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创证券]:【宏观专题】增量财政政策的四条猜测路径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专题】增量财政政策的四条猜测路径

2024-10-10张瑜、高拓华创证券L***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宏观专题】增量财政政策的四条猜测路径

宏观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专题2024年10月10日 【宏观专题】 增量财政政策的四条猜测路径 华创证券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张瑜 电话:010-66500887 邮箱:zhangyu3@hcyjs.com执业编号:S0360518090001 证券分析师:高拓 电话:010-66500860 邮箱:gaotuo1@hcyjs.com执业编号:S0360521080001 相关研究报告 《【华创宏观】9月全球投资十大主线》 2024-10-10 《【华创宏观】美国再通胀路径的隐含条件》 2024-09-23 《【华创宏观】美国经济衰退的八大交易信号》 2024-09-22 《【华创宏观】降息了!然后呢?——再谈美国经济“韧”与“险”》 2024-09-19 《【华创宏观】居民债务拆分:谁在去杠杆?》 2024-09-18 9.24增量货币政策和9.26政治局会议超预期后,市场对财政政策充满期待。但当前讨论仍多囿于量级的“比大小”,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是缺乏时空观,同样量级的政策,短期急出还是长期缓出?不同的政策,互相怎么组合?政策信息以何种方式给到市场(一次性还是分批、发布会披露还是10月底人大常委会或更晚)?政策效果都会截然不同。 二是缺乏目的性,政策量级一小一大,但量级小的形成纯增量(如扩大投资),量级大的用于存量(如化债),前者逆周期效果反而可能好于后者。 鉴于此,我们希望在量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轻重缓急和政策目的的不同回归基本事实,分四步展示增量财政政策的四条猜测路径,帮助投资者尽可能系统、立体地评估即将落地的增量财政政策: 首先,短期,打的是财政的当年“算盘”:为财政预算缺口“平账”,或需要2- 3万亿; 其次,中期1-3年,针对的是中长期债务的化解:为疫情期间地方“补账”,或需要约6万亿; 再次,长期3-5年,要在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前,保障项目投资的替代资金来源为未来卖地下滑“抵账”,或需要特别国债加码、专项债扩围, 最后,再展望长期,或需针对特定群体增量补贴,量力而行,细水长流兜底民生。 一、短期,为财政预算缺口“平账”:或需要2-3万亿 从以往经验来看,财政预算如有收入缺口(实际收入低于预算收入目标),都有财政/准财政增量政策,今年料不例外:缺口或达2.8万亿,或通过增发国债2~3万亿“平账”(注1:收入口径取“广义财政”,即财政预算四本账中的前两本账:以税收收入为主的一本账和以卖地收入为主的二本账;注2:预算安 排支出=收入+债务+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此处假设收入和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不变,推债务。即假设年内无央行、国企等一次性大额利润上缴等非常规收入手段、收入按1-8月数据外推;也无沉淀财政资金大额调入等跨年度腾挪手段、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按持平预算假设)。 具体而言,过去共3个年份出现收入缺口,下半年全都有增量政策“平账”: 2015年,缺口规模:9000亿;增量政策:创设8000亿专项建设基金; 2022年,缺口规模:2.7万亿;增量政策:超1.87万亿(创设政策性开发性金 融工具7399亿+重启PSL新增6300亿+盘活5000多亿专项债); 2023年,缺口规模:0.8万亿;增量政策:增发国债1万亿,赤字率由预算的 3%升至3.8%。 2024年,缺口规模:预计2.8万亿;增量政策:预计可能增发国债2-3万亿 (对应赤字率由预算的3%升至4%以上)。 二、中期1-3年,为疫情期间地方“补账”,或需要约6万亿 中央对地方承担的抗疫等类中央事权做补偿:今年3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在长安讲坛发表的题为《新阶段的中国经济与财政政策》的演讲,估算了2020-2022年疫情冲击地方赤字规模。