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及数据中心重点领域解读 目录contents 一、金融科技产业生态解读二、数据中心重点领域解读 金融科技生态解读 1.金融科技总体发展态势 2.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发展呈现新特征 3.金融科技重点应用场景催生新导向 建设“金融强国”目标对金融科技提出更高要求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并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数字金融是基于数字技术的金融服务,主要依赖金融科技进行实施,金融科技可以说是数字经济在金融业的核心呈现形式。 金融科技成为金融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 金融科技引擎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五篇大文章 •数字货币 算力 大据数 人工智能 云算计 催生新质生产力 数字技术嵌入 •移动支付 •智能投顾助力 •智能风控 •智能客服 •…… •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聚焦金融业重大问题技术攻坚,推动金融市场主体也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让科技真正成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生产力 •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精准支持金融强国重点领域,更多将金融科技手段嵌入产品服务中,助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4 经济复苏在探索中前进,对金融科技应用提出新要求 政府出台多项促进经济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 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 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 促进 宏观政策精准实施 释放消费潜力 金融监管改革深度推进,金融科技发展面临新形势 金融监管体系进行深度调整 旧:一行两会 新:一行一局一会 要求 金融科技充分发挥政策作用 建立数字化监督模型 动态监管资金流向、用途 及时识别风险 1 金融科技更加强化对宏观政策实施的赋能作用,提升政策执行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国民经济和社会重点领域发展 •金融监管部门不断调整和优化货币政策 2 金融科技更加凸显对消费潜力释放的应用价值,加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金融监管职责的集中和统一,将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监管的全覆盖和一致性,提升监管效率 集中统一监管金融科技跨业态、跨市场、风险传导路径复杂的各类创新活动 •集中监管、简化层级、规范 •管理提高金融监管质效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 一行一局一会 2 机构监管与行为监管相结合,强化对金融科技的穿透式监管,筑牢风险防范措施 (1)创新服务模式,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打通金融机构与平台间数据•创新消费金融产品线 (2)服务更多长尾用户及新市民群体,释放消费潜能. •发挥消费金融特色•全方面切入消费场景 促消费监 侧 稳增长管 加强金融科技审慎监管,将所有创新活动纳入监管 建立“双峰监管”体系 强调对基本金融功能进行监管 促进金融科技行为规范,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穿透式监管,防止监管 套利 5 金融科技市场格局:发展定位更加明确,发展模式愈加清晰 头部金融机构:坚持科技引领战略,全方位地为同业机构输出科技能力,而且进一步从“科技输出”向“生态赋能”转变,跨领域赋能多行业。 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大型平台企业金融科技业务整改进入收尾阶段。 IT解决方案供应商:探索应用大模型等新技术为金融行业提供新的服务内容与模式,业务模式转向SaaS订阅收费的标准化模式。 金融科技投入:更加关注能效成果,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流共识 投入目标业务价值导向:提升投入产出比成为金融机构科技投入的关键目标,金融业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均从各个层面,推动业务价值导向的数字化转型投入能效评估。 投入方式转向精准投入:头部金融机构科技投入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金融机构科技投入的技术供给驱动在弱化,业务需求驱动愈加显著。 60% 40% 20% 0% 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伦理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规范化程度持续提升 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呈现出从通用到行业、从中央到地方、从监管层到机构个体的多维度架构。 金融科技行业规范化持续提升:“三法两意见”构成了我国金融科技行业规范的顶层设计,垂直领域政策法规满足场景化的金融科技规范化管理需要,行业组织及地方政府发布多项实施意见。 -20% 2020年2021年2022年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不同规模企业采购SaaS应用情况 (图片来源:阿里云峰会) 近三年国有六大行科技投入增速对比 《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金融科技应用以促进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为导向产业革命始于技术创新,成于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 打通金融资源供给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对接渠道,让金融更懂科技、更近产业。 金融业供给侧改革走向深入,金融科技应用价值更加凸显 金融科技引导金融资源配置绿色、普惠、科创等领域 优化资金结构,将资源精准投放到绿色低碳、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 提升资金融通效率,建立有效的征信评级和评价体系,增加对优质企业资金投放。 金融科技对产业金融与科创金融的重要价值凸显 产业金融服务 打造“金融科技+工业互联网”模式 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降低融资成本 科创金融服务 打造科创资本和特色金融服务 精准增强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可得性 加速金融客户管理个性化与精细化 金融服务正在加速从传统的单向销售模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 双向多维互动服务模式。 