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JLL]:新能源发电行业及其市场化进程概览白皮书 - 发现报告

新能源发电行业及其市场化进程概览白皮书

公用事业2024-08-26李萍萍、汪依然、叶曼、林骏杰JLLf***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新能源发电行业及其市场化进程概览白皮书

目录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发展现状3 02 03 估值方法论及参数要点18已并网项目19在建项目21 投资机会及行业展望22 新能源发电行业及其市场化进程概览白皮书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发展现状01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和能源政策的进步,能源消费保持稳定增长,同时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比例也在逐步提升,以支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024年二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653GW,占可再生能源比重接近40%,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53.8%;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56万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1%。这一增长受到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增长也对能源消费需求产生了显著影响。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更为友好,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通过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如光伏电站、风电站、水电站等)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发电方式,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和可持续发展。此外,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如智能电网、电力数智化建设和新能源电力交易平台等,对于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也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动了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和物联网设备的大量建设和运营,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能源需求,但也通过优化能源使用提高了能效。伴随我国的电力结构改革,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处于供给与需求双增长的时期,市场参与者逐渐增多,有望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型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电力市场的能源结构已经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断增加,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中国电力市场正逐步向更加清洁、高效和智能的能源体系转型。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电力市场能源结构的当前状况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发电行业及其市场化进程概览白皮书 在用电需求侧,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1-6月全社会用电量约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9.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分区域来看,各区域全社会用电量均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华东、华北和南方电网区域起到主要拉动作用,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65%。 电力供给侧,据国网新能源显示(如下图),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3.35%。全国能源结构中太阳能发电和风电分别占21.72%和15.04%,是除火电以外占比最高的两者。预计到2024年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33.2亿千瓦,比上年增长13.7%,其中风电装机容量将达5.3亿千瓦,比上年增长20.0%,占总装机容量的15.9%;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4亿千瓦,比上年增长38.6%,占总装机容量的25.4%。从供应方面,新增发电装机保持快速增长,电力供应能力继续提升,为保障电力稳定供应提供了基本支撑。 在可再生能源持续接入电力系统的新形势下,电力供需平衡管理控制的思路和方向将调整为从供应和需求的双向平衡,到供应、需求和储存的三向平衡,从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的角度妥善平衡新能源电源、传统调峰和储能设施利用,在经济最优的前提下实现平衡。 新能源范围没有明确规定,通常指的是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对传统能源进行升级或替代的能源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核能、氢能、生物质能以及通过先进技术改进的化石能源使用方式。而可再生能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给出明确规定,指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我们同样收集并对比国内外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定义及范围。本文所述新能源发电行业以下图中“新能源(综合理解)”为准。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能源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能源结构已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尽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两个术语在日常讨论中经常被交替使用,但它们在范围上有着明确的区别。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迅猛。国家制定了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包括补贴、税收优惠等。随着技术创新,可再生能源的产量逐渐增加,成本价格逐渐下降,即便可再生能源补贴将逐渐退坡,也不影响可再生能源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选择。同时,电站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的趋势也在推动着可再生能源行业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迈进。 可再生能源的分类 生物质能 太阳能 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源。生物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太阳能是将太阳的光能转换成为其他形式的热能、电能、化学能,能源转换过程中不产生其他有害的气体或固体废料,是一种环保、安全、无污染的能源。太阳能发电的两种主要技术分别是光伏发电和聚光太阳热发电。