三年疫情,地方额外产生近7万亿元赤字,其中中央仅弥补约1万亿,地方仍剩余约6万亿历史遗留赤字,中央或通过两条路线,缓解地方财政困难: 路线A(当前化债模式的延续):中央开制度绿灯,地方继续以时间换空间:如地方2023年发行特殊再融资债1.3万亿、2023年以来发行特殊新增专项债 超1万亿(其中2024年发行超8000亿),均可用于置换存量债务(打破常规用途限制),未来若延续,合计可满足约6万亿体量。 路线B(当前化债模式的优化):中央通过增发国债/特别国债约6万亿,直接 减轻地方债务还本付息负担、并补充财力,预计能较大调动地方积极性。 需要明确的是,同样聚焦化债,路线A的增量影响幅度低于B;当前看,路线A或仍优先于路线B(不排除最终是两条路线的调和)。 三、长期3-5年,为未来卖地下滑“抵账”:或需要特别国债加码、专项债扩围新一轮财税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前,仍需对冲卖地收入趋势性下滑(2021年高点近9万亿,2023年已降至5.8万亿),其中: 特别国债(2024年1万亿)需要加码:利好“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主要支持方向及具体投向详见正文)和消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1万亿特别国债已有3000亿用于该方 向)。 新增专项债(2024年3.9万亿)需要扩围:纳入土储项目(6月自然资源部确认),或绕开具体项目、补充财力(10月8日发改委发布会确认)。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两会、10月8日发改委发布会虽已反复明确了连续多年发行特别国债的安排,但囿于财政预算流程,明年特别国债、专项债的量级(或方向)或要等12月政治局才能最终明确,对资本市场而言,验证时点或偏后 四、长期还能期待什么?民生兜底和基本公共服务的真金白银 对二孩及以上家庭、失业大学生、农村老人等群体的增量补贴,值得期待(广义补贴范畴可涵盖托育、养老、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量级上,倾向于细水长流)。 其他期待?结合10月8日总理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与会专家近期财政相关观点,除了上文提及的增发国债、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对部分特定群体发放补贴、优化化债举措以外,还提到两大基金(房地产稳定基金和股市平准基金)以及改革举措的贯彻落实(关注三中全会提到的消费税、增值税、地方附加税、个税等税制改革加速推进)。 风险提示: 财政政策不及预期,市场反应超预期,政策路径仅作假设分析,测算基于一定前提假设存在偏差风险。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对于增量财政政策,在当前市场多聚焦于量级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轻重缓急和政策目的的不同,回归基本事实,分四步展示增量财政政策的四条猜测路径,帮助投资者尽可能系统、立体地评估即将落地的增量财政政策。 投资逻辑 首先,短期,打的是财政的当年“算盘”:为财政预算缺口“平账”,或需要 2-3万亿; 其次,中期1-3年,针对的是中长期债务的化解:为疫情期间地方“补账”, 或需要约6万亿; 再次,长期3-5年,要在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前,保障项目投资的替代资金来源:为未来卖地下滑“抵账”,或需要特别国债加码、专项债扩围; 最后,再展望长期,需要针对特定群体增量补贴,细水长流兜底民生。 目录 一、短期,为财政预算缺口“平账”:或需要2-3万亿6 二、中期1-3年,为疫情期间地方“补账”:或需要约6万亿6 三、长期3-5年,为未来卖地下滑“抵账”:或需要特别国债加码、专项债扩围7 四、长期还能期待什么:民生兜底和基本公共服务的真金白银8 图表目录 图表1过去共3个年份出现收入缺口,都有增量政策“平账”,今年料不例外6 图表2疫情冲击地方赤字及弥补途径估算7 图表3“两重”主要支持方向及具体投向8 图表410月8日总理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与会专家近期观点梳理(财政政策 相关标红)9 一、短期,为财政预算缺口“平账”:或需要2-3万亿 从以往经验来看,财政预算如有收入缺口(实际收入低于预算收入目标),都有财政/准财政增量政策;今年料不例外:今年缺口或达2.8万亿,或通过增发国债2~3万亿“平账” (图1,注1:收入口径取“广义财政”,即财政预算四本账中的前两本账:以税收收入为主的一本账和以卖地收入为主的二本账;注2:预算安排支出=收入+债务+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此处假设收入和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不变,推债务。