企业客户服务打造创新型的产业数字金融服务体系 个人金融服务助力个人用户的金融服务数智化升级 智能算力在金融业加速应用,算力布局成为数智化发展新焦点 数字原生理念逐步落地, 云原生、AI原生在金融业转型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金融业对智能算力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分布式技术架构转型、业务多元化发展等对算力的性能和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金融业算力的爆发式增长,架构灵活、高效调度、效能优越的智能算力服务成为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生产力之一 大型机构算力布局在整体战略中占更加重要的地位 大型金融机构探索持续建设先进的算力基础设施,纷纷构建更加强大的算力平台,探索更加智能、敏捷、安全的算力解决方案,推动算力与算法、数据深度融合,持续优化智能信用评估、客户筛选、风险定价、风险控制、投资顾问、保险精算等金 融服务。 云原生在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起到关键引领 作用,大型金融机构已深入应用。云原生分布式架构作为突破性的技术革新,已经成为部分金融机构核 心系统转型的趋势和方向。 AI原生应用更加注重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商业化,应 用前景受到金融等行业的普遍关注。在投资组合优化、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金融市场预测等环节均有 较大应用潜力。 我国算力规模不断提升。截止2023年6月底,全国算力总规模同比增长30%,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增长约45%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加快金融业应用新入口的探索 金融数据智能技术加速演进,助力数据价值释放 跃升新阶段发展理念 数据智能技术加速金融业务决策智能化 大模型技术变革为金融业带来新机遇 参数规模呈指数级增长,在金融级大数据量的知识问答、逻辑推理等任务上的准确性显著提升; 数据模态逐渐往多模态化发展,对金融业复杂文本图像的融合处理和分析能力进一步增强。 金融业积极推动大模型在各场景探索落地 基础大模型通过特定金融场景的数据喂养、提示工程和微调工程训练形成专业领域任务大模型赋能金融业; 智能助手、人机协同等成金融业大模型赋能智能客服、智能风控等环节主要形式。 金融业现代数据栈、数据编织和数据操作流程自动化等现代数据管理方法走进现实; 湖仓一体等新一代数字化平台进入融合一体化阶段。 数据要素流通和资产化方式逐渐丰富 金融机构尝试将低价值高风险的原始数据交易转变为高价值低风险的知识产品交易; 一些头部商业银行研究将数据资产列入无形资产二级科目进行核算,诞生了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数据资产证券化等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 金融业信息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多云多芯”呈规模化应用态势 分布式技术在核心业务系统进一步落地,金融机构更加关注系统稳定性 “多云”可充分发挥各云差异化优势,针对性支撑不同金融业务落地。 1 分布式技术在金融行业的覆盖范围和应用深度持续提升 1 支撑 跨云统一资源调度编排 金融业务快速落地 金融机构业务需求 •金融机构根据不同业务需求进行跨云的统一资源调度与编排,发挥各云平台差异化优势,支撑金融业务快速落地。 “多芯”多元异构兼容能力可有效避免单一技术路线局限性和单一产品依赖性,同时满足金融业多样化算力需求 2 导向 提供多云环境安全保障 向上 资源快速交付 “多芯架构” 灵活配置云资源 实现 向下 屏蔽底层环境差异 应用高效运营 •“多芯”为金融机构降低信创芯片技术路线分散、技术走向尚不明晰引入的技术延续性风险, •多芯架构能够兼容GPU、DPU等多样化算力,满足 日趋复杂的金融业务。 •分布式技术已逐渐从外围推进到核心,金融机构借助分布式技术模块化和分散等特性,不断提升核心业务系统的高效性、稳定性和敏捷性。 •从银行业来看,分布式技术在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省级联社、地方性城商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实践。 •证券、保险行业机构根据各自行业的业务特点,广泛应用中台以及云原生等技术推动核心业务系统转型。 金融机构更加注重分布式系统的稳定性能力提升 2 提升系统业务承载能力 引入系统复杂度 分布式技术引入 •分布式技术的引入使金融行业更加注重分布式系统稳定性能力建设。 增加系统不稳定因素以及运维难度 •引入可观测性、混沌工程等技术推动核心业务系统业务连续性以及稳定性稳步提升。 云原生安全 数据安全 开发运营安全基础设施供应 安全需求 链安全 . 金融领域信息安全需求多样化增强,安全防护体系化升级成为布局重点 01安全管理规范陆续出台,持续强化对网络和信息安全的体系化要求 金融领域信息安全从单一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需求转为复杂多变的叠加式安全需求 安全防护技术与金融业务需求全面结合,构建的立体化金融安全体系 金融领域安全服务化特征凸显,业务安全与连续性管理成为关注点 02安全企业提出“安全即服务”的防护理念,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安全服 务模式 金融机构提出要强化网络、终端、系统、应用及云基础设施等在内的 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提出要打造金融级的安全运营平台 量子计算冲击当前密码体系,后量子密码成为金融机构风险应对的关键抓手 政策指引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展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提升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提升金融领域密码算法抵抗潜在量子计算攻击的能力”。 技术路线方面 应对量子信息的威胁分为量子密码分发和后量子密码算法。 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持续演进,新特性将为金融创新打开发展空间 沉浸式交互技术的演进,支持金融业服务体验前所未有的升级 实时沉浸式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等新的技术的进化,带来小于1毫秒的时延、Tbps级的吞吐量,形成自然逼真的视觉还原,未来这些技术的落地,能够支持金融业推动真正的全息数字人、沉浸式服务的落地。 内生智能化的发展,支持金融场景全方位数字孪生的应用 未来移动通信融入普惠智能、自学习、自维护、数字镜像实体等技术,支持各行业从数字孪生到数字原生的发展,金融业拥抱这些技术,是建立高度智能化业务的基础。 千亿物联、空天地一体等全域化通信技术的支持,将大幅提升 “无处不在”的金融感知能力 5GAdvanced和6G都将空天地一体化通信作为主要趋势,同时无源物联等技术将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5G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