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车端工艺延展,机器人产业链共振 百花齐放,远期有望催生百亿级美元市场空间。复盘新能源车产业,1)驱动力:政策驱动(2019年之前)→供给驱动(2019-2021年)→需求驱动(2021年至今);2)竞争格局:自主车企弯道超车,从“一超”到“两超”到“两超多强”; 3)供应链:体系重塑,国内零部件企业成长为tier1,板块估值中枢提升,业绩高速增长,同时增量环节孕育出龙头企业。展望机器人产业,1)驱动力:目前尚未规模量产,处于政策驱动阶段;2)竞争格局:主要为车企、互联网企业、初创企业。前期有望以特斯拉为代表,挖掘用户需求;之后,由于机器人应用场景更多元,不同供应商有望卡位细分场景,树立品牌特性;但随大模型的应用,机器人的通用性增强,释放规模效应,从而提升行业集中度;3)供应链:Optimus的BOM成本中关节占比最高,约57%。参照新能源车,机器人的增量零部件市场空间将快速增长,远期有望催生百亿级美元市场空间。 大模型赋能机器人通用化,与车端供应链共振。1)AI大模型赋能机器人,加速实现通用化。目前机器人的需求集中在移动和操作,未来可以通过大模型来实现与环境交互、迁移学习,从而达到通用化,如Figure01已能与人类完整对话,其中 OpenAI模型提供高层级的视觉和语言智能,神经网络提供快速、低层级、灵巧的动作。车企通过开发智能驾驶已奠定相关技术基础。2)机器人供应链有望与车端供应链实现共振。特斯拉计划2024年小批量测试,2025年量产交付。汽车供应链复用性强,主要系1、部分零部件技术同源,如电池、电机、轴承等;2、车端供应链具备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经验,有望帮助机器人实现规模降本;3、和车企合作基础深厚,相关供应链可快速配合实现终端定型与量产。 降本诉求加速国产化替代,工艺共通性增强国内供应商产品延展性。optimus目前成本预计10万美元,未来计划下降至2万美元,降本措施主要有:1)改变技术方案,使用性价比更高的零部件;2)提升国内企业供应份额。总成、丝杠、减速 器等环节工艺与汽车共通性较高,因此国内厂商的供应品类延伸性强。 1、动力:单机用量较多。1)空心杯电机:用于灵巧手环节,用量约12个,单价约1000元,预计降本方式主要为国产化替代。2022年全球市场CR5为67%,主要被海外厂商垄断,国内鸣志电器突破技术壁垒,实现量产;2)无框电机:国内企业竞争优势明显。无框电机主要用于双臂、双足、颈部,用量约28个。国内主要厂商为步科股份等。 2、传动:技术壁垒较高,轴承、齿轮工艺复用性较高。1)丝杠:用于线性关节,用量约14个。丝杠核心壁垒主要为加工工艺、生产设备,和汽车轴承都需要锻造、热处理、磨削等工艺,技术共通性较高,预计降本方式主要为减配、国产化并行。目前市场被舍弗勒为主的外资企业垄断,国内企业通过引入技术人才+购买进口设备突破壁垒,将实现规模量产。2)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应用于旋转关节中,用量约14个,价格1000-5000元/台。减速器技术壁垒高,主要由柔轮、钢轮组成,与车端齿轮加工工序一致,预计降本方式主要为减配。 3、传感器:技术壁垒高,国外企业垄断。力矩传感器进口单价较高,预计降本方式主要为减配、国产化并行。Optimus一代中每个旋转关节使用1个力矩传感器,每个线性关节使用1个压力传感器+1个位置传感器,二代有所新增。六维力矩传感器壁垒高,主要体现在设计、算法等方面。目前市场主要被以ATI为主的外资企业垄断,国内部分企业产品可应用于工业、协作机器人中。 投资建议:特斯拉计划2024年小批量测试,2025年量产交付,有望挖掘需求,带动供给增加,催生百亿级美元市场空间。同时,机器人增量零部件环节多,降本诉求加速国产化替代。建议关注:三花智控、拓普集团、北特科技、贝斯特、双环 传动、斯菱股份、夏厦精密。 风险提示:量产进度不及预期;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产品推进不及预期。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 2024年10月04日 增持(维持) 行业走势 汽车沪深300 10% 2% -6% -14% -22% -30% 2023-102024-022024-062024-09 作者 分析师丁逸朦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1120002邮箱:dingyimeng@gszq.com 分析师江莹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4040005邮箱:jiangying1@gszq.com 相关研究 1、《汽车:特斯拉智驾全速推进,新势力放量盈利改善 2024-09-24 2、《汽车零部件:财报总结:板块Q2彰显盈利韧性,全球化布局超预期贡献利润》2024-09-19 3、《乘用车:2024中报业绩总结:龙头优势明显,板块“金九银十”景气向上》2024-09-16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内容目录 一、政策支持+供给涌现,催生远期广阔空间4 1.1复盘电动车行业:自主品牌车企份额提升,重塑供应链体系4 1.2展望机器人行业:百花齐放,产业量产曙光显现7 二、机器人整机:AI大模型赋能,通用化能力丰富应用场景11 三、供应链:车端生产经验复用性高,国产空间广阔14 3.1总成:硬件复用性强,加强与车端供应链共振14 3.2动力:轻量化+大扭矩为核心要求,市场空间广阔16 3.2.1空心杯电机:技术壁垒较高,单机价值量上万元16 3.2.2无框电机:关节驱动动力来源,单机用量高18 3.3传动:高精度要求+高工艺壁垒,外资企业先发优势明显18 3.3.1丝杠:大价值量+高壁垒,国产替代处于早期阶段18 3.3.2减速器:专利+精度壁垒高,国内企业已开启替代21 3.4传感器:机器人感知的核心部件,产品价值量高24 四、个股介绍28 4.1三花智控:总成供应商,推动机器人量产进度加速28 4.2拓普集团:总成供应商,产品送样进展顺利28 4.3鸣志电器:灵巧手供应商,推进全球化布局29 4.4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供应商,推动高端产品产能扩张30 4.5恒立液压:布局丝杠产品,推进国产替代降本31 4.6贝斯特:深耕精密加工,前瞻布局工业母机领域31 4.7柯力传感:称重传感器龙头,持续推进六维力矩产品布局32 4.8双环传动:高精齿轮龙头,新能源+RV减速器助力腾飞33 4.9北特科技:深耕汽车底盘零部件,前瞻布局机器人赛道34 投资建议35 图表目录 图表1:2018-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左轴:销量,单位:万辆;右轴:渗透率,单位%)4 