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平安证券]:银行消费金融专题系列(一):于无色处见繁花,细分赛道大浪淘沙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银行消费金融专题系列(一):于无色处见繁花,细分赛道大浪淘沙

金融2024-09-06袁喆奇、许淼平安证券M***
银行消费金融专题系列(一):于无色处见繁花,细分赛道大浪淘沙

消费金融专题系列(一): 于无色处见繁花,细分赛道大浪淘沙 银行 2024年9月6日 强于大市(维持) 行情走势图 相关研究报告 【平安证券】行业半年度策略报告*银行*盈利寻底,红利先行*强于大市20240619 证券分析师 袁喆奇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0080003 YUANZHEQI052@pingan.com.cn 研究助理 许淼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3020012 XUMIAO533@pingan.com.cn 平安观点: 行业步入成熟期,细分赛道竞争加剧。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在历经近20年 的发展后已步入成熟期,我们以最主流的银行消费信贷口径衡量,根据央行披露,截至24年6月末国内消费信贷规模达到57.8万亿元,其中短期 消费贷款10万亿,消费贷整体2020年以来的复合增速水平为7.1%,相 较于2010-2020年间的复合增速下降了17个百分点。短期视角下受到弱需求和行业监管趋严的影响,业务规模扩张进一步放缓,根据央行数据,到今年6月末,我国短期和中长期消费贷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62%/+1.23%,绝对水平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在此背景下,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更趋激烈,但伴随过去10多年移动互联网发展,依托于线上各类场景的非传统消费金融服务供给方开始兴起,并对传统的以银行为代表的消费金融服务提供方带来新的挑战。从目前行业主流模式看,根据主要获客模式的差异,基本可以区分为以银行、传统消金公司为代表的线下模式参与主体和以互金平台为代表的线上模式参与主体。行业格局方面,商业银行(包含银行系消金公司)仍是消费金融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其他消金公司和互金平台聚焦商业银行无法覆盖的长尾客群。展望未来,行业竞争白热化背景下围绕线上场景的细分赛道和新兴的服务模式的转变值得关注。 线下业务模式:商业银行主导,加快线上渠道布局。从传统线下模式来看, 主要以商业银行以及“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为主,也是目前整个消费金融市场中最主要的参与主体。商业银行基于网点营销和部分“银行系”消金公司利用股东网点优势线下获客,通过“小而快”的现金贷或信用贷产品触达客户,聚焦线下“重资产”业务模式的金融机构通常拥有期限更长、笔均金额更大的贷款,但同时也会带来更高的获客成本。在此背景下,我们发现线上获客策略的更新和科技能力的投入成为了传统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破局方向。以消金公司为例,目前31家消金公司均开展线上业务, 所有消金公司均借助线上第三方引流方式获客,超过25家机构的线上第三方引流投放超过50%。客群的风险偏好使得不同主体的风控难度并不一致,例如消金公司整体资产质量风险略高于商业银行,我们根据8家主流 消金公司披露数据测算23年末平均贷款不良率高于上市银行平均个人贷款不良率1.23个百分点至2.44%。但同时也为消金公司带来更高的收益率和盈利水平,目前大多数消金公司的贷款利率通常在10%以上,部分甚至可以达到20%,头部消金公司ROE能力相对也更为突出,马上消金、招联消金和兴业消金23年ROE分别达到18.6%/17.7%/16.8%,绝对水平都处于较高位置。 风险提示:(1)政策推进不及预期;(2)宏观经济下行超出预期;(3)竞争加剧拖累企业盈利。 行业报 告 行业深度报 告 证券研究报告 正文目录 一、行业步入成熟期,细分赛道竞争加剧5 1.1消费金融市场迈向成熟期5 1.2群雄逐鹿,行业格局明晰7 1.3监管趋严,分类监管逐步渗透9 二、线下业务模式:商业银行主导,加快线上渠道布局12 2.1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市场主导地位突出,传统线下模式为主12 2.2消费金融公司:严监管态势明确,“银行系”主导地位突出14 2.3获客:关注场景建设能力,产品端发力“小而快”产品16 2.4风险:严监管背景下行业风险相对可控,资本充足率保持稳定20 2.5盈利能力:营收和资金来源单一,头部消金公司ROE更为突出22 三、风险提示24 图表目录 图表1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历程5 图表2中国居民杠杆率变化趋于平缓6 图表3居民杠杆率差距逐步缩小6 图表423年以来重点促消费和稳收入政策6 图表5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仍处低位7 图表6消费金融产业链格局8 图表7消费金融市场主要参与主体差异9 图表8消费金融行业监管政策9 图表9各类型主体监管要求差异10 图表1023年末上市银行个人信用卡和消费贷规模情况12 图表11线下基于网点的营销模式13 图表12商业银行线上贷款海报示例13 图表1323A和23H1上市银行零售不良率情况13 图表14消费金融公司重点政策14 图表15历年来新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数量15 图表16各省市拥有的消费金融公司数量15 图表17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仍占据主流地位15 图表1823年末消金公司资产规模16 图表19消金行业集中度16 图表20消费金融公司获客方式17 图表2123年末消金公司参保人数前十大公司17 图表22线下获客策略“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对比18 图表23中银消金不同类型贷款占比18 图表24兴业消金不同类型贷款占比18 图表25以招联消金看线上模式的发展19 图表26招联消金不同类型贷款占比19 图表27招联消金贷款用途19 图表28小贷公司数量持续缩减20 图表29小额贷款规模持续下降20 图表30主要消费金融公司不良率指标21 图表31主要消费金融公司拨备覆盖率指标21 图表3223年末主要消费金融公司资本充足率22 图表3323年末主要消费金融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22 图表34消费金融公司23年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22 图表35主要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利率23 图表36主要消金公司23年计息负债成本率23 图表37主要消金公司23年同业负债占比23 图表38主要消金公司23年净息差24 图表39主要消金公司23年ROE24 一、行业步入成熟期,细分赛道竞争加剧 从目前来看,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在历经近20年的发展后已步入成熟期,从规模来看,我们以最主流的银行消费信贷口径衡 量,根据央行披露,截至24年6月末国内消费信贷规模达到57.8万亿元,其中短期消费贷款10万亿,2020年以来的整体 消费贷复合增速水平为7.1%,相较于2010-2020年间的复合增速下降了17个百分点。