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基金(A类代码021891、C类代码021892)是融通基金正在发行的一只股票指数型基金产品,拟任基金经理何博女士。该基金跟踪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风险收益特征与标的指数相似。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囊括了港股通范围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上市公司,为投资者提供了高效布局港股高质量科技企业的可能。 港股科技投资价值分析 我国正处在科技创新的关键时期,充满战略性机遇。AI、大数据、新能源车、生物制药、医疗保健等产业不光具有很强的科技属性,而且,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不论是从科技成长角度,还是消费需求角度,科技行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未来整体前景广阔。港股市场作为拥有较强科技消费属性的重要市场,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资金关注,近一年来南下资金连续呈现净流入状态,同时外资的态度也开始转向积极。考虑到港股市场背靠内地,内地经济温和复苏将有望支撑港股基本面表现,而且,港股市场作为全球的价值洼地,具有较高的投资安全边际,加上美联储开启降息下,海外货币政策的转向将进一步利好港股的流动性环境,总体来看,港股市场具备良好的投资价值,港股科技板块更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全面布局科技赛道,聚焦新能源车、生物科技、科技器材。截止2024年9月30日,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成分股 以非必需性消费市值占比最高(40.99%),指数涵盖9个恒生二级行业,汽车、药品及生物科技、资讯科技器材权重位列前三。除此之外,在软件服务、零售、娱乐、半导体、医疗设备等领域都有覆盖,整体在科技消费领域布局全面。大盘风格特征,汇聚龙头、兼顾黑马。截止2024年9月30日,指数成分股平均总市值1951.04亿元,呈现大盘 风格特征。从市值分布来看,既包括市值千亿以上的科技巨头,也包括中小型新锐公司,其中,市场认可度更高、发展前景更为明朗的龙头个股权重较高,成长空间可期、股价弹性更大的中小市值个股权重相对较低。指数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为67.52%,包括了7个恒生二级行业,主营业务分布广泛,涵盖外卖、智能手机、生物制剂、智能汽车、直播服务等多个科技行业细分领域。 企业基本面良好,注重研发投入。前十大成分股大多数2023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相比2022年均有提升。作为科技企业,研发投入是企业创新意愿和能力的直接体现,过去几年指数成分公司研发支出呈现逐年增加之势,2023年研发营收比在10%以上的成份股占比54%,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技术壁垒,是形成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指数成份公司非常重视研发工作,重仓股公司逐年加大研发投入,整体呈现出较高的创新成长潜力。 估值具备安全边际,中长期收益表现突出。截止至2024年9月30日,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PE(TTM)28.43倍,位于指数发布以来的63.21%分位,仍处于历史中位附近,具备较好的安全边际。该指数基日以来(2014年12月31日)累计实现收益144.90%,收益表现显著优于同期恒生科技指数、恒生指数以及A股上证指数,而且,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年化夏普比率同样更优。从各个年份的收益率表现来看,2015、2016、2019、2020年相对上述指数均实现了正向超额,整体呈现在上涨市场环境收益弹性更加突出的特点。 风险提示 海外降息进程不及预期、国内政策及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等带来的股票市场大幅波动风险。 基金相关信息及数据仅作为研究使用,不作为募集材料或者宣传材料。本文涉及所有基金历史业绩均不代表未来表现。 一、政策支持叠加资金回流,高安全边际下港股配置价值提升 经济温和复苏,港股基本面向好 港股市场与内地经济基本面息息相关,港股盈利与中国经济高度联动。今年以来内地经济呈现温和复苏的态势,制造业PMI指标3月、4月连续两月进入扩张区间,尽管5月以来有所下降,但仍稳定在49.0%以上,且在9月恢复至49.8%的水平,接近荣枯线附近。2024年1-8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5.8%,环比前一期下行0.1个百分点;2024年1-8月社零消费累计同比增速3.4%,较前一期下行0.1个百分点;2024年1-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4%,增速较上一期下行0.2个百分点;8月美元计价出口金额同比增长8.7%,较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表现强于国内需求项。 尽管当前内需修复偏慢,但稳增长政策仍在不断加码。5月以来财政政策加速或已启动,5月发债节奏已有加快迹象,政府债券融资1.2万亿元,占新增社融近6成。今年以来地产政策也频频发力,5月17日央行针对地产推出四项政策措施。9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部署经济工作,说明中央当前对经济发展高度重视,政策加码保证稳增长的决心十分坚定,本次政治局会议或许预示着未来稳增长政策会更加积极,政策存在进一步加码的可能。总体来看,在政策的积极支持下,经济基本面边际改善是大概率事件,我国经济正处于温和复苏阶段,有望支撑港股盈利表现。 图表1:近三年来GDP季度同比增速(%)图表2:2023年以来制造业PMI(%)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外资共同助力资金面改善 南向资金自去年7月以来,连续15个月净流入港股市场,特别是今年以来净买入力度持续加强,上半年净流入 3714.37亿港元,远超2023年全年的3188.42亿港元,三季度又进一步净流入1321.48亿元,成为港股市场的重要交易资金来源。除了内资增持港股的力度在持续增强以外,外资也在逐渐看多并回流港股市场,二季度港元持续走强、日元持续贬值,从侧面印证了海外资金在亚太市场布局中进行了分流和切换。而且,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降息靴子落 地,开启了自2022年3月加息周期启动后的首次降息,伴随美国经济软着陆过程,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年内还有进 一步降息可能,国际货币政策的转向也将利好港股的流动性环境。加上9月我国经济刺激政策的超预期,使得外资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态度明显转向积极,港股市场有望进一步迎来增量资金。 