射频系统的下一 代驱护舰,英国披露83型下一代主力驱逐舰,基于综合射频设计,其一体化桅杆上配备先进的多功能雷达(上方4面阵X波段雷达和下方S波段雷达)、光电/红外和电子战装备;日本防卫省计划在下一个五年中采购12艘“最上”30FFM多用途护卫舰,采用封闭式综合射频桅杆,其上布置了4面OPY-2型X波段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开始设计新型高端防空驱逐舰13DDX,计划2030年代初服役。法国下一代航母舰岛采用一 体化隐身设计,部署4部相控阵雷达,顶部采用圆锥形集成桅杆,集成程度超过“福特”级。 广域侦察监视领域,雷达探测感知向太空化、商用化、新体制继续深入。天基化方面,天基广域侦察成大势所趋。E-8C“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ATRS)飞机于2023年11月全部退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