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头豹研究院]:教育融合新趋势:国际学校如何引领全球化教育模式与文化多样性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 发现报告

教育融合新趋势:国际学校如何引领全球化教育模式与文化多样性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文化传媒2024-08-06俞润央头豹研究院机构上传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教育融合新趋势:国际学校如何引领全球化教育模式与文化多样性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教育融合新趋势:国际学校如何引领全球化教育模式与文化多样性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俞润央·头豹分析师 版权有问题?点此投诉 2024-08-01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 行业特征 行业分类 行业定义 发展历程 国际学校起初是指为居住在本国的外国侨民提供母语… 国际学校行业的特征包括:学校区域分布发展不均衡… 国际学校行业目前已达到4个阶段 按照教学需求的分类方式,国际学校行业可以分为如… AI访谈 政策梳理 行业规模 产业链分析 国际学校行业相关政策5篇 国际学校行业规模暂无评级报告 AI访谈数据图表 AI访谈 AI访谈SIZE数据 摘要国际学校是为3到18岁的本国和外国学生提供符合国际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的高端教育服务的学校。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籍员工进入中国,国际学校的概念正式创立,直至今日完善并发展至成熟期。留学从“精英家庭”的专属逐渐大众化,尽管受国际形势和政策变动的双重影响,国际学校增速有所放缓,但其基本盘依然稳定,且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渗透。同时,学生的留学目的地也从单一的英美国家转向多元化国家。本报告将从国际学校行业的分类、特征、发展历程,到国际教育的产业链布局、行业规模、政策梳理及竞争格局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度剖析。 行业定义[1] 国际学校起初是指为居住在本国的外国侨民提供母语教育的学校。近年来国际学校也发展为采用与国际教育体系融合的课程设置,以双语为教学模式,为3到18岁的本国和外国学生提供符合国际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的高端教育服务的学校。在为外籍子女提供教育的同时,民办与公办的国际学校可同时为本国学生提供国外教育课程和模式。 行业分类[2] 按照教学需求的分类方式,国际学校行业可以分为如下类别: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中国国籍学生双轨制国际学校,和中国国际学生单轨制国际学校;按照课程体系类型的分类方法,国际学校行业则可以分为:美国课程体系,英联邦课程体系,澳大利亚课程体系,和小语种课程体系。 行业特征[3] 国际学校行业的特征包括:学校区域分布发展不均衡;入行门槛高,受政府严格监管;海外办学呈增长趋势。 1学校区域分布发展不均衡 截至2023年8月,中国大陆地区已经获得认证的国际学校总数为970所。从城市的学校数量分布看,中国的国际学校主要集中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其中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国际化学校约占全国总国际化学校数量的34%。其中,上海和北京各有171所、154所国际学校。按照在校人数统计,2023年国际学校在校生总 人数约52万,其中仅上海便以8万余名的在校生人数居全国首位,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紧随其后。而发展较弱城市中国际学校只有较低的市场渗透率。 2入行门槛高,受政府严格监管 高额的投资成本、对师资的高要求与繁琐的国际相关机构认证和国际课程审核认证过程均显著抬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此外,开办民办国际学校还需要获得教育部门的审批,并接受严格的监管。教育部会对办学过程以及项目管理进行监督与管制,以确保教学质量和管理规范。 3海外办学呈增长趋势 近年来,政府积极推进海外中国国际学校的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作为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具体举措。