即假设年内无央行、国企等一次性大额利润上缴等非常规收入手段、收入按1-8月数据外推;也无沉淀财政资金大额调入等跨年度腾挪手段、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按持平预算假设)。 具体而言,过去共3个年份出现收入缺口,下半年全都有增量政策“平账”: 2015年,缺口规模:9000亿;增量政策:创设8000亿专项建设基金; 2022年,缺口规模:2.7万亿;超1.87万亿(创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7399亿+重启 PSL新增6300亿+盘活5000多亿专项债); 2023年,缺口规模:0.8万亿;增量政策:增发国债1万亿,赤字率由预算的3%升至 3.8%。 2024年,缺口规模:预计2.8万亿;增量政策:预计增发国债2-3万亿,对应赤字率由预算的3%升至4%以上。 图表1过去共3个年份出现收入缺口,都有增量政策“平账”,今年料不例外 资料来源:Wind,华创证券,注:2024年为1-8月数据外推测算值 二、中期1-3年,为疫情期间地方“补账”:或需要约6万亿 中央对地方承担的抗疫等类中央事权做补偿:今年3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在 长安讲坛发表的题为《新阶段的中国经济与财政政策》的演讲,估算了2020-2022年疫情冲击地方赤字规模。三年疫情,地方额外产生近7万亿元赤字,其中中央仅弥补约1万亿(图2,参考白重恩(2024)勾画出三年疫情对地方财政的外生冲击影响:“因疫情 冲击,三年中地方额外产生6.79万亿元赤字,其中由中央额外增加了1.17万亿元转移支 付作了部分弥补;余下的5.62万亿元,其中1.86万亿元由地方额外发行的专项债弥补, 3.76万亿元则由地方自行筹措资金解决”);地方仍剩余约6万亿历史遗留赤字,中央或 通过两条路线,缓解地方财政困难。: 路线A(当前化债模式的延续):中央开制度绿灯,地方继续以时间换空间:如地方2023 年发行特殊再融资债1.3万亿、2023年以来发行特殊新增专项债超1万亿(其中2024年 发行超8000亿),均可用于置换存量债务(打破常规用途限制),未来若延续,合计可满 足约6万亿体量(地方还本付息压力仍在)。 路线B(当前化债模式的优化):中央通过增发国债/特别国债约6万亿,直接减轻地方债务还本付息负担、并补充财力,预计能较大调动地方积极性(具体方式,参考白重恩 (2024):1.86万亿元的超常态新增地方专项债,建议由中央财政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承担还本付息责任……地方自行筹措资金承担的疫情冲击赤字3.76万亿元,可考虑由中央财政发行特别国债筹措资金,根据各地困难程度分档予以扶持)。 需要明确的是,同样聚焦化债,路线A的增量影响幅度低于B;当前看,路线A或仍优先于路线B(不排除最终是两条路线的调和)。 图表2疫情冲击地方赤字及弥补途径估算 资料来源:白重恩《新阶段的中国经济与财政政策》,华创证券 三、长期3-5年,为未来卖地下滑“抵账”:或需要特别国债加码、专项债扩围 新一轮财税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前,仍需对冲卖地收入趋势性下滑(2021年高点近9万亿, 2023年已降至5.8万亿),其中: 特别国债(2024年1万亿)需要加码:利好“两重”(图3,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和消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1万亿特别 国债已有3000亿用于该方向)。 新增专项债(2024年3.9万亿)需要扩围:纳入土储项目(6月自然资源部确认1),或绕开具体项目、补充财力(此前据企业预警通统计,截至9月底,今年未用于具体项目的 16月,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结合各地实践探索,研究出台了三个方面18条政策措施,提及“收回收购土地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可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予以支持” 特殊新增专项债已发行超8000亿,10月8日发改委发布会确认2)。 图表3“两重”主要支持方向及具体投向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