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战略选择和经济政策的择时20241003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战略选择和经济政策的择时20241003

2024-10-03未知机构B***
战略选择和经济政策的择时20241003

战略选择和经济政策的择时20241003_导读 2024年10月04日20:11 关键词 制造业升级全球贸易份额新能源产业链产能过剩制造业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全球化劳动力效率政策目标房地产市场市场化政策周期存贷利率按揭贷款消费行业投资属性企业盈利 全文摘要 中国在推动制造业升级,提升其复杂度和全球竞争力,特别是在新能源产业链布局上,展示了清晰的战略规划和长远发展眼光。自200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复杂性排名显著提升,表明其竞争力增强。疫情期间,中国制造业的稳健表现和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巩固了其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政府通过政策调控和市场机制调整,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强调了消费和财政政策的重要性,同时也关注到经济转型带来的挑战,如地方债务问题和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讨论还涉及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政策调控的挑战以及对外投资策略的调整,指出中国正寻求更加稳健的增长方式,避免过去那种依赖房地产投资和财政扩张的老路,反映了对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调控的深入思考和调整。 章节速览 ●00:00中国制造业升级战略及其全球影响力 中国在不断推进制造业的升级,使其复杂度显著提升,这使得能够与其在制造业领域竞争的国家减少,展示了其战略的清晰性与长期规划。自200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复杂性排名由50位上升到20位左右,表明竞争力的增强。尤其在新兴和新三大产业的快速发展下,提升了在全球市场的盈利能力。疫情期间,中国制造业未受重大影响,反而加速了新兴产业的渗透,展现了其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竞争力。长期来看,新能源产业链的布局凸显了中国的卡位战略,其盈利中枢预计将保持在较高水平,超越传统制造业的利润率,体现了制造业升级的战略成效和全球影响力。 ●03:12中国经济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及对制造业的影响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全球化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动了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在房地产周期性下行的背景下,经济面临转型和阵痛,促使制造业向新产业跃迁,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表明,尽管面临内外部挑战,中国仍坚持以我为主的长周期战略选择,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调整,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强调了在经济政策调控上,中国更注重于控制通缩,优化财政政策,而非单纯追求高通胀,这表明了中国政府在经济调控方面的审慎态度和灵活策略。 ●06:59全球制造业进程与服务业增长对经济的影响 研究发现,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导致服务业过度发展,加剧了贫富分化。中国和印度在国际贸易中占比较高,但制造业仍需稳固与全球供应链的联系,以应对贸易政策变动。中国通过广义财政收敛和减税来提升制造业效率,应对全球竞争,而非简单地提高民众收入。 ●12:01中国消费市场及财政政策分析 讨论强调了消费和财政政策在中国经济中的关键作用。指出居民消费意愿整体不差,但存在人群差异,中低端消费人群相对较强,而中高端人群较弱,这与疫情和经济政策变化有关。指出政府和企业部 门消费低迷是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近期经济政策调整已改变收入人群预期,消费刺激的可能性较小。同时,财政政策被认为不足以显著推动经济增长,政策制定者正在考虑更全面的应对策略,旨在逐步实现政策目标。 ●14:32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讨论了过去经济结构转型中出现的政府债务支付问题及不正常现象,强调了需要扭转这些不正常的负反馈过程。提出地方政府支出需减少,暗示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对地方政府投资收敛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财政政策对经济的负向作用,强调特别国债等方式的必要性,以及房地产市场逐渐市场化的过程和特征。指出房地产未来更趋向消费属性,与经济增长模式和居民收入增加密切相关,强调了供给与需求在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性以及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 ●22:36中国对美国国债购买变动与经济政策考量 讨论集中在中国政府对美国国债购买行为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分析认为这反映了美国经济内部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利率政策的非市场化和长期问题。讨论还触及到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政策调控的挑战,强调了政府在规划经济时面临的多重约束。 ●26:48对中国经济发展政策及市场预期的分析 在分析中国经济政策时,认为中国不会再次依赖房地产投资和财政扩张,而是会避免过去那种信用扩张的特征,转而寻求更加稳健的增长方式。讨论中指出,外资行对于消费刺激和财政政策的过高预期可能不准确,暗示市场 对于中国经济的某些预期可能过于乐观。因此,建议在交易策略上应根据长期经济发展的趋势来制定,而不是仅仅基于短期政策变化。 ●29:39预期调控在经济政策变化中的重要性 讨论了经济政策变化中的预期调控重要性,强调了政策制定者如何通过微妙动作调整社会预期,达到预期调控的效果。指出政策发布前的准备工作和信号释放是管理预期的关键,强调了预期环比变化的正反馈特征,以及在预期底部时政策调整的时机选择。同时提到了对市场表现的观察,以及资产价格在判断赔率和胜率中的作用,暗示了对未来经济政策方向的预判需要基于这些因素的综合考量。 问答回顾 发言人问:国家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发言人答:国家的战略目标是长期致力于不断升级制造业,使其复杂度逐渐提高,以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使得能够与之竞争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减少。 发言人问:国家制造业在全球产出复杂性中的排名变化如何? 发言人答:在2000年时,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出复杂性排名大约为50位,到了2022年则上升到20位左右,这意味着能够与我国在制造业领域竞争的国家数量从五十多个减少到了二十个左右,这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在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等领域已建立起较好的全球竞争格局。 发言人问:疫情对我国制造业有何影响? 发言人答:疫情时期,由于其对海外制造业产出造成了较大冲击,我国制造业趁机快速渗透进入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领域,实现了产能过剩,从而在效率和卡位上超越其他竞争对手,形成了显著的领先优势。 