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产率在后疫情世界:旧趋势还是新路径?
一、引言与背景
BIS(国际清算银行)近期发布了一份关于后疫情时代生产率增长的研究报告,作者为Deniz Igan、Tom Rosewall和Phurichai Rungcharoenkitkul。报告指出,生产率增长是中央银行关注的关键变量之一,它直接影响通货膨胀,并是长期收入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尽管美国表现优异,但许多国家在疫情期间后的生产率增长普遍放缓。
二、生产率增长的演变
-
总体趋势:
- 全球趋势:所有国家在疫情期间生产率均有所提升,但在经济活动恢复后又回落至或低于疫情前的趋势水平。
- 美国例外:美国当前的生产率水平高于2010年代的长期趋势。
- 历史模式:大多数发达国家(AEs)和新兴市场国家(EMEs)的生产率增长在疫情前已经呈现下降趋势。
-
关键数据:
- 劳动生产率:按每小时工作量计算的GDP在疫情期间上升,但在经济复苏后下降。特别是在大多数国家,这种反周期模式较为罕见。
- 美国例外:美国的生产率增长具有反周期性,这与其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和动态的企业环境有关。
- 新兴欧洲和拉丁美洲:生产率增长也呈下降趋势,而其他地区则失去动力。
三、驱动因素分析
-
短期因素:
- 灵活性增强:疫情期间,劳动市场的灵活性增强了“清理效应”,即在经济衰退期间,低效率工人被解雇,低效率企业退出市场。
- 部门调整:全球范围内从低生产率的接触密集型服务(如旅游业)转向高生产率行业,这在短期内提高了生产率,但随后减缓了增长速度。
-
长期因素:
- 制度灵活性:灵活的劳动市场和良好的商业环境有助于解释各国生产率的增长。
- 投资增加:美国强劲的投资增长,特别是自2020年以来新企业的注册数量显著增加,可能是其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原因。
- 财政刺激:特定于Covid-19危机的财政刺激措施,尤其是对家庭的支持,可能促进了企业活力的恢复。
四、政策含义
- 结构性政策:报告强调,持续的生产率增长不能依赖于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而是需要通过促进增长的结构性政策来实现。
- 结构性风险:持久的结构性阻力,如投资疲软、老龄化和技术贸易碎片化,构成了全球生产率前景的主要风险。
结论
整体来看,后疫情时代的生产率增长表现出新的模式,美国成为了一个例外。这种变化反映了短期和长期因素的综合作用,未来政策应侧重于促进结构性改革以支持长期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