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未知机构]:半夏李蓓PPT被曲解上传发言全文20240829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会议纪要/报告详情/

半夏李蓓PPT被曲解上传发言全文20240829

2024-08-29未知机构见***
半夏李蓓PPT被曲解上传发言全文20240829

发言的标题是:从历史比较看当前的中国 对于现在社会上传播的一些,将当前中国与古今中外历史阶段的若干不恰当比较,我提出了批评,认为都是有问题的。 我提出了两个更接近当前中国现实的比较乐观的案例,后续用大量的数据说明,存在一种可能:中国有比大家想象的都要乐观得多的前景,不仅实现资产价格重估,还可能实现国际博弈上大国地位的上台阶。 当场的很多校友都表示,听了我的发言之后有了更多的信心。 令我意外的是,现场的PPT图片被到处传播。被一些对社会悲观的人误解,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和恶意发挥。为了以正视听,我觉得有必要把现场的发言重新用文字呈现一下。 以下为发言:(全文在星球中上传,以下为重点节选)我先给大家两个新的案例,相似度更高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80年代初期的日本,大家之所以总去比90年代的日本,就是因为现在房价和股市都类似的大幅下跌了,中产阶级的感受,尤其金融从业人员的感受都很差。但其实这些事情在日本80年代初全都发生过: 70年代中期,日本的资产估值水平见顶。在全球高通胀环境下,名义价格弱化了调整的幅度,看实际价格或估值,调整是足够剧烈的。 从70年代的高点到80年代初,日本OECD实际房价指数下跌了30%,股市的市盈率从高点的40多倍PE跌到了20倍PE。 但是,这一段历史却被大部分人遗忘了。为什么呢?因为后来日本的经济指标和资产价格都重新创出了新高。虽然日本的经济增速本身没有再上台阶,维持了总量低增长的态势,但日本经历了一轮波澜壮阔的资产价格重估,房市和股市双双大涨,甚至泡沫化。 第二个案例,50年代初期的美国二战期间,美国的企业盈利增速维持高位,股票市场还是保持了正常的繁荣。1945年二战胜利后,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在20多倍pe。但往后看但美国人开 始面临一个中期直接的问题:二战时对外卖军火卖物资的经济增长模式不能继续了,后续经济增速确定性会下一个台阶。美国股市开始下跌。而1950年之后,美国的企业利润增速并没有重新加速,而是 如预期下台阶。但随着人们从恐慌中逐渐淡定下来,美国股市步入了长达10多年的重估牛市,PE从8倍上升到20多倍。 站在几十年后的现在,我们都知道:后来美国发生了什么,不仅实现了资产价格的持续大幅增长,股市的长期走牛,还实现了大国地位的再上台阶。 去执-无相 我给出这两个前景非常乐观的案例,并不是说我认为简单比较若干相似之处,就证明后续中国一定会实现类似的美好的结果。 我知道一切都有不确定性,任何事情只是一个概率。我也不是鼓动大家忽略风险和当前的困难,立刻向前冲。我当然也知道,即便若干年后,中国最终实现了资产价格的重估和大国地位的提升,中间的过程也会是非常波折的,路上的风浪是大的,很多人撑不到那一天,分享不了果实。 那我为什么要分享这两个案例呢?佛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相。 我不是大师也不信任何宗教,我只是喜欢阅读各种哲学经典并做一些思考,无论佛家,道家,周易 ,还是西方哲学大师著作。 我谈一下自己对相和无相的一些理解。 什么是相呢,可以理解为事物呈现出来的一种表面的形态。这里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相,一类是心 相。 物相,我理解就是一些表面的局部特征。 比如跟90年代的日本比,我们同样具备的一些资产价格下跌,居民去杠杆的特征,这就是物相。跟70年代的日本比,我们同样具备的一些产业升级制造业份额提升,城镇化率上升农民收入提升的特征,它也是物相。 心相,又是什么呢?我理解就是自己内心的情绪映射到对事情的看法。 身在某些科技行业的人,比如某个AI机器人公司的创始人,他的产品价格性能突出,价 格是美国同行的五分之一,他年纪轻轻被国家领导人接见,被母校请回去做演讲,被头部投资人追捧点赞(这不是我乱编的,我碰巧认识一位这样的创始人,前两天在他的朋友圈里看到的)。这位创始人春风得意马蹄疾,可能就会认为现在更像是70年代的日本,产业欣欣向荣,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这是他内心积极的映射。 