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乌克兰战争中的回应独特地体现在其对俄罗斯的政策上,这与其他主要民主国家以及美国战略伙伴的做法有所不同。尽管印度对莫斯科的战争感到不安,它仍然采取了审慎的公开中立立场对待俄罗斯。印度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大会及人权理事会的多次投票中都选择了弃权,反对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侵略行为,并到目前为止拒绝公开指责俄罗斯是危机的始作俑者。
印度的战略精英普遍认为,他们的外交中立本质上表明了一种“微妙的亲莫斯科”立场。这一立场与今天印度与美国在印太地区对中国侵略行为的共同对抗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对欧洲俄罗斯的极端侵略行为显得宽容。
印度选择不公开谴责俄罗斯的原因在于其利益考量。这包括避免因俄罗斯违反国际规范而做出公开谴责,而将重点放在危机带来的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上。印度呼吁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立即停止暴力和敌对行动、恢复外交途径并强调对话是解决分歧和争端的唯一途径。
印度的外交政策选择被描述为“战略上的模棱两可”,但实际上反映了新德里有意做出的选择。印度避免公开批评俄罗斯的决定并非出于对全球秩序完整性的抽象担忧,而是出于对其安全的现实考量。这主要是为了应对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双重威胁。印度认为,通过维持与莫斯科的友谊,可以防止中俄关系深化,并限制俄罗斯与巴基斯坦建立新的战略联系的可能性。鉴于两国都是印度的主要竞争对手,印度试图通过避免公开批评俄罗斯来遏制中俄关系的紧密程度,同时也防止与莫斯科的新联盟,后者对印度构成威胁。
印度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俄罗斯被视为印度的长期盟友,从1955年起就支持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主张,并在联合国安理会为印度争取过六次否决权。此外,印度也担心美国可能会成为不可靠的战略伙伴,因此在批评俄罗斯时持谨慎态度。最后,印度对俄罗斯的依赖性,特别是在军事装备方面,加深了其不愿以任何方式疏远莫斯科的决心。尽管印度在过去二十年中开始多元化其武器采购渠道,但俄罗斯仍然是印度获得武器的关键来源之一,尤其是在维护其大量俄罗斯原产军事设备所需的备件和支援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