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德国商会]:创新,从中国走向全球——中国德国商会创新调查报告2022(英)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创新,从中国走向全球——中国德国商会创新调查报告2022(英)

创新,从中国走向全球——中国德国商会创新调查报告2022(英)

2022年德国商会创新调查 中国创新走出去 这份报告由中国德国商会与BearingPoint合作发布,得益于2022年2月至3月期间对中国德国商会386家会员公司进行的调查。创新调查是衡量在中国运营的德国公司创新现状、发展、挑战和机遇的重要工具,并对其进行量化。这是中国德国商会第三次针对创新主题进行的调查,但也是首次全国性分析,涵盖了中国德国商会会员公司的案例研究。该调查代表了在中国的德国商业界,并提供了有关本地创新活动的实际建议以及针对德国总部的战略。调查于2022年春季进行,因此很大程度上是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初期以及上海大规模封控之前完成的。这两者无疑会对长期的创新战略产生影响,而这些影响并未反映在本报告中。我们了解到,我们的会员公司关注去耦趋势,并通过本地化研发和调整关键技术以适应中国市场来作出反应,但这越来越成为一个在经济成功与政治框架条件之间取得平衡的挑战。 本地企业。2020年,中国政府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可持续性已成为中国消费者和公司的重要考量因素。新规定要求数据存储在中国境内,并对个人数据处理实施限制,这些都增加了公司IT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复杂性。在这一不稳定时期,创新使公司能够领先于市场并实现盈利增长。 现代中国消费者对新产品和服务持开放态度,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积极的变化态度。中国公司实施了快速将想法推向市场的概念,以满足特定的中国B2C和B2B需求。德国公司也采用了这一概念,认识到创新是确保持续竞争力并在中国市场实现未来成功最有效的工具。调查结果和案例研究还表明,中国的创新能力被用于为全球市场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机会感谢参与的企业成员对本研究的宝贵贡献,以及创新快照企业提供的详细运营情况说明。我们相信本次调查将为德国公司在华的创新活动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并指导商会未来在创新策略和项目上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支持德国企业在未来的创新活动中。 如调查所示,随着客户需求的上升,常常会遇到供应链中断、日益严格的监管规定以及不断加强的竞争优势。 马丁·克洛泽 中国德国商会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中国南方及西南地区 TundeLaleye 合伙人兼总经理毕博(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JensHildebrandt 中国德国商会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华北地区 MaximilianButek 中国德国商会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上海 CONTENTS 前言1 目录2 表3 执行摘要5 行动呼吁7 1中国市场的创新:司机与屏障 1.1创新驱动因素10 来自需求侧的创新动力10 监管对创新的影响14 来自供给侧的创新驱动力18 竞争环境19 关键发现 24 1.2创新障碍25 外部障碍25 内部障碍27 德国总部的支持29 关键发现30 创新快照-Fette压实31 2创新实践 2.1创新战略35 2.2创新形式38 封闭式创新38 开放式创新39 创新快照-HELLA41 2.3创新类型44 2.4创新方法45 主要发现46 关于调查47 附录53 联系人57 TABLEOFFigures CHAPTER1 图1.1P10 提高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是创新的主要动力 图1.12 机械/工业设备行业面临最激烈的竞争 图1.13 P20 P21 图1.2 技术趋势要求中国创新 P11 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德国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 图1.14 P21 图1.3 P12 德国企业在商务服务行业中在提供客户服务方 新能源解决方案是汽车/出行行业中突出的创新激励因素 面超越了本地竞争对手。 