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碳”索系列(七): 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 前瞻性产业研究 2024年8月5日 证券分析师 陈骁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6070001 CHENXIAO397@pingan.com.cn 郝博韬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1110001 HAOBOTAO973@pingan.com.cn 石艺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4070003 SHIYI262@pingan.com.cn 8月2日,国务院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 平安观点: 《方案》强调分步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 碳排放双控是指对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进行双重控制的新机制,有利于树 立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的鲜明导向。《方案》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设立了三个层级目标:从短期看,《方案》要求到2025年前,进一步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为十五五时期全国范围碳排放双控奠定基础。从中期看,《方案》要求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为主、总量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健全重点用 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标识认证制度,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从远期看,《方案》要求碳达峰后实施以总量为主,强 度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同时要求建立碳中和目标评价考核制度,推动碳排放总量稳中有降。具体而言,可分为行业、企业以及产品三个方面来看: 行业方面:建立碳排放监测预警管控机制,促进低效企业设备转型 从行业方面看,《方案》建立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监测预警管控机制,或将有效促进低效行业企业设备转型升级。《方案》提出“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 型,以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工业行业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为重点,控制企业碳排放量”。一方面,这一举措将促进传统高能耗、高碳排放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推动传统行业企业老久设备换代升级,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实现企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另一方面,该举措也可以帮助传统行业高效能企业解决因限电限产等因素造成的生产限制。 企业方面:发挥市场机制调控作用,推动履约企业节能降碳 从企业方面看,《方案》提出发挥市场机制调控作用,或将推动燃油、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等行业高碳减排。2024年7月2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止2023年底,纳入碳市场重点排放企业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目前,虽然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展显著,但第一阶段纳入企业类别仅为火电,企业覆盖率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企业的40%,仍有很大完善空间。《方案》要求,“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调控机制,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探索配额有偿分配机制,提升报告与核查水平,推动履约企业减少碳排放。”扩大行业范围,纳入更多企业,可以有效提升碳市场活力,发挥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可以促进更大范围的高碳排放企业降碳控碳,推动燃油、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等多类高碳排放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另一方面,大量高碳排放权需求企业进入市场短期会带动碳排放权价格上涨,或将提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和碳排放权需求量,带动碳排放权价格上涨,带来一定投资机遇。 行业报 告 行业点 评 证券研究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前瞻性产业研究·行业点评 产品方面: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有望带动绿电需求增长 从产品方面看,《方案》提出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有望带动绿电需求增长。近年来,在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政策持续发布和我 国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碳足迹已成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的需要日益迫切。对具体的产品而言,碳足迹是指其生命周期内,包括原料获取、生产制造、储存运输、销售使用以及废弃到回收全过程碳排放量的汇总。此前,我国已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强调碳足迹管理体系的统一和规范化建设。我们认为,在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下,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或将大幅提升企业减少碳足迹的紧迫程度。而绿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趋近于零,提高水电、风电及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是企业降低产品碳足迹的重要手段。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有望带动绿电需求增长,绿电溢价也有望显著提升。 风险提示: 1)政策推进进程尚不明确,存在程序推进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2)碳排放核算及绿色标准体系建设仍存在技术难度,设立进度可能不及预期; 3)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具体实施细节可能进一步修改,导致绿色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2/3 平安证券研究所投资评级: 股票投资评级: 强烈推荐(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市场表现20%以上) 推荐(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市场表现10%至20%之间)中性(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相对市场表现在±10%之间) 回避(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市场表现10%以上) 行业投资评级: 强于大市(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强于市场表现5%以上) 中性(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相对市场表现在±5%之间)弱于大市(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弱于市场表现5%以上) 公司声明及风险提示: 负责撰写此报告的分析师(一人或多人)就本研究报告确认: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公司研究报告是针对与公司签署服务协议的签约客户的专属研究产品,为该类客户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辅助和参考,双方对权利与义务均有严格约定。本公司研究报告仅提供给上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未经书面授权刊载或者转发的,本公司将采取维权措施追究其侵权责任。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您在进行证券交易时存在赢利的可能,也存在亏损的风险。请您务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条款: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平安证券研究所电话:4008866338 深圳上海北京 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5023号平安金融中心B座25层 上海市陆家嘴环路1333号平安金融大厦26楼 北京市丰台区金泽西路4号院1号楼丽泽平安金融中心B座2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