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油危与气候挑战:IEA成员国30年的能源使用》报告回顾了自国际能源署(IEA)成立以来30年间,能源效率及其他因素如经济结构、收入、生活方式、价格和燃料组合对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该报告揭示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发现。自1990年以来,IEA经济体中的能源节省速度放缓,相对GDP而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呈下降趋势。这表明1970年代的石油价格冲击及其引发的能源政策对控制能源需求增长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比1990年代实施的能源效率和气候变化政策更为显著。该报告为能源和气候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数据和洞察力,有助于制定利用能源效率和低碳燃料实现可持续未来的策略。
《国际能源使用30年:油危与气候挑战》着重分析了制造业、服务业、家庭及运输领域的能源使用情况,并从整体上审视了碳排放的影响。通过一系列图表和相关分析,报告详细探讨了各领域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自1973年以来,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减少了三分之二。石油在初级供给和最终能源需求中仍占主导地位,但其份额在所有领域中除了运输外均有所下降。制造业中石油消耗的大幅下降主要得益于转向其他燃料以及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大幅减少。汽车使用量的增长推动了石油需求的增长,尽管汽车引擎的能效有所提高,但车辆尺寸、重量和动力的增加限制了平均燃油效率的提升。
分析显示,自1973年以来,所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成就。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自1990年以来,IEA经济体的节能率和相对GDP的二氧化碳减排率均呈下降趋势。这表明1970年代的石油价格冲击和由此产生的能源政策在控制能源需求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比1990年代实施的能源效率和气候政策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该报告强调了加速能源使用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的迫切需要,并提出了在《节能家电:能源高效住宅的政策策略》和《运输节能与减碳排放》等近期IEA出版物中给出的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这些工作是在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克劳德·曼迪尔的授权下完成的,但并不代表IEA成员国的共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