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其他方案]:2023年新型智慧园区项目建设方案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2023年新型智慧园区项目建设方案

2023-04-17-其他方案冷***
2023年新型智慧园区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编号: 2023年新型智慧园区项目 建设方案 项目编号:2023-XX-XX编制单位:XX市XX中心 编制日期:二〇二三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8 1.1建设背景8 1.2现状分析8 1.2.1园区经济向生态型转变8 1.2.2园区企业向高新型转变9 1.2.3园区管理向城市化转变9 1.3项目目标9 1.3.1智慧化提升园区吸引力10 1.3.2智慧化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11 1.3.3智慧化助力园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11 1.3.4智慧化顺应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趋势12 1.4项目内容(补充)12 1.5建设原则13 1.6现状分析14 1.6.1信息化配套设施及服务不够完善14 1.6.2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工作严重滞后15 1.6.3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缺乏有效抓手15 1.6.4园区综合管理缺乏智能化手段16 1.6.5节能环保新技术应用匮乏16 1.7总体需求分析17 1.7.1空间租赁17 1.7.2园区运营管理17 1.7.3园区安全18 1.7.4园区企业服务18 1.7.5园区公共服务18 1.7.6智慧商业18 第二章总体架构及技术解决方案19 2.1总体架构设计19 2.1.1总体架构设计19 2.1.2功能架构设计20 2.2物理架构20 2.3应用架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平台数据库设计24 2.4平台功能设计27 2.4.1智慧大屏27 2.4.2空间租赁31 2.4.3园区运营管理43 2.4.4园区安全48 2.4.5园区企业服务55 2.4.6园区公共服务57 2.4.7智慧商业59 2.5运行环境要求61 2.5.1网络和硬件设备平台86 2.5.2系统性能设计87 2.5.3相关的软件平台87 2.6运维应急预案91 2.6.1通信网络故障应急预案91 2.6.2不良信息和网络病毒事件应急预案91 2.6.3计算机软件系统故障应急预案91 2.6.4黑客攻击事件应急预案92 2.6.55.3.5机房设备硬件故障应急预案92 2.7安全控制防范92 2.7.1系统安全方面92 2.7.2网络安全方面92 2.7.3数据传输方面93 2.7.4信息安全层面93 2.7.5系统行为日志93 第三章项目难点及风险94 第四章项目实施计划96 4.1项目里程碑计划96 第五章项目实施方案97 5.1系统实施方法97 5.1.1需求调研工作方案97 5.1.2实施工作方案98 5.1.1上线试运行工作方案100 第六章人力资源安排102 6.1实施人员一览表102 第七章配置管理计划103 7.1组织机构和职责103 7.1.1成员和职责103 7.1.2配置管理组104 7.2配置管理工具、技术和方法104 7.2.1配置管理工具104 7.3配置管理库105 7.3.1配置库结构105 7.3.2配置库权限105 7.3.3基线配置项105 7.3.4其他配置项106 7.4文件命名与版本控制107 7.4.1文件命名规范107 7.4.2版本标识107 7.5变更管理108 7.5.1变更原因108 7.5.2变更流程109 7.5.3变更实施109 第八章质量保证计划111 8.1需求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111 8.1.1需求调研方案规划113 8.1.2编制需求调研模版121 8.1.3编写需求分析报告121 8.1.4需求评审会议121 8.1.5需求变更管理123 8.2设计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123 8.2.1概要设计123 8.2.2详细设计124 8.2.3数据库设计124 8.2.4用户界面设计124 8.2.5系统设计评审125 8.3开发实施的质量保证体系125 8.3.1组建开发团队125 8.3.2制定编码规范127 8.3.3程序开发127 8.3.4程序测试128 8.3.5程序管理128 8.4测试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128 8.4.1组建项目测试团队128 8.4.2制定项目测试方案129 8.4.3项目单元测试129 8.4.4项目集成测试129 8.4.5项目性能测试130 8.4.6部署环境准备131 8.4.7项目部署131 8.4.8项目联调测试131 8.4.9测试总结报告131 8.5试运行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132 8.5.1准备132 8.5.2组织培训132 8.5.3试运行检验133 8.5.4改进和完善134 8.5.5软件版本生成134 8.5.6试运行总结134 8.6项目验收的质量保证体系134 8.6.1准备134 8.6.2成立验收组织135 8.6.3制定验收计划135 8.6.4实施验收135 8.6.5填写验收意见135 8.6.6宣布验收结果136 8.7运维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136 8.7.1发起137 8.7.2评审137 8.7.3实施137 8.7.4验收137 8.8风险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137 8.8.1软件项目风险分类138 8.8.2项目风险应对策略143 8.8.3制定风险管理计划144 8.8.4项目风险评估方法149 8.9沟通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150 8.9.1工作汇报制度150 8.9.2工作会议制度151 8.10培训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153 8.10.1培训流程153 8.10.2培训方式153 8.10.3培训安排154 8.10.4培训目的155 8.10.5培训内容157 8.10.6意见反馈160 8.10.7效果跟踪160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建设背景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国内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背景下,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业的新形势下,聚集式发展产业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工作,园区是承载这一任务的主要载体,在已建园区继续转型升级的同时,大量新建园区不断涌现,园区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园区探索的探索新型工业话、城镇化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对于争夺高度产业发展要素、加快科技自主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民生体保障体系、打造园区独特品牌中具有关键意义;随着信息化走向更广泛、更深入、更智慧,信息化如何支撑园区发展战略、信息化如何应对园区核心业务的需求、如何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冲击等方面成为园区面临的共同课题。 1.2现状分析 1.2.1园区经济向生态型转变 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形成了企业聚集发展的态势,但是,我国的园区在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过程中,仅仅解决了产业“进区入园”,即只关注了产业的地理集中或产业集聚问题,而没有解决产业的链式发展和集群化竞争。