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盘古智库]:2024年中国老年人生命关怀与尊严保护社会创新-老龄社会研究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4年中国老年人生命关怀与尊严保护社会创新-老龄社会研究报告

文化传媒2024-10-11-盘古智库静***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4年中国老年人生命关怀与尊严保护社会创新-老龄社会研究报告

2024年10月11日 中国老年人生命关怀与尊严保护社会创新 ——老龄社会研究报告(No.10) 2024 老龄社会30人论坛简介 始于2018年4月,经盘古智库倡议并联合信息社会50人论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创新公益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思德库养老信息化研究院,共五家机构共同发起,汇集诸多老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社会实践家等有识之士,旨在打造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聚焦社会治理、社会创新、社会发展的具有前沿性、开放性、包容性、共享性的思想碰撞和交流合作平台。 论坛立足人类发展和社会转型高度,致力于从趋势、特征、文化变迁和公共政策等维度,结合数据和案例,组织老龄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等多领域研究者和实践者,深入研究和交流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及其演化的全方面影响并探索应对之策,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社会主体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有力参考。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老龄领域开放性,共创、共研、共享平台。论坛秘书处设置在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简介 成立于2018年4月,是盘古智库从事老龄社会研究的专业机构,致力于系统研究老龄化、老龄社会及相关领域的现象、数据、趋势和机制,及其对民生、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的影响,重点关注老龄社会大势下的社会创新、公共政策和老龄产业,推动各个层次的老龄社会探索、创新和转型。 01 摘要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集超快速度、超早阶段、超大规模、超稳定结构的超级人口老龄化。2023年,中国已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和出生率下降,老龄社会已成为常态。这一变化给现有经济社会的运行与保障体系带来了严峻考验,特别是医疗体系、服务产品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群体在生命晚期面临诸多问题,比如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导致的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重大疾病带来的身心痛苦,以及空巢现象造成的心理压力。 因此,保障规模日趋庞大的老年人独立自主和有尊严地生活,以及合法权益,在不同层面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个人与家庭层面来看,保障老年人的财产利益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成员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在社会层面,这有助于构建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推动照护型社会的形成,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国家层面上,是落实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治理现代化成效的标准之一。 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们总结出生命关怀与尊严保护涉及五个方面:身体尊重、利益保障、精神慰藉、意愿遵从和死亡尊严。这些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基础。经过对现阶段中国社会涉及生命关怀与生命尊严的社会创新领域的观察与梳理,在诸多相关概念中我们发现意定监护、生前预嘱、安宁疗护与缓和医疗这四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生命概念。 意定监护制度允许老年人在意识清醒时指定监护人,确保他们在失去民事行为能力后仍能得到适当照顾。生前预嘱则让老年人提前规划医疗决策,确保在生命末期按个人意愿接受或拒绝治疗。安宁疗护和缓和医疗则致力于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维护其尊严和生活质量。同时,这些措施也为空巢、孤独的老年人提供了精神慰藉,减少了老后生活的忧虑与恐惧。 在人类社会中,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构成了道德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准。在老年照护中,确保老人的身体尊重、利益保障、精神慰藉、意愿遵从以及死亡尊严,是实现其尊严度过晚年生活的关键。不仅能够为老年人及其家属迎来幸福的终点,划上人生圆满的“句号”,还是高质量社会治理与照护型社会构建的重要体现,更是老龄社会背景下社会各界需要共同承担的使命和责任。这不仅需要社会整体对老年人生命关怀与尊严认知的深刻转变,也需完善保障老年人各项权益的法律体系,还需社区与各类社会组织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协同发力,深化生命关怀与尊严保护理念。 目录 摘要01 一、老龄社会下老年人的尊严与利益04 二、生命关怀与尊严保护的多维度体现07 (一)身体尊重07 (二)利益保障08 (三)精神慰藉08 (四)意愿遵从09 (五)死亡尊严10 三、四大核心概念引领生命关怀与尊严保护10 (一)意定监护(GuardianshipbyConduct) ——保障决策能力丧失后的尊严和利益11 1、意定监护的概念12 2、意定监护的特征12 3、意定监护的起源与国际发展13 4、意定监护在中国15 5、意定监护的意义16 6、意定监护的概念区分16 7、中国意定监护的发展困境18 (二)生前预嘱(LivingWill) ——选择生命末期的自主安排20 1、生前预嘱的概念20 2、生前预嘱的起源20 3、生前预嘱在国际21 03 4、生前预嘱在中国23 5、中国生前预嘱的制定流程31 6、中国生前预嘱的实践挑战32 (三)安宁疗护(HospiceCare) ——维护生命的最后尊严33 1、安宁疗护的概念33 2、安宁疗护的意义34 3、安宁疗护的目标34 4、安宁疗护的对象35 5、安宁疗护的服务内容35 6、安宁疗护的国际发展37 7、安宁疗护在中国39 8、中国安宁疗护的实践模式41 9、中国安宁疗护发展的问题与挑战43 (四)缓和医疗(PalliativeCare) ——拒绝疾病治疗的疼痛煎熬44 1、缓和医疗的概念44 2、缓和医疗的起源与国际发展46 3、缓和医疗在中国48 4、中国缓和医疗的发展制约49 四、生命关怀与尊严保护的展望51 (一)“生命”认知的深化与提升51 (二)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强化52 (三)社区及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53 参考文献54 致谢55 研究成果57 一、老龄社会下老年人的尊严与利益 在全球视野下,诸多国家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及其影响。