图1.4 P13 图1.15 P22 中型和大型公司比小型公司要求更多的技术创新 公司正在通过直销,客户服务和敏捷产品开发来响应“中国速度” 图1.5 与环境相关的法规要求德国公司进行创新 P14 图1.16 P23 图1.6 P15 商务服务业最大程度地适应中国的社交商务生态系统 与环境相关的法规更新是汽车/出行行业创新的重要方向 图1.17 P25 图1.7P16 缺乏外部合作伙伴和网络是最大的外部创新障碍 大型公司在应对数据本地化和数据保护要求方 图1.18 P26 面比中小企业反应更为积极。 图1.8P17 缺乏外部合作伙伴和创新网络对更多的小公司构成挑战 第6家公司在中国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负面影响 图1.19 人才不足是阻碍内部创新的首要因素 P27 图1.9 P17 Machinery/工业设备和商业服务行业正经历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图1.20 P28 图1.10 P18 人才短缺问题普遍存在于所有三个行业中,而德国总部对当地创新的抑制尤其挑战了机械/工业设备行业。 日益增加的成本相关问题正在推动供应侧的创新 图1.21 P29 图1.11 P19 德国公司在华最希望获得的支持形式是知识转 更强大的本地性能和更快的上市时间是本地竞争对手的优势 移和中国公司的创新自主性。 3来自中国的创新走向全球 图1.22 P29 关于调查 对中国公司自主创新的需求随着公司规模的增长而增长 CHAPTER2 图2.1P35 大多数德国公司正在中国扩大创新研发 图3.1 按行业分布的贡献者(精简版) 图3.2 按主要业务领域划分的贡献者分布 P48P49 图2.2 P36 图3.3 P49 新产品介绍的责任主要由德国总部和中国实体承担 按公司规模划分的贡献者分布 图3.4 P50 图2.3 P36 按部门划分的贡献者分布 当地实体的责任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加而增加 图3.5 按法律地位划分的贡献者分布 P51 图2.4 P37 在中国开展开发活动的公司表现出更强劲的收 图3.6 P52 入增长德国公司在中国的主要目标是进入庞大而快速 增长的市场 图2.5 P38 传统的内部研发是德国公司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创新形式 图3.7P52 公司在2021年经历了收入增长 图2.6 P39 德国公司将战略伙伴关系列为最重要的开放式创新形式 APPENDIX 图A.1P54 图2.7 P40 竞争对手不断增强的创新能力是中小企业创新 开放式创新专注于与公司紧密联系的合作伙伴 活动最强的驱动因素,而成本意识强烈的采购行为对大型公司创新活动的影响最大。 图2.8P40 大公司正在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积极的合作 图A.2 技术趋势要求中国创新 P55 图2.9 P44 所有创新类型都是普遍重视的,但实施程度不同 图A.3 知识产权保护正在影响中国的德国公司 P55 图2.10 P45 与创新成果或客户相关的创新方法受到大多数德国公司的推崇 图A.4 按行业划分的贡献者分布(完整版) P56 中国创新走向世界4 竞争-德国公司创新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是具有竞争力的全球创新枢纽。对于在中国运营的87%的德国公司而言,竞争对手不断增强的创新能力是最主要的创新驱动力。超过一半的受访公司认为,本地的中国竞争对手在建立和扩展本地研发能力(55%)、由本地团队驱动的研发流程(51%)以及新产品的市场推出速度和新服务(50%)方面更为强劲。尽管如此,大多数德国公司(86%)仍然认为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与本地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势。 响应中国市场竞争,79%的德国公司正在增强直接销售和服务,70%的公司正在进行灵活的产品开发,而63%的公司将产品开发relocating/relocating至中国。 成本相关因素正在从供需双方加速创新。从供应方来看,原材料成本上升(78%)、劳动力成本上升(74%)和关键材料短缺(63%)被列为最主要的动力因素。从需求方来看,成本意识增强的购买行为也成为推动创新的重要因素,被84%的受访者提及。 中国的监管环境对创新活动的影响 碳排放相关的罚则和激励措施是61%的受访者认为的重要监管驱动力,促使创新。在汽车/mobility行业,88%的受访者表示,新的能源解决方案是满足这些要求的关键技术革新。 