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与关键数据总结
研报主题:
《欧盟与美国对中国贸易关系的审慎考量》
主要内容:
-
西方对中国的期望:
- 在21世纪初,欧盟和美国希望中国能够成为一个开放、现代化国际贸易体系的第三支柱。
- 希望中国逐步向自由市场和规则驱动的治理系统转型,最终实现某种形式的民主体制。
-
中国加入WTO的影响:
-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希望通过促进开放经济关系来支持经济增长和融入全球市场。
- 预期中国会通过开放市场、减少国有企业规模以及吸引外资等方式,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与欧美国家的互利共赢。
-
实际结果与挑战:
- 然而,实际情况显示,中国在加入WTO后并未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 中国共产党(CCP)继续主导国家机构和经济杠杆,导致经济系统内生性问题,威胁到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安全,以及欧盟和美国的利益。
-
中国政策的转变:
- 经济危机之后,中国转向通过政府控制的银行体系资助国有企业的扩张和基础设施项目,以维持经济增长。
- 这种做法导致了高债务水平和产能过剩,影响了未来向高附加值、消费者导向型经济转型的可能性。
-
政治与经济约束:
- 政治上,中共的控制力增强,限制了政治改革的进程,包括媒体自由度的下降和独立机构的压制。
- 经济上,大量债务积累,尤其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资源分配失衡。
-
对欧盟和美国的挑战:
- 欧盟和美国需要认识到中国贸易和投资政策带来的威胁,并采取措施保护自身利益。
- 包括限制在中国的战略行业(如电信、能源、交通)的外国所有权或控制,建立有效的外国投资审查机制,特别是针对能源、运输、通信、金融和国防领域。
关键数据:
- 2015年,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及企业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283%,其中约75%的债务自2008年以来累积。
- 中国在全球钢铁、铝、混凝土、平板玻璃和化学品等多个关键产业中生产量占比超过50%。
结论:
本研报强调了欧盟和美国在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时的谨慎态度,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经济和政治系统的全面控制导致了经济体系的内在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和安全,也对欧盟和美国构成了挑战。因此,欧盟需要发展有效应对来自中国贸易和投资政策威胁的策略,包括实施更为严格的外国投资审查制度,以确保其利益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