在政策推动下,中国基础教育向海外发展的步伐加快,若干民办教育机构开办海外校区,进行品牌拓展,同时通过收购海外学校进行战略布局。例如,博实乐教育集团已在英国和北美拥有7所海外K12学校、1所艺术学院和3所语言培训机构及暑期学校。 发展历程[4] 中国的国际学校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在萌芽期,中国的国际学校开始出现,为在中工作的外籍员工解决了孩子的教育需求;在探索期,随着更多外籍人士进入中国,国际教育需求增多,很多知名国际学校由此创立;在高速发展期,国际学校的创办理念开始扩张,为中国国籍学生提供国际教育的学校日益增加,国际学校市场扩大;在成熟期,中国的留学趋势虽然有因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小幅波动,但始终在以上升趋势,留学已经趋于大众化和常态化。 萌芽期1980~1989 自改革开放之后,不断增加的国家与中国建交,外籍人员进入中国工作成为一种趋势,相应地产生了国际教育的需求。80年代初,中国的国际学校开始出现,如1988年深圳蛇口国际学校的成立,为到蛇口来工作的外籍员工解决了孩子的教育需求。 在国际学校的初创阶段,中国通过引进和发展国际学校,满足了外籍人员子女的教育需求,促进了教育国际化,不仅为中国吸引外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些国际学校的建立和发展也为国内教育体系引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动了教育改革。然而,这一时期的国际学校数量和质量仍有待提高,以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和国际教育标准的提升。 进入90年代,更多外籍人士来到中国工作,其子女需要接受国际化的教育。国际学校建校增长速度已明显加快,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国际学校也从无到有,平地起楼。从1994到2003年的十年间,累计有142所学校建成。北师大附中、广州碧桂园学校、大连枫叶国际学校、北京耀中国际学校等都是这段时期建立的。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更多外国企业和投资者进入中国,带来了大量外籍员工,对外籍子女学校的需求从而显著增加。所述知名国际学校如春笋般出现,不仅为在华外籍人员的子女提供了高质量的国际教育,也为中国本土学生提供了接受国际教育的机会,促进了教育的多样化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高速发展期2004~2009 部分公立高中开设了国际课程班来满足学生与家长对于国际学校的需求,截至2009年,中国有85个公立学校国际部,例如人大附中国际班便在这段时间建立。民办国际学校以其招生人数和招生范围的灵活性赢得了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截至2009年民办国际学校达到172所,超越了外籍子女学校的总数101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外交流的增加,中国家庭愈加希望通过国际教育为子女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国际学校的创办理念开始扩张。同时国家政策的逐步开放为国际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各类学校的数量同步增加,国际学校市场扩大。 成熟期2010~2024 2021年中国在海外高等教育机构留学的学生共102.1万人,数量居全球首位,且留学人数持续增长。自2018年起,以“一般员工”为代表的普通家庭在留学市场中的占比更是飙升至45%,占中国留学家庭的近一半。截至2022年,中国大陆地区的国际化学校数量达到了1,430所。其中公办学校国际部/班有426个,占比约为29.8%; 民办国际化学校数量高达838所,占比约为58.6%;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有166所,占比约为11.6%。 近年来中国的留学趋势虽有因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小幅波动,但始终在以上升趋势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普通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变高,留学教育的大众化、常态化趋势 上升明显。 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的上游包含提供国际课程的组织、国际教育认证机构和教材供应商,其中代表型主体有国际文凭课程组织、国际学校理事会和培生教育等。