刚才我们举了很多的例子,无论最早列出的那些社会上流行的比较,还是我后面给出的两个非常乐观的案例,其实都是相。它们都是表相,都是一个侧面,都不能够完全代表事物的本质。就像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的矛盾有特殊性,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 说回我为什么分享这两个案例。 如果按当前流行的各种不恰当的历史比较去推演,很多普通中产阶级,金融从业人员,几乎处于无岸的苦海,若干年是没有彼岸的。我希望让大家知道,存在一定的概率,我们的未来是美好的彼岸。有很大的可能,我們所处的并不是无岸的苦海,大家不需要绝望,不需要太过于消沉,可以 振作一些,快乐一些。 刚才讨论了去除执念,做到无相。那下一步呢,怎么到彼岸?有没有地图? 在资产价格的运行规律方面,学界和业内有非常多的研究和思考,我们自己也有框架和方法的总结 ,这里我不想说太多。因为现在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纠结于制度问题,纠结于大国博弈,纠结于国运,认为大国博弈如果出现不利局面,传统的资产价格分析框架就会不再适用。所以,今天重点讨论 大国博弈。 在研究大国博弈的道这个领域,有一些同行前辈做过非常好的尝试。 达里奥先生有一本书:《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网上也有他本人讲解的视频,更加精要一些。 他总结了决定大国实力的八个重要方面的实力,并且用核心量化指标来度量相关的实力,然后加权汇总得到一个大国实力曲线。 后验的来看,这个曲线比较靠谱的描绘了大国之间相对实力的变化,曲线的交叉点比较准确的匹配了最后竞争的结果。 曲线包括的8个方面实力分别是: 教育,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经济产出,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金融实力(体现为其资本市场的规模和重要性),创新能力和技术,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实力,军事力量。 大家可以发现2点:1,这八个领域的参数不直接包括与大家切身感受相更相关的中短周期的经济和价格指标,没有失 业率没有通胀水平,没有企业盈利波动,也没有房价。中短期的经济和资产价格波动,并不影响一个大国中长期的实力。除非这种波动坏到影响和破坏了上面8个长期竞争力因素。 2,这八个参数不包括制度性因素。参比国家里面,无论中央集权的皇权制度,封建君主制,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没有哪种制度会得到额外加分。 这也说明,究竟什么样的制度更好,这个问题其实是有很大的弹性范围和争议空间,没有绝对的答 案。 当代世界,大部分国家经济体制之间的差异,是左右幅度的差异,政策周期位置的差异,而不是黑和白的差异。当时的人们容易用过去一段时间的表现趋势外推国家的发展和制度的优劣,并对一些制度持有偏见和执念,常常是会误判的。 我不是说达里奥的这个体系和模型是绝对真理,绝对正确。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找到了若干可量化可横比,可纵向比较,持续跟踪的指标,客观的度量大国竞争的相对变化,已经很接近道的范畴。 所以,对于在苦海探索,想要到达彼岸的人们,这类的模型和体系,就是地图,是路标。 我认为达里奥的模型已经很好用很全面,暂时我们借用这个模型,来检查中国在这八个领域的核心指标,会发现:7个指标都还在继续上升,只有一个在下滑,就是资本市场(因为股市的确表现比较差 ,资本市场的相对规模相对重要性在走低)。 生产能力和贸易份额,我们已经超出了美国。 高校入学率持续上升,超越了所有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大学毕业生绝对数量超过了美国。上面说过,体现创新强度的全球知识产权申请数据,2023年中国69610件,排全球第一, 美国的55678件,日本为48879件。 军事投入仅次于美国,与其它国家拉开了差距。 中国在金融方面相对更弱一些,贸易结算份额低于美元,欧元,但也已经跟日元不相上下,关键指标依然在持续上升。 所以,参考达里奥的大国竞争模型,用8个领域的指标综合的合力来看,中国的大国相对实力依然处在上升的通道中。 结合上面讲过的80年早期日本的案例,50年代的美国的案例,虽然我无法给出确切的结论,虽然一切只是概率。但很明显,的确存在一种可能: 看10年-20年,中国不仅能实现资产价格的重估,还能实现国际博弈格局中大国地位的再上台 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