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交易即服务”为银行解锁机会
在资本市场的流动产品(如股票、期货、外汇、政府债券、清结算利率互换)领域,规模已成为关键因素。电子化交易对规模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一要求难以被众多玩家实现。
规模的重要性
- 规模与生产力:大型银行通常拥有更高的每全职员工收入,因为他们受益于先进的电子平台、工具和信息,能够处理更大的交易量并更有效地定价。
- 成本效益:随着规模扩大,单位交易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例如,在外汇市场中,从较小规模到适度规模或大规模,单位交易成本显著下降(见图1)。
当前挑战
- 规模难题:在一个收入池相对稳定的行业中,每个资产类别中只有少数几家银行能够达到规模。许多区域性银行缺乏足够的客户基础和深度,难以实现规模扩张。
- 技术投入:尽管大型银行加大了在数字能力和渠道上的投入,但区域性银行由于必须将大量资金用于维护和监管项目(如FRTB和贸易监控),难以匹配这种水平的技术投资。
- 市场劣势:缺乏足够专业知识和市场存在感的区域性银行在新兴市场货币对和利率期权等领域面临价格竞争力不足的风险,可能导致不利选择。
解决方案:“交易即服务”
- 多方面合作:通过“交易即服务”,大型银行可以为中小型银行提供执行服务以及前端和后端服务,而中小型银行则保留最后一公里的客户服务。这不仅提高了客户体验,还增强了流动性和服务范围,有助于降低成本并改善经济状况。
- 平台销售能力:为了取得更大成功,大型银行需要加强市场进入能力,包括平台销售能力、高层访问权限和专门投资以确保解决方案具有多租户兼容性和成熟度。
- 战略审查:考虑采用“交易即服务”的区域性银行应首先进行全面的战略审查,评估未来客户需求、自身竞争能力以及内部用户(如资金部门和零售财富部门)的利益影响。
市场现状
- 规模差距:尽管区域性银行难以实现规模,但大型机构有动力寻求更多流量以更好地利用现有平台和运营团队。这种模式为已具备规模或接近规模的参与者提供了增加交易量的机会。
- 多元化收益:额外收入不仅能帮助这些银行进行差异化技术投资,还能通过非市场驱动的流量(如企业支付或企业对冲活动)来多样化其整体交易业务。
通过“交易即服务”,银行可以克服规模障碍,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