产业链的中游是各个国际学校,包含例如上海领科双语学校和武汉英中高级中学等。产业链的下游是有留学需求的家庭。具体来看,中游国际学校依靠上游国际课程组织提供的获得国外学府认可的全球课程来教授学生;国际教育认证机构同时为国际学校提供开办招生需要的合规认证;培生教育等公司则为学校供应不同类别的国际课程的对应书籍教材。而下游留学家庭则支付国际学校费用,为孩子达到接受国际教育和出国的门槛。[6] 国际学校行业产业链主要有以下核心研究观点:[6] 中国国际教育认证的国际学校增幅缓慢,师资力量仍需提高,对国际学校中外籍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资格审查将不可避免。 全国获得各类国际教育认证的国际学校数量在2022和2023年分别为949所和970所,两年的增长值分别为17所和21所。而据统计,中国国际学校的总数在2021年早已达到了1,304所,这意味着仍存在众多国际学校未获得各类国际教育认证。国内国际学校统计显示,硕士学历教师占比最高,超过本科学历教师的数量,仅有10%的中外籍教师为博士学历。虽然近年来对外籍教师的门槛提高,但从学历结构上,中籍教师仍高于外籍教师。另外,目前中国仅70%的国际学校要求教师拥有本国或国际教师资格证,还有近30%的学校对中外籍教师并无严格的教师资格证要求。 国际学校学生的留学国家选择趋向多元化,赴美留学需求不再增长,STEM领域仍是热门专业。数据显示,2022/23学年有28.9万中国留学生在美,占美国国际学生总数的27.4%。受公共卫生事件和中美关系的影响,中国在美留学生人数有所下降,从2021/22学年至2022/23学年稳定在约29万左右,与2019/20学年的峰值相比减少了约8万人,降幅达22.3%。另外,从2015/16学年以来,中国在美留学的学生中选择申请STEM专业的比例持续增加。具体而言,在2020/21学年,这一比例已超过60%,在2022/23学年进一步上升至62.5%,显著高于国际学生在美留学选择STEM专业的总体比例(55%)。[6] 产业链上游 生产制造端 国际课程组织、国际教育认证机构、教材供应商 上游厂商 产业链上游说明 从国际教育认证机构层面:中国国内通过国际教育认证的国际学校数量仅占70%,且认证数增幅缓慢,其中民办认证学校数占比超过一半。 全国获得各类国际教育认证的国际学校数量在2022和2023年分别为949所和970所,两年的增长值分别为17所和21所,而根据统计中国国际学校的总数在2021年已经达到了1,304所。在2020年全国907所获得认证的国际学校中,民办学校占比60%,超过半数,其次是占比29%的公立学校国际部和占比12%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国际教育认证过程的高难度、高要求和长耗时给国际学校的教育认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通过对比2016-2020年三类获认证国际学校的占比变化后发现,民办国际学校因此发展为了国际学校的主力。 从国际课程组织层面:不同于全球其他地区,中国国际学校主流三大课程中占比最高的是A-Level课程,其次是AP课程,IB课程市场占有率仅有18.5%。 根据课程市场占有率统计,中国国际学校中提供A-Level课程的占有率最高,为54.9%,其次是AP课程为43.2%,最后IB课程占有率最小,为18.5%。而全球范围数据统计显示,在提供高中阶段教学的国际学校中,35%的学校提供A-Level课程,其占比最高,其次是IB课程比重为28%,另外有16%的国际学校提供AP课程。由于IB课程的高压力和较大的考核难度,与A-Level近100%的超高通过率相比,IB的通过率较低。2019年IB DP全球通过率为77.81%,因公共卫生事件影响2020年与2021年分别提升至85.18%和88.95%;但在2022年该数字又下降至85.6%。随着IB让全球统考逐渐回归公共卫生事件前常态的努力,这一通过率还会进一步跌落。 产业链中游中 品牌端 国际学校 中游厂商 产业链中游说明 从国际学校学段分布层面:公立学校提供的国际教育大部分集中在高中阶段;民办国际学校高中数量最多,小学和初中数量相近,幼儿园数量偏少;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学段分布更为均衡,数量差异不 大。 在中国共有351所公立高中开设国际课程,但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提供国际教育的公立学校数量极为有限,分别只有10所和31所。此外,公立的国际幼儿园尚未设立。在民办国际学校中,高中数量为560所,小学和初中分别有433所和465所,幼儿园数量为196所,不及小学数量的50%。相比之下,外籍子女学校的学段分布较为均衡。尽管幼儿园数量最少,仅有104所,但与其他学段的数量差距不大。与公立和民办国际学校不同,外籍子女学校以小学和初中学段为主,高中数量相对较少,共有134所。 从国际学校师资力量层面:中国国际学校外籍教师准入门槛提高,薪资回归理性,求职竞争加剧,对国际学校中外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