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统一化、土地、环保政策趋紧,单纯依靠规模效益的粗放型园区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在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下,园区迫切需要改变园区内产业间、产业内部关联度低、配套性差、资源利用率低的状况,着力完善产业链和产业配套,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现行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尽量减少生产端的资源投入、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与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实现资源再循环。显然,在两型社会的要求下,建设“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型园区,促进产业的生态化和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 发展,是今后我国各类园区发展的大趋势。 1.2.2园区企业向高新型转变 在激烈的园区竞争背景下,园区的产业同质化竞争也日趋严重。从世界范围来看,产业链的附加值主要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在研发、设计、创新等上游领域和现代物流、展销服务等下游领域存在着较为丰厚的利润空间,而我国多数园区的产业体系都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 在竞争的压力下,为了抢占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端,园区内的企业日益增加研发投入,转变以往单纯生产制造的发展方式,向高新型企业演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保持竞争领先优势。显然,在园区“二次创业”的过程中,推动园区企业向高新型转变,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尽快占据科技制高点,促使园区从“制造”转向“创造”转变,是我国园区企业发展的趋势。 1.2.3园区管理向城市化转变 高水平的产业需要高水平的人才聚集。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园区内的人员日益增多,社会功能需求日益复杂,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生产生活环境,单纯以工厂为主导的园区很难成就高水平的产业集群。之前我国园区以发展经济为主,社会服务职能相对缺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园区必须摈弃单纯工业化的发展思路,转以城市开发的角度去看待园区。 在新的形势下,被征地农民的安置、社区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与完善成为园区未来在管理体制创新中的重要方向,管理机构必须将园区的发展纳入到城市/区域的整体空间规划中,承接更多城市功能的转移,并拓展新产生的城市职能。因此,在和谐社会的要求下,园区管理机构将更加注重满足社会功能需求,园区管理方式也将向城市化转变。 1.3项目目标 智慧园区建立一体化、多功能、方便、快捷的智慧管理平台,帮助企业更 好的利用园区,在企业一般人员直至管理层间通过平台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沟通。工业园区是指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的、在特定区域、集聚一部分同类型的企业,有着相同发展目标的企业群体,并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的特定地理区域,种类包括特色园区、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商务园区、生态园区、综合园区、产业园区等。 园区的管理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一般而言园区规模都比较大,领导者管理半径与管理纵深相应变大,做出准确决策的难度大大增加。从而园区需要在战略、流程、资源三个层面进行很好的配合。可以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区域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达到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效果。 1.3.1智慧化提升园区吸引力 随着园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国内各类成熟园区已经开始转型升级,新兴园区正借助后发优势力争实现弯道超车,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园区招商与服务对象已经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迅速转向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因为技术含量高、更注重绿色环保、雇佣人员素质较高,所以可以为园区以及地方政府带来更加优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同时,也对园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服务需求。 智慧园区建设,一方面可以提升园区内部的管理能力,增强园区在推动企业创新上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智慧园区建设,促进节能环保,可以改善园区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为园区内的企业服务,通过智慧的基础设施、智慧的政府服务、智慧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优良的创新、发展环境,消除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并适时的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支持。通过智慧园区的建设,把园区管理机构、园区企业、园区居民等园区内各方的优势资源加以整合并通过各种途径大力推广,为园区打造一个整体的优质品牌,可以显著提升园区对优质企业、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3.2智慧化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开发与积累,我国园区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2008年以来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措施,统一了内外资税率、明确了基准地价,规范了地方政策,这使得园区的政策、成本优势被严重削弱,同时国家严厉的土地、环境政策使得园区空间拓展、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依靠规模效益的粗放型园区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持续增大。 而信息化在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轻人员负担等方面,具有传统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信息技术创造先进的智能工具,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物质能量开发利用水平,开发新资源,改善产业结构,提高社会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使许多悲观难题迎刃而解,因此信息化是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高级阶段,而且可持续发展需求为智慧园区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新形势下园区迫切需要通过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智慧园区建设来破解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1.3.3智慧化助力园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