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公司创新活动仍构成挑战。30%的企业在国外开发核心技术并在国内进行本地化调整,因此 保护创新活动免受知识产权侵权的影响。一半的受访者(51%)在进行创新时并未受到这些知识产权问题的影响。然而,在中国开展创新活动时 ,每6家公司中就有1家(16%)受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机械/工业设备行业,这一比例为21%。考虑到在中国持续创新的重要性,这一数字是相当可观的。 外部合作伙伴和网络不足是创新的障碍 知识产权仍令德国公司担忧,以创新为导向的合作存在风险;因此,封闭创新(类似于传统的内部研发)是受访者中83%的企业主要采用的创新形式。 然而,有三分之二(68%)的企业认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开展开放创新最为重要的因素。德国公司与与其组织关系密切的各方合作最为频繁:客户/消费者(69%)、供应商(41%)和商业伙伴(40%)。尽管中国生态系统内的合作伙伴创新非常 估值为64%,实施滞后:只有22%的受访公司将其付诸实践。 这与研究发现一致,即在中国运营的德国公司中有37%的企业面临的主要创新挑战是缺乏外部合作伙伴和网络。而对于被调查的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这一外部创新障碍更为重要(占49%)。 了解如何收购和转让是首要的内部创新壁垒 know-how获取是德国公司在华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创新障碍。这一障碍体现在妨碍创新的主要因素中,即缺乏足够的合格人员(77%),以及中国公司对知识的需求。 来自总部的支持。52%的中国企业请求德国总部的支持以进行知识转移和能力提升,而40%的企业则需要更多中国员工前往德国接受培训。 德国公司在中国扩大全球市场的研发 中国不仅是德国公司进行本地研究和开发的重要市场,也是全球市场的新兴枢纽。近半数受访者表示他们为中国市场在中国进行研发(研发比例分别为49%和52%)。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 在中国进行25%的研发(R&D)和33%的发展工作以服务于全球市场。此外,43%的德国公司要求在创新活动中给予更多的自主权,甚至有四分之一(24%)的公司希望中国的子公司能够进行全球研发活动。 呼吁采取行动:德国公司 为了跟上本地竞争,建立和/或扩大本地创新活动至关重要。这可以包括: 全球化您的本地学习:扩大对中国市场的学习范围,包括“中国速度”、数字化需求和技术手段 ,这可能为你在其他市场带来竞争优势。 加速:您的产品质量是前提和竞争优势,但更快的开发周期和市场投放速度是应对中国竞争对手的必要条件。 看看你的创新战略:本地竞争对手和德国公司对研发(R&D)的投资同样强劲,然而,本地竞争对手在研发能力和本地团队方面被认为更具优势。密切关注并进行深入分析,评估资源分配和投资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有选择地开发产品,以获得具有竞争力的上市时间:中国竞争对手在新产品的市场投放速度上更强。鉴于德国公司(尤其是中小企业 )大多数仍在国内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本地化开发将显著增强其竞争力。这一步骤需要在彻底的风险分析之前进行。 缩小当地专业知识差距:专注于加强本地专业知识和本地团队,使团队多样化。 进入有针对性的合作伙伴关系,作为应对创新挑战的可能解决方案:考虑选择性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增加在本地专业知识和人员、市场反 应能力和适应性方面的竞争力。 提高您的品牌知名度:增加您对本地客户的影响,并建立强大的雇主品牌以吸引本地人才。 与客户接洽:与您的客户共同开发您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直接和敏捷的销售跟上中国的速度:传统销售模式已过时。通过直接与客户互动来开发新的业务模式并增强营销创新。 在中国制定标准以确保子公司能够安全地进行技术知识和资源的交流与能力提升,同时大型企业应持续保持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数据安全标准,并审查相关知识转移的风险。 保护您的IP:知识产权及其保护是中国市场可持续增长的关键,确保您了解可用的知识产权保护工具。中小企业应重点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和数据安全。 升级您的风险管理:理解研发和知识产权本地化涉及的风险,谨慎评估潜在商业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