发言人问:我国制造业盈利能力中枢的变化趋势如何? 发言人答:我国制造业的长期盈利能力中枢远高于传统制造业的利润率中枢,即使出现一些问题,也只是三五年产业周期内的波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我国制造业的盈利能力中枢仍将保持在一个较高位置。 发言人问:全球化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位置? 发言人答: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经济的发展定位一定是做全球化的,特别是在地产出现趋势性下行时,这一过程动力强劲。经济大变化都会经历阵痛,而我国在金融危机后经历了逼迫制造业转型的过程,最终在18年后出现新兴产业跃迁,推动制造业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发言人问:当前中国政策选择是否主要集中在通胀控制上? 发言人答:尽管市场上预期关注政策转向和通胀控制等问题,但并不认为中国有强烈的政策诉求将通胀推至较高位置。实际上,中国更关注的是长周期的战略选择,坚持制造业升级,供需调整过程中自然会达到新的均衡状态。 发言人问:我国制造业在过去发展中面临哪些问题? 发言人答:过去,特别是在棚改货币化阶段,我国劳动价格上升过快,导致经济政策对制造业的扶持和效率提升过程中,遭遇了要素价格上涨对制造业的重大冲击。 发言人问: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特点是什么? 发言人答: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显著特点是转移支付,即全球化企业将利润转移到服务业,导致服务业涨价,加剧了贫富分化,利润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但这并非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和全球收入回报增强的表现。 发言人问: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如何通过补贴方案保持制造业的优势? 发言人答:在中国贸易在全球贸易份额中占比显著提高的情况下,要实现进一步上升并稳固与全球供应链体系的粘性,关键在于让制造业在全球化中保持竞争力。欧洲在更早时期就有过对制造业的补贴方案,尽管这些补贴可能不利于全社会,但对制造业却是有益的,因为要素价格高会导致制造业丧失竞争优势。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通过不断努力,确保制造业效率不因地产业态变化等因素而下降。 发言人问:中国如何通过财政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应对全球化挑战? 发言人答:中国采取广义财政收敛的策略,即国家信用与减税相结合,从而推动制造业效率提升和全要素价格下降,这有助于在全球化竞争中巩固中国制造业产出优势。此外,强调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提高劳动力效率,通过后 发国家的降价策略抢占全球市场份额。对于预期过高或不合理的经济政策变化,需要警惕,并指出政府和企业部门消费疲软是上半年社会经济恶化的主要原因。 发言人问:当前是否适合大规模刺激消费以提振经济? 发言人答:鉴于目前居民消费意愿整体表现尚可,特别是中高端人群受疫情周期和经济政策变化影响较小,居民消费意愿相对较强。因此,在当前认知框架下,大规模刺激消费尤其是花钱模式的可能性较小。财政政策更多是着眼于扭转一些经济失衡状态,而非短期内实现经济大幅增长,政府制定政策时会根据政策目标择机而动,确保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发言人问:如何看待当前财政状况及其对未来的影响? 发言人答:当前财政状况并不以实现经济特别好的效果为首要目标,而是要去纠正过去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如公用事业涨价、三角债问题及公务员薪资调整等。长远来看,地方政府支出需逐渐收敛,因为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意味着地方政府投资应减少,财政政策需适应新的经济结构转型和投资消费贸易的变化规律,避免过去依赖地产周期的逆周期作用导致的不正常负反馈效应。 发言人问:您认为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在未来更像消费行业,失去原来的投资属性?房地产市场全面调整后,未来会呈现怎样的特征? 发言人答:是的,我认为房地产市场在未来会更像消费行业,或者说是半消费属性,不太会有之前那么强的投资属性。这意味着未来房地产将更多地回归市场化,成为居民消费的一部分,而非依赖于投资杠杆。当存贷利率和按揭贷款政策在一线城市全面调整后,房地产市场基本完成了一个政策周期,标志着其全面回归市场化。这将使房地产更像消费行业,不再具有过强的投资属性,并且居民收入的增长将对房地产市场形成长期驱动。 发言人问:美国房地产市场在金融危机后的表现与中国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有何相似之处? 发言人答:金融危机后的美国房地产市场表现与中国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具有相似性,即两者都表现出减弱的投资属性和与国家盈利能力紧密相关的特征。居民收入的增长与企业盈利的快速增长密切相关,这构成了房地产市场长期向上的根本驱动因素。 发言人问:当前房地产市场是否处于市场化初期,其库存问题主要是什么? 发言人答:当前房地产市场处于市场化初期,其库存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二线城市现房到期房的转变,以及一线城市老房子到次高端房源的库存问题上,主要是在解决供给问题,而不是大规模刺激或鼓励需求扩张。 发言人问:老百姓的消费理念近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对房地产市场有何影响? 发言人答:近年来,老百姓的消费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更注重理性消费和差异化、个性化的消费。 这种变化本质上会影响房地产市场,尤其是影响了消费品和半消费领域(如旅游、房地产)的消费特征。同时,新的满足居民需求的供给还在不断发展中,老的供给则面临收敛和出清。 发言人问:当前财政状况如何,以及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发言人答:当前财政状况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需要时间去扭转偏离中央政府政策意图的情况。这种调整需要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尤其是美国的经济环境。此外,观察到中国过去几个月增加了美债购买量,这可能反映了美国经济面临内部问题,其利率水平可能存在对抗特征,而非正常市场化的水平。从整体经济角度看,美国自身面临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包括货币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发言人问:在财政问题上,中国政府是如何解决地方政府行为偏离的? 发言人答: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系统性的措施来解决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偏离行为,尽管在过去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存在困难。政府承诺并努力实施既定的经济发展政策,并在债务周期变化时调整经济政策,确保长期的经济稳定和发展。 发言人问: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上的成功是否是由于其系统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发言人答:是的,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系统的稳定性和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