图表2:2018-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左轴:销量,单位:万辆;右轴:渗透率,单位%)4 图表3:汽车零部件Ⅱ(中信)市盈率TTM(截至2024年9月13日)5 图表4:2019-2024H1汽车零部件Ⅱ(中信)(CI005138.WI)板块营收、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左轴:营业收入、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单位为亿元,右轴:营收同比增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单位为%)5 图表5:2018-2024H1宁德时代营收、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左轴:亿元;右轴:%)6 图表6:2018-2024H1三花智控营收、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左轴:亿元;右轴:%)6 图表7:2018-2024/9/18汽车零部件Ⅱ(中信)与宁德时代股价行情图(左轴:汽车零部件Ⅱ(中信),右轴:宁德时代股价)6 图表8:2018-2024/9/18汽车零部件Ⅱ(中信)与三花智控股价行情图(左轴:汽车零部件Ⅱ(中信),右轴:三花智控股价)6 图表9:机器人相关政策简介7 图表10: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代表性企业产品分析8 图表11:2023年中国机器人行业企业竞争格局9 图表12:人形机器人BOM成本占比(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为例,截至2023年)9 图表13:国内外部分人形机器人成本汇总(截至2024年1月)10 图表14:轮/足机器人运动能力象限图11 图表15: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12 图表16:智能驾驶领域中AI大模型应用情况12 图表17:特斯拉旋转执行器结构14 图表18:特斯拉线性执行器结构14 图表19:三花智控、拓普股份近三年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15 图表20:拓普股份近年研发费用(左轴:研发费用,单位:亿元,右轴:研发费用率,单位%)15 图表21:三花智控近年研发费用(左轴:研发费用,单位:亿元,右轴:研发费用率,单位%)15 图表22:有刷空心杯电机产品结构16 图表23:无刷空心杯电机产品结构16 图表24:特斯拉Optimus手部机构图16 图表25:直流有刷空心杯电机产品结构17 图表26:空心杯电机产品直径对比17 图表27:产品性能对比18 图表28:滚珠丝杠结构19 图表29:全球行星滚柱丝杠代表性企业20 图表30:国内行星滚柱丝杠部分企业布局(2023年)20 图表31:新能源汽车的轴承使用21 图表32:减速器产品性能对比(单级)21 图表33:谐波减速器结构示意图22 图表34:谐波减速器运行示意图22 图表35:谐波减速器专利申请构成23 图表36:齿轮制造工艺23 图表37:多维传感器示意图24 图表38:六维力矩传感器在机器人中的应用场景25 图表39:不同类型六维力矩传感器原理、特点、优劣势及代表企业25 图表40:不同技术类型的六维力矩传感器性能对比25 图表41:应变片的结构26 图表42:各家产品性能指标对比27 图表43:全球六维力矩传感器主流厂商27 图表44:2022年中国六维力矩传感器竞争格局(按照销量划分)27 图表45:公司汽车热管理相关产品28 图表46:多层次研发能力28 图表47:公司产品矩阵图29 图表48:鸣志电器公司主要产品30 图表49:绿的谐波公司发展历程30 图表50:公司产品矩阵图31 图表51:公司发展历程32 图表52:柯力传感多物理传感器产品矩阵33 图表53:深耕齿轮行业四十载,积极开拓新业务&新客户33 图表54:公司产品种类丰富,涵盖多个应用领域34 图表55:公司发展历程35 图表56:零部件企业业绩预测36 一、政策支持+供给涌现,催生远期广阔空间 1.1复盘电动车行业:自主品牌车企份额提升,重塑供应链体系 复盘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政策驱动→供给驱动→需求驱动。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18万辆,同比增长35%,渗透率为15.8%,同比增长2.8pct,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50万辆,同比增长38%,渗透率为32%,同比增长6pct。 1)政策驱动:2019年之前,新能源车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国内推出“双积分政策”等激励性政策,引导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2)供给驱动:2019-2021年,补贴政策逐步退坡,但特斯拉在上海建厂+车企不断推出新车型,培育消费者认知,奠定新能源车发展趋势; 3)需求驱动:2021年至今,消费者已经认可新能源车的驾驶体验,同时供应链趋向于成熟,新能源车的性价比不断凸显,市场逐步下沉,转向市场需求驱动。 图表1:2018-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左轴:销量,单位:万辆;右轴:渗透率,单位%) 图表2:2018-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左轴:销量,单位:万辆;右轴:渗透率,单位%)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201820192020202120222023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35% 30% 25% 20% 15% 10% 5% 0% 201820192020202120222023 资料来源:EVVOLUMES,国盛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国际在线汽车,国盛证券研究所 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不断弯道超车,竞争格局从“一超”到“两超”到“两超多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