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金证券]: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9期):新型城镇化的三大脉络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9期):新型城镇化的三大脉络

2024-08-02秦泰华金证券杨***
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9期):新型城镇化的三大脉络

2024年08月02日 宏观类●证券研究报告 新型城镇化的三大脉络 定期报告 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9期)投资要点本周焦点:新型城镇化的三大脉络。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重心和目标导向是什么?如何统筹新型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国务院7月31日公布最新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给出了系统性回答。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活跃城镇化提升的人口基础增量。把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速度作为解决城镇化总量提升问题的首要任务,充分诠释了“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的以人为本导向的本质要求。城镇化的一种模式是鼓励超大特大城市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即鼓励现有较为发达的城镇化区域进一步集中人口。优势是能够通过各类政策要素的进一步倾斜,带动先进产业链的点状突破;同时也存在城市人口过载、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过高、分配不均衡的分化进一步扩大而导致总体内需增长空间受限的结构性缺陷。另一种模式是在经济内部实现有序的产业转移和承接,一方面动员非城镇化的农业人口将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向工业化地区的城镇化市民模式,另一方面鼓励现有的先进产业链集中的城镇化较为发达地区将成熟产能向低能级城镇地区逐步逐层转移,也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选择。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承载产业转移和吸纳农业人口的枢纽。“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在强调培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引进”,“促进产业园区提级扩能”则明确提出推动同质低效园区整合升级,鼓励引入专业化运营主体,以更好地提升土地和产业基础设施等要素的组织效率;“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多项具体要求相对应,都旨在拓宽新市民的就业行业领域可选范围,提升职业技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强调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潜力地区作为承载产业转移和吸纳农业人口的枢纽性节点的关键定位。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疏解压力提升效率。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只有从要素的向内集中转变为产业向外辐射带动,才能疏解人口密度过大所带来的城市过载和地产价格过高等对于居民合理消费需求的抑制问题,推动发展较好的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市镇梯次协调发展,疏解压力并提升产业进一步向尖端寻求突破的效率。“提升城际通勤效率”,直至超大特大城市因过度集中优势的人力资源、人口密度过大而导致的生产组织方式时间效率低下的问题。“强化产业分工协作”,明确要求超大特大城市聚焦核心功能定位,较为成熟的“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等非核心功能”要“有序疏解”至周边中小城市,后者则鼓励主动承接功能转移,才能形成超大特大城市作为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龙头,周边中小城市产业梯次分布的“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配套的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市场一体化建设”和“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两项任务,则分别从产业和企业再布局便利性和都市圈教育医疗社保资源的流动性提升的角度对都市圈的新发展方式进行制度支持。国内外经济追踪:新房销售持续降温,美国劳动力市场大幅降温。本周国内30大中城市及一二三线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步加速回落,汽车消费再度拐头向下;美国劳动力市场大幅降温,制造业PMI大幅回落,生产指数降温幅度更大。A股建筑装饰涨幅最大,电力设备板块跌幅较深;中国国债收益率普遍下行,中美10Y利差收窄;日元汇率大幅上涨,美元指数跳水,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双走高。 风险提示:房地产市场改善弱于预期风险。 分析师秦泰 SAC执业证书编号:S0910523080002qintai@huajinsc.cn 报告联系人周欣然 zhouxinran@huajinsc.cn 相关报告美联储、日央行7月决议分析-强降弱升,美日央行决策背离合理么?2024.8.1需求削弱生产信心,财政加码期待见效——PMI点评(2024.7)2024.7.31政治局会议解读:政策要更加给力,提振消费为重点2024.7.30成本营收同降的利润改善——工业企业利润(2024.6)2024.7.27美居民消费重新走强,日汇率干预或又失效——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8期)2024.7.26 内容目录 本周焦点:新型城镇化的三大脉络3 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活跃城镇化提升的人口基础增量3 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承载产业转移和吸纳农业人口的枢纽4 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疏解压力提升效率5 国内外经济追踪:新房销售持续降温,美国劳动力市场大幅降温6 华金宏观-全球宏观资产价格综合面板(GMAPP)9 图表目录 图1: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三角循环机制4 图2:30大中城市及一二三线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与疫情前数年均值之比(%)6 图3:乘用车批零累计同比(%):汽车消费持续表现不佳6 图4:新能源乘用车批零累计同比(%)6 图5:菜价果价30DMA同比(%):本周跌幅继续收窄7 图6:猪肉价格同比(%):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小幅回落7 图7:伦敦金现、LME铜:黄金反弹、铜价持续降温7 图8:原油价格:布油价格小幅回升7 图9:美国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维持在较高水平(千人)7 图10:美国原油库存量持续下行7 图11:美国制造业PMI:回落至近8个月以来新低8 图12:发达经济体实际GDP同比:日本大幅降温8 图13:核心CPI(%):欧元区7月核心HICP持平于2.8%8 图14:东京核心CPI同比:大幅回落至1.5%8 图15:全球股市:本周美欧股指大部分下行,A股科创50涨幅靠前9 图16:沪深300及申万一级行业涨幅对比(%):本周A股建筑装饰涨幅最大,电力设备板块跌幅较深9 图17:标普500及行业涨幅对比(%):本周美股公用事业板块领涨,IT板块跌幅较深9 图18:美国国债收益率变动幅度:本周美债收益率普遍下行10 图19:中国国债收益率变动幅度:本周中国国债收益率再度普遍下行10 图20:本周中国国债短端收益率下行约7BP(%)10 图21:中美10Y利差有所收窄(%)10 图22:10Y国开债与国债利差有所扩大(%)11 图23:3Y信用利差较上周持平,1Y信用利差小幅收窄(BP)11 图24:美联储本周资产规模继续减少(USDbn)11 图25:主要央行政策利率(%)11 图26:全球汇率:日央行加息缩表,日元汇率大幅上行11 图27: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走高11 本周焦点:新型城镇化的三大脉络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重心和目标导向是什么?