其中光伏发电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其原理是当阳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板上时,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也称为光伏电池板)使得光能被其中的光伏电池吸收,电荷在电池内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海洋能 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利用一定的方法、设备把各种海洋能转换成电能或其他可利用形式的能量。由于海洋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因此是一种亟待开发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风能 风能是通过风力涡轮机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风力发电的两种主要技术分别是陆地风能和海上风能。 水能 水能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水电厂通常位于水体附近,利用水坝等导流结构来改变水流。发电量取决于水流的体积和高度或水头的变化,更大的水量和更高的水头产生更多的能源,反之亦然。 地热能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热发电厂通常利用井从地热资源中抽取热水,并将其转化为蒸汽,用于涡轮发电机。提取出来的水和蒸汽可以重新注入,使其成为可再生能源。 市场化进程先锋――新能源发电项目02 2024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同比增长24%,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8%。其中,水电新增499万千瓦,风电新增2,584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1.02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116万千瓦。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 源发电装机达到16.53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4.27亿千瓦,风电装机4.67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7.14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4,530万千瓦。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11.8亿千瓦,已超过煤电装机11.7亿千瓦。 从新能源仪表盘以及市场上交易的活跃度来看,得益于风力及光伏发电项目的高度标准化、高透明度、有效的定价机制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还是以光伏发电以及风力发电为主,市场主要交易类型为项目公司层面的股权交易。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及各类市场化路径。 由仲量联行评估咨询部旗下的GIS团队开发,该新能源仪表盘集成了全国各地新能源资源详细数据,能够为用户提供全面的项目概览和深入的数据分析。 欲了解更详细信息,请关注文末详细产品介绍。 光伏发电 行业分类01 光伏发电系统按照其建设规划位置,可分为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集中式光伏电站通常建设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较大的装机容量,一般在兆瓦级以上。这类电站通常选址在开阔且日照充足的地方,如沙漠、草原或空旷的农田,以最大化太阳能的收集效率。与集中式光伏 电站不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以>6MW为分界)通常安装在用户侧,如居民屋顶、工业园区或商业建筑上,装机容量相对较小,一般在千瓦级到百千瓦级。分布式光伏可以根据建筑结构和日照条件灵活设计安装,最大化利用有限的安装面积。 光伏发电企业的主要商业及运营模式02 运营模式: 商业模式: 完全自发自用模式:在此模式下,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电力完全用于自身用电负荷,不会被上网。这适用于用电负荷较大、持续用电或用电负荷稳定的情况,并需要安装防逆流装置,以避免电力反送到电网。 自主拥有模式:用电方自己购买、拥有和运营光伏发电系统。这需要更大的初始投资,但用户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能源管理合同模式(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EMC):在这种模式下,用户与光伏发电企业签订合同,由后者负责安装、运营和维护光伏系统。用户仅支付能源使用的费用,而不必拥有设备。此模式在中国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中较为常见。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能源管理合同协议中,通常甲方为房屋所有人,乙方为光伏发电企业。甲方将拥有的所有权完整的房屋屋顶转租给乙方,用于投资、建设、运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光伏电站所发的电能由甲方预先使用,实现企业节能降耗目标,剩余电能接入公共电网,电能的相关收益(包括电费收入、碳减排收益及政府补贴等)由乙方享有。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企业希望自售光伏发电(优先出售给企业用户),但有多余电量时可以上网销售。此模式需要考虑电网接纳能力和政策法规限制。用户需要申请政府的固定电价补贴。 全额上网模式:光伏发电全部上网,直接将全部电量出售给电网。此模式适用于用电负荷较小或无法消纳全部光伏发电量的用户。 风力发电 风电按照地理位置可区分为陆上风力发电与海上风力发电。其中,陆上风电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海上风电可分为固定式和漂浮式。 分散式风电 集中式风电 将 多 台 风 力 发 电 机 组 分散 布 置 在 各 个 风 能 资 源丰富的场地上,风能资源分 布 范 围 广 、适 应 能 力强、故障率低。 将 多 台 风 力 发 电 机 组 集中 布 置 在 同 一 风 能 资 源丰富的场地上,占地面积小 、维 护 成 本 低 、对 电 力系统支撑能力强。 漂浮式风电 利用浮体支撑风电机组,并 通 过 系 泊 系 统 固 定 浮体 ,使 其 能 够 在 深 海 区域稳定运行,不受水深限制,能够更好地利用深远海域的风能资源。 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市场化路径介绍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作为极具前景的可再生能源类型,正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绿色能源技术的进步和度电成本的下降,吸引了 大量资本的关注和投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进入资本市场的主要路径包括投资并购,首次公开募股(IPO),和资产证券化相关产品等。 01投资并购 交易方式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并购可以通过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企业的股权并购、资产并购等方式进行。投资并购活动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取得现成的生产要素(如自然资源、发电设备和技术、资本、人力资源和政策支持)、整合资源、 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投资并购完成后,投资主体可以迅速获取先进的发电技术,还能继承目标企业的运营经验和管理体系,可以有效降低磨合成本。 交易情况 近 年 来,中 国 风 力 发 电 和 光 伏 发 电 领 域 的 投 资 并 购 活 动 频繁。2023年风力及光伏发电行业并购交易数量为59笔,同比增长40%,已披露交易金额并购交易金额为133亿元,较2022年下降约9%;其中光伏电站更为活跃,占并购事件总量的69.5%, 并购金额的54.6%;多数已披露并购交易股权比例超过50%;在投资方中,国有企业仍是并购主导力量,近年来交易渐趋增长;私企投资交易热度稳中有升,多为并购电站及运营支持。 优势与风险 优势: 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