相比其他国家,中国正在面对集超快速度,超早阶段,超大规模,超稳定结构于一体的超级老龄化进程,所受到的影响更加深远,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规模达到2.1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4%,已经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1962年—1975年和1981年—1997年两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期,自2022年开始,中国老龄人口规模将每年增加超过1000万人,并且这一趋势将会持续至21世纪中期。这些老龄人口不仅数量庞大,还拥有着更长的寿命,202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7.93岁,其中男性为75.37岁,女性为80.88岁,这一水平已经接近多数发达国家水平,甚至超过了部分发达国家。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902万人,出生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点6.39‰。少子化的加剧导致中国在中短期内难以逆转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的中方案预测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在2033年左右超过4亿,2054年左右达到约5.2亿的峰值。65岁及以上人口将在2034年左右超过3亿,2057年左右达到约4.3亿。1届时中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将超过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总量。 少子老龄化作为中国未来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这一趋势会对现有经济社会的运行与保障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将深远地影响包括医疗、照护、教育、服务、制造、文娱、地产等诸多方面,并且会凸显出比如医疗照护体系不完善、服务产品不丰富、社会保障不充分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随着老龄人口的持续增长,保护老年人尊严和利益,加强老年人生命关怀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身患认知症导致决策能力、行为能力丧失,遗嘱篡改等法律纠纷以及各类针对老年人的诈骗犯罪造成了大量老年人合法经济利益受损、尊严丧失。《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现状与发展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认知症患者约有1507万人,2030年,认知症人数将达到2220万人,2050年将达到2898万人。而《柳叶刀》(TheLancet)对中国认知症趋势的预测则更加大胆,认为2050年左右中国认知症人数将达到4500万人以上。 《北京市2023年老年人权益保护形势分析报告》指出,老年人被侵权和消费欺诈最频繁,由于老年人法律意识淡薄,涉老案件呈快速增长趋势。2022年,北京市各级法院共受理涉老 1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R/OL].纽约:联合国,2022[2024-06-15.].https://www.un.org/en/。 民事一审案件10万余件。其中,继承类纠纷数量由2021年的1.1万多件,上升到2022年的 2.3万多件。此外,老年人的婚姻家庭纠纷、赡养纠纷、物权类纠纷等也有较大涨幅。随着数字生活与网络金融越来越发达,老年人面临的金融风险还会持续增加。面对权益受到侵害,有68%的老人未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愿意并能够通过法律维权的老人比例仅占22%。这主要是老年人对法律法规了解较少所致。根据报告,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的老人不到20%,从而容易造成侵权事件发生。比如,在遗产继承问题上,仅有8%的老人通过订立遗嘱去规避风险,近四成老年人则认为订立遗嘱“没有必要”。 二是重大疾病、失能残障带来的病痛煎熬、尊严受损。相关研究显示,2010年至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失能率从2.95%下降至2.34%,但是由于老年人口基数不断扩大,失能老人数量从523万人增加到618万人,其中7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失能率明显增加2。以2008年老年人残障率5.6%测算,当前残障老年人规模超过1650万人。 在对中国六大城市的慢性疼痛调查中发现,成人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40%,就诊率为35%。老年人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65%~80%,就诊率达85%。“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CHARLS)”网站2013年和2015年调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自报疼痛率为30.6%。以此估算老年疼痛人口为7038万人至1.8亿人,2015年癌症中重度疼痛患者225.12万人。 三是空巢、孤独等造成的心理空虚和精神折磨等都增加了老后生活的忧虑和恐惧。中国空巢老人家庭比例不断攀升,不少老人在缺乏日常亲情陪伴下饱受煎熬。2016年,中国经营报社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空巢与独居老人已接近1亿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家庭户中一人户的数量达到了1.25亿户,占家庭户总数的25.39%,与2010年相比,增长1.15倍。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单身老人 (单独居住的老人)为3729万户。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1社区居家养老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现有独立居住(一个人居住或与配偶同住)老年人占比已达65.5%;即使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其独立居住占比仍达48%。 综上所述,面对这些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实际挑战,老年人群体在生命中晚期生命关怀、生命尊严、利益保护、病痛缓解等方面的需求越发突出。切实有效地维护规模日趋庞大的老年人独立自主和有尊严的生活,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在不同层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2谭睿,《中国老年人口失能状况及变化分析——基于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卫生经济研究,2023,40(03)。 从个人和家庭层面看,一是增强财产安全,解决认知症患者等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及遗嘱篡改、诈骗等问题,通过法律援助、公证制度及加强社会组织参与和家庭沟通,能有效保护老年人财产利益,减少经济损失,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加安心。二是提升生活幸福,针对重大疾病和失能残障问题,提供个性化医疗照护、康复服务及心理支持,能有效缓解病痛,提升生活质量。同时,通过科技辅助(如智能穿戴设备监测健康)和社会关怀,让老年人在身体受限时依然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尊严。三是维护人格尊严,通过尊重和保护老年人对于自身财产处置、遗嘱遵从、医疗手段、生命终结等事宜的处置权利和意愿,特别是遵从老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前的法

你可能感兴趣

hot

老龄社会研究报告

休闲服务
老龄社会30人论坛2019-03-04
hot

2019老龄社会研究报告

公用事业
盘古智库2019-03-01
hot

2024年中国老年人听力损失与助听器应用调研报告

商贸零售
北京听力协会&天猫健康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