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外交与乌克兰战争:走向分裂的国际市政主义?》
在当前全球政治局势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乌克兰战争对国际市政主义构成了挑战,威胁到其作为一个独立、和平力量的存在,可能使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失效。
自俄罗斯军队入侵乌克兰以来,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拉丁美洲的城市都以强烈谴责这一不可接受的侵略行为的姿态,坚定地站在反对战争的一方。这些城市通过点亮标志性建筑、组织大规模示威以及支持政治声明等方式表达其立场,如由马里乌波尔和格但斯克市长发起并获得超过百个城市市长支持的政治声明,呼吁欧盟国家及机构加大努力制止战争。
然而,在全球政治极化背景下,乌克兰战争加剧了国际市政主义面临的风险,即可能出现的集团对抗可能导致其解体。这不仅会中断自二战以来市政主义在促进和平进程中所取得的进步,而且会使它在全球范围内失去作为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应对包括乌克兰危机在内的各种全球性挑战。
在最近几个月内,欧洲和美国的城市间外交活动异常活跃。例如,鹿特丹市长向双城之一圣彼得堡的市长发出抗议战争的信件,这反映了二战期间两座大都市遭受破坏的历史背景。其他城市,如格拉斯哥、卡尔斯鲁厄、芝加哥和东京,取消了与俄罗斯伙伴城市的联合活动计划,并暂停了俄罗斯城市在数字权利城市联盟中的成员资格。普拉提、华沙、布达佩斯和布拉迪斯拉发领导的“自由城市协定”致力于协调接待数百万逃离战争的难民,数百个城市正在动员资源并为乌克兰城市提供援助。
然而,俄罗斯及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南非和塞内加尔)的情况截然不同。俄罗斯市政主义,特别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大城市,完全支持普京政府及其政策。中国的城市和伊朗、印度、南非和非洲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也采取相似立场,强调和平与反对制裁,同时批评北约和西方国家对这场不确定后果的冲突负有责任。它们表示对难民的支持,同时也指出欧洲和美国忽视了由西方国家引发或被认为次要的冲突中受苦他国难民的情况。
在当前全球政治高度分化的背景下,乌克兰战争将国际市政主义置于面临集团对抗破裂的风险。这不仅意味着倒退了一百多年来的道路,而且剥夺了城市自二战以来展现的促进和解潜力。在这一情况下,如联合国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发起的“市政和平会谈”等举措值得欢迎。巴黎和柏林等城市虽然低调,但仍能维持与俄罗斯伙伴城市的关系,这是必要的。探索减少紧张局势、为重建铺路的对话形式至关重要。国际市政主义无法影响战争进程,但应呼吁和平、接纳和保护难民,并为重归和解提供渠道。只有在团结一致和搭建桥梁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分裂成集团的市政主义将不再对国际社会产生影响,并面临退出解决问题行列的风险,而这些问题远远超出了乌克兰战争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