如何统筹新型工业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国务院7月31日公布最新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给出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性回答。今天我们对这一重要的行动计划进行深度分析和解读。 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活跃城镇化提升的人口基础增量 城镇化分为总量提升和结构升级两个层面,《计划》首先提出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把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速度作为解决城镇化总量提升问题的首要任务,充分诠释了“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的以人为本导向的本质要求。城镇化的本质是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向工业化。工业化的本质是通过技术进步、专业化分工、各类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和土地)组织形式的创新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并通过分配机制形成新的城镇居民需求,与专业化生产之间形成实体经济的动态供需循环均衡。因此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乡村振兴、要素市场化、国内大循环和区域协调发展事实上处于同一个经济战略发展框架的系统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的城镇化政策导向意味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一种模式是鼓励超大特大城市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即鼓励现有较为发达的城镇化区域进一步集中人口。通过加剧人才、技术、土地、资本等各方面要素的激烈竞争,引导现有的具有一定相对优势的产业获得内生性增长。这种模式的优势是能够通过各类政策要素的进一步倾斜,发挥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的较发达区域的相对优势,带动先进产业链的点状突破。但同时这种模式也存在政策空间使用效率衰减、城市人口承载能力有限人口过载、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过高、分配不均衡的分化进一步扩大而导致总体内需增长空间受限的结构性缺陷。这种模式更适用于人口较少的小型开放经济体的产业赶超发展阶段。 另一种模式就是在经济体内部实现有序的产业转移和承接,一方面动员非城镇化的农业人口将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向工业化地区的城镇化市民模式,另一方面鼓励现有的先进产业链集中的城镇化较为发达地区将成熟产能向低能级城镇地区逐步逐层转移。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同步再平衡,力图降低农业转移人口的新增生活成本,并提升企业要素组织效率,实现可持续的相对较快的城镇化。此种方式的优势是居民分配差距不至于快速扩大,从而城镇化的可持续性提升,相对劣势是短期迅速推动城镇化加速的可能性也有所下降。 《计划》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从而选择了上文所述的后一种城镇化发展模式,充分诠释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首位的总体要求。从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的六大重点任务来看,从提升产业基础创造就业岗位、放松落户限制、健全公共服务社保教育保障房配套等三方面力图形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新的实体经济供需循环关系,强调城镇化逻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图1: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三角循环机制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华金证券研究所 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承载产业转移和吸纳农业人口的枢纽 将城镇化率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区域定义为潜力地区,通过四项重点任务,打造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和工业化相对发达地区成熟产业转移的连结区域和枢纽节点。《计划》提出努力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意味着新一轮新型城镇化政策希望改变长期以来多数农村户籍人口进城务工集中于地产基建工程建设领域而导致的人口流入流出城镇地区的潮汐性模式,因为这种模式下进城务工的农业户籍人口难以对已经工业化的城镇化区域的供需大循环形成稳定的夯实作用。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要从现状的限制和困难之处着手。对于现非城镇户籍人口来说,一方面掌握的能够稳定在工业部门就业的劳动技能相对短缺,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完善打开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和家政服务等用工紧缺行业的技能水平,这一点在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部分已经有相应的政策安排;而另一方面,过去较长时间各大中小城市中就业机会最多的领域就是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所带动的建筑业,而更具有地域稳定性特征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实际上在多数中小城市都显得较为薄弱,也就是说多数中小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本身也比较薄弱。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大幅提升城镇化率比较低但同时人口规模又相当大的这些潜力区域的产业基础以及对应的新增城镇化人口吸纳能力。 《计划》提出的第二个主线脉络,即“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正是沿着这样的核心逻辑所展开。四大重点任务中,“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在强调培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引进”,“促进产业园区提级扩能”则明确提出推动同质低效园区整合升级,鼓励引入专业化运营主体,以更好地提升土地和产业基础设施等要素的组织效率;“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多项具体要求相对应,都旨在拓宽新市民的就业行业领域可选范围,提升职业技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强调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潜力地区作为承载产业转移和吸纳农业人口的枢纽性节点的关键定位。 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疏解压力提升效率 第三条主线脉络主要聚焦于城镇化的结构优化层面,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明确要求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只有从要素的向内集中转变为产业向外辐射带动,才能疏解人口密度过大所带来的城市过载和地产价格过高等对于居民合理消费需求的抑制问题,推动发展较好的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市镇梯次协调发展,疏解压力并提升产业进一步向尖端寻求突破的效率。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的第一项重点任务就是“提升城际通勤效率”,直至超大特大城市因过度集中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