短期视角下受到弱需求和行业监管趋严的影响,业务规模扩张进一步放缓,根据央行数据,到今年6月末,我国短期和中长期消费贷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62%/+1.23%,绝对水平处于历史较低位置。 在此背景下,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更趋激烈,尤其是伴随过去10多年移动互联网发展,依托于线上各类场景的非传统消费金融服务供给方开始兴起,并对传统的以银行为代表的消费金融服务提供方带来新的挑战。从目前行业主流模式看,根据主要获客模式的差异,基本可以区分为线下模式为主,以银行、传统消金公司为代表的参与主体和线上平台获客模式为主,以互金平台为代表的参与主体。行业格局方面,商业银行(包含银行系消金公司)仍是消费金融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其他消金公司和互金平台聚焦商业银行无法覆盖的长尾客群。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消金行业的竞争将更趋白热化,尤其是围绕线上场景的细分赛道,新兴的服务模式仍值得关注。 1.1消费金融市场迈向成熟期 消费金融指金融机构向居民个人提供的、以生活消费为目的的贷款产品和金融服务,我国自1985年发行国内首张信用卡以来,历经起步阶段(1985-2008)由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提供的服务人民银行征信体系覆盖的高净值和高收入人群的信用卡和抵押贷产品,初步试点阶段(2009-2014)中政策指引下先后在北京、上海、成都和天津等16个城市先后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程序,高速发展阶段(2015-2017)中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以大型互联网平台、支付平台为代表的流量平台纷纷入局消费金融业务,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推广至全国,放开消费金融市场准入1。17年至今,消费金融市场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多方面约束控制行业相关主体的展业过程。 图表1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原银监会、原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中国政府网、国务院监督管理委员会、平安证券研究所 1《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4)》,中国银行业协会;21世纪经济网 杠杆率增长斜率放缓,消费金融市场趋于成熟。除消费贷增速放缓外,我国居民杠杆率水平同样趋于稳定,我们拆分贷款久期来看,中长期债务杠杆率明显高于短期债务杠杆率,预计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比仍处高位。横向对标发达国家,按照居民贷款/居民可支配收入口径来看,我国居民杠杆率距离一线发达国家差距逐步缩小,截至2021年末,我国居民杠杆率为104.3%, 同期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居民杠杆率分别为97.2%/92.2%/126%。综合来看,消费金融市场经历多轮发展后,业务模式和行业格局趋于稳定,近些年来居民消费需求的低迷也一定程度压制了消费金融市场的扩张速度。 图表2中国居民杠杆率变化趋于平缓图表3居民杠杆率差距逐步缩小 中国居民短期杠杆率(%)中国居民中长期杠杆率(%)美国德国日本中国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2015 0% 155% 135% 115% 95% 75% 55% 35%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平安证券研究所 注:中国居民短(中长期)杠杆率=居民短期(中长期)贷款余额/ 当年按现价计算GDP; 资料来源:央行、BEA、wind、Ceic、平安证券研究所 注:居民杠杆率=居民贷款/居民可支配收入 政策持续托底有利于改善居民消费预期,经济转型过程消费贡献有望抬升。站在中长期角度来看,消费行业的重要程度正在提升,从政策角度看,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 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十四五计划中单列一章阐述“畅通国内大循环”市场,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规范发展消费信贷”,考虑到目前我国消费对于GDP的贡献程度仍然较低,中长期下政策效果的显现有望推动消费对于GDP的贡献,消费需求的回暖也有望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 图表423年以来重点促消费和稳收入政策 部门 文件名 时间 内容 发改委 《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3年2 月 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和条件,全面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培育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型消费。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2023年2 月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经营增效。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 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2023年9 月 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加强入境旅游工作、提升行业综合能力、保障措施 财政部、发改委 《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 2024年7 月 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发改委 《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 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 2024年6 月 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不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企业潜能。 中共中央、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 2024年3 到20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