图表3:南向资金月度净流入情况(亿港元)图表4:今年上半年港元、日元走势对比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政策优化港股通机制,改善港股流动性 中国证监会响应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国九条"政策,于4月19日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此前港股在美 联储加息周期之下被遏制长达三年,“对港5项”直击港股流动性匮乏的“痛点”,通过一系列创新政策,为港股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具体来看,通过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放宽内地投资者可投范围,从而吸引增量人民币资金,并通过提高做市商参与套利积极性,增强港股交易活跃度和成交规模。另有消息称,我国考虑减免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的红利税,若港股通红利税减免落实,有望进一步提振内地投资者对于港股的投资热情,长期利于改善港股市场流动性。 图表5:证监会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 一、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拟适度放宽合资格股票ETF的平均资产管理规模要求,降低南向港股通ETF产品的港股权重和港股通股票权重要求,北向沪股通、深股通ETF产品做对等调整。二、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拟总体参照两地股票和ETF互联互通制度安排,将内地和香港合资格的REITs纳入沪深港通标的,进一步丰富沪深港通交易品种。三、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下一步双方将继续推进业务方案完善、规则修订、技术改造、投资者教育等各项准备工作。四、优化基金互认安排。拟推动适度放宽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允许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转授予与管理人同集团的海外资产管理机构,优化基金互认安排。五、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规则发布实施一年来,已有72家企业完成赴港首次公开发行(IPO)备案。 来源:中国政府网,国金证券研究所 具备反弹弹性,估值仍具安全边际 在资金回流和政策支持下,今年一季度以来,港股市场底部不断抬升,特别是4月下旬以来在内外多重因素共振作用下,港股市场走出独立行情,4月22日至5月20日近一个月的时间,恒生指数大幅上涨21.03%。9月末,在政策预期反转改善的背景下,恒生指数再次阶段快速上行,并于国庆假期期间进一步上涨,9月24日至10月7日累计上行26.59%。尽管经历了阶段性反弹,港股市场估值相较前期低位有所回升,但无论横向比较全球其他市场指数,还是纵向比较自己历史位置,目前仍处于底部区域。截止2024年9月30日,恒生指PE(TTM)10.28,显著低于标普500、日经225、富时100指数,也低于A股市场沪深300指数,当前估值水平位于近十年来的29.43%分位,仍然是全球价值洼地,整体仍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图表6:今年以来恒生指数、沪深300走势(截止2024.9.30) 图表7:全球主要市场估值水平(截止2024.9.30)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二、港股科技创新领航,成长空间令人瞩目 港股科技兼具科技属性与消费属性,未来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港股市场的科技属性日益凸显的同时,科技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也给科技企业赋予了更多的消费属性,相关行业在提供传统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在积极拥抱科技创新,以适应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和习惯。具体来看,以非必需性消费和资讯科技业为代表的新经济特征行业占据重要比重,截止2024 年9月30日,非必需性消费总市值12.23万亿港元,市值占比19.70%,资讯科技业总市值6.71万亿港元,市值占比 10.81%。资讯科技业中的腾讯控股是目前港股市场中市值最大的标的,同时,非必需性消费中的阿里巴巴也在市值前三大标的中。 图表8:港股市场各行业市值占比(截止2024.9.30)图表9:港股各行业市值及股票数量(截止2024.9.30)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我国正处在科技创新的关键时期,充满了战略性机遇。随着2022年11月底OpenAI发布ChatGPT3.5,AI相关行业在2023年进入爆发式发展期,随后谷歌、Meta等多家厂商也陆续推出Gemini、Llama等AI大模型。以AI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将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改变和提升科技企业的服务形式和内容,给科技公司带来强劲的突围动力。一直以来,我国始终强调科技自立,加大在科研领域的投入,政策引导企业加强创新,国内制造业也在积极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科技行业未来前景广阔。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车、生物制药、医疗保健等产业不光具有很强的科技属性,而且,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不论是从科技成长角度,还是消费需求角度,整体产业链投资机会有望不断涌现,富含高科技企业的港股市场也有望获得较大空间。 港股科技获南向资金、公募基金青睐 截至2024年9月30日,港股通持仓市值前20的个股中,有3只属于资讯科技业、3只属于非必须性消费,其 余分布在金融业、电讯业、能源业等领域。资讯科技业标的中,腾讯控股、小米集团持股市值均在700亿港元以上; 非必须性消费标的中,美团持股市值在1200亿港元以上(截至2024年9月30日),而且,今年以来均获得了不同 程度的增持,腾讯控股持股市值增加1498.31亿港元、小米集团持股市值增加318.15亿港元、美团持股市值增加 545.26亿港元。 从2024年二季报偏股型基金重仓股来看,偏股型基金基金经理重仓持有最多的15只港股中,有5只为科技板块 标的,分别为腾讯控股、美团、快手、长城汽车、金蝶国际,其中,偏股型基金持仓最多的是腾讯控股,共计488只基金将腾讯控股作为前十大重仓股布局,美团、快手分别有222只、79只基金重仓持有。从港股通持仓个股与偏股型基金港股持仓来看,南下资金与公募基金经理对于港股中的科技标的均给予了高度关注。 证券代码 证券简称 行业 持股市值(亿港元) 0700.HK 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