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平安证券]:宏观动态跟踪报告: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解读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动态跟踪报告: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解读

2024-07-19钟正生、张璐、常艺馨、范城恺平安证券起***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宏观动态跟踪报告: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解读

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解读 改革续航 宏观经济与政策 2024年7月19日 证券分析师 平安观点: 钟正生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 S1060520090001  ZHONGZHENGSHENG934@pingan.com.cn 张璐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22100001ZHANGLU150@pingan.com.cn 常艺馨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22080003CHANGYIXIN050@pingan.com.cn 范城恺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23010001  FANCHENGKAI146@pingan.com.cn 2024年7月1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 词频:备受关注的改革议题。纵观会议通稿,“改革”出现53次,成为第一热词,为三中全会定下积极变革的总体基调;“中国式现代化”出现22次,各领域的改革任务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作为首要任务的“发展”出现 42次,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增加5次。“经济”、“市场”则分别出现22次和 13次,分别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减少12次和9次。可见,新阶段的发展不再仅是外延式“量”的扩张,而要转变为内涵式“质”的提升。这也体现在,“科技创新”和“保障民生”两方面相关词频明显增长。 对比:重点任务的调整进阶。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并提出“到二〇二九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体现出更强的改革决心。教育、科技、人才,在本次会议中被放置于靠前位置,紧跟“高质量发展”,而十八届会议并未单独强调三者的关系。宏观调控和政府治理方面,十八届会议分两段、比较详细地从政府职能和财政两个角度进行具体部署;而本次会议的部署站位更高,提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方面,十八届会议具体部署如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本次会议进一步将城乡视为有机的整体进行部署,提出“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等。 信号:对经济政策的启示。按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未来五年宏观调控思路可能将体现四大特点:一是,更加注重“治理”。新提出“聚 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这涉及如何具体落实党对科技、金 融、财政等重大经济事项的领导,需要从机构改革、战略规划、统筹协调上形成明确机制,在此基础上切实做到“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二是,更加注重“公平”。一方面,“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政府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城乡 之间、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要素平等、司法平等,明确提出“缩小城乡差别”,共同富裕仍是经济发展侧重点。三是,更加注重“安全”。其一,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角度,可能需要保持适度的产能冗余,对物价水平 有一定压制作用。其二,从重点领域防风险的角度,宏观调控政策或将避免大开大合,大力度政策刺激需要内外部更严峻的触发条件。其三,从应对外部风险的角度,强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上逐渐对齐国际标准。通过主动融入全球经济,应对中美经贸逆风。 四是,更加注重“质量”。党的二十大提出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 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这单纯依靠经济增速提升难以达到,还必须依托于价格和汇率的抬升。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的突围,则是人民币走向长期升值的根基。 风险提示:对政策学习理解不到位,海外经济金融风险超预期,国际地缘政治局势不确定等。 宏 观 报告 宏观动态跟踪报 告 证券研究报告 2024年7月1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从这份简报中可以一窥本次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图表1二十届三中全会词云图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国政府网,平安证券研究所 一、词频:备受关注的改革议题 会议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纵观会议通稿,“改革”出现53次,成为第一热词,为 三中全会定下积极变革的总体基调;“中国式现代化”出现22次,各领域的改革任务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会议强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次会议通稿中,作为首要任务的“发展”出现42次,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增加5次,均为“高质量发展”的表 述。“经济”、“市场”则分别出现22次和13次,分别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减少12次和9次。可见,新阶段的发展不再仅是 外延式“量”的扩张,而要转变为内涵式“质”的提升。 发展的“质”体现在两个方面:1)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与之相关的词汇在通稿中被21次提及,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增加5次,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2)以改善民生和城乡均衡为要求,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稿中17次提及 “民生”和“保障”,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增加11次;“城乡”和“公平”分别被提及6次和4次,分别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减 少1次和7次。 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在于党的领导,行稳致远的前提是国家安全。“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围绕这一大局,会议通稿35次提及“党”,14次提及“治理”,分别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增加3次和5次,将党领导下各领域治理机制的完善,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会议通稿16次 提及“安全”,10次提及“军队”和国防,分别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增加10次和3次。 图表2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国家安全和科技创新 次三中全会:会议通稿高频词汇 十八届三中全会二十届三中全会 59 53 34 22 75 64 37 4237 33 18 1621 17 6 6 改经市开发现高小党国治领小安稳风军国小教科人创小保民小生环绿低小人民文公法 革济场放展代质 化量计 家理导 全定险队防育技才新 计 科技创新 障生 计计 民生 态境色碳民主化平治 计 计 100 71 80 45 60 40 1514 20 0 基调 领导&治理 安全 环保 其他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国政府网,平安证券研究所 二、对比:重点任务的调整进阶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并具体部署了14个方面的任务;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 改革”,进一步部署了13个方面的新任务,并提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体现出更强的改革决心。 经济体制方面,十八届会议聚焦于两大问题,一是厘清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二是强调市场体系的公平有序。本次会议更加全面地进行部署,目标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前基础上,进一步提到市场机制、市场环境、市场秩序等,同时特别强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高质量发展,是本次会议特别提出的一项部署。报告多次提及“机制”,以期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机制,在中长期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特别提到“新质生产力”。 教育、科技、人才,在本次会议中被放置于靠前位置,而十八届会议并未单独强调三者的关系。本次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该部分紧跟“高质量发展”,科教体系对于高质量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宏观调控和政府治理方面,十八届会议分两段、比较详细地从政府职能和财政两个角度进行部署。本次会议部署站位更高,提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提及“财税、金融”两个重点领域的改革。 城乡发展方面,十八届会议具体部署如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本次会议进一步将城乡视为有机的整体进行部署,更加强调“振兴”、“发展”,提出“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等,也提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对外开放方面,十八届会议强调开放的“程度”,譬如“放宽市场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等。本届会议更强调开放的“水平”以及相关机制的完善和改革,譬如“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 本届会议在非经济议题方面的表述也值得关注。例如,在民主和法治方面,提到“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在文化方面,提出“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在民生与社会治理方面,提出“完善就业 优先政策”、“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在生态方面,比较具体地提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十八届会议公报,本次公报更为具体地介绍了会议对于“当前形势”的分析。一方面,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时提到“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今年下半年政策落实有望加快,努力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另一方面,会议强调“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体现会议对当前经济金融风险仍保持高度重视。 三、信号:对经济政策的启示 按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未来五年宏观调控思路可能体现四大特点: 一是,更加注重“治理”。本轮改革继续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体目标,在具体目标中新提出了“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这涉及如何具体落实党对科技、金融、财政等重大经济事项的领导,需要从机构改革、战略规划、统筹协调上形成明确机制,在此基础上切 实做到“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避免宏观调控中收缩性政策叠加的问题。 二是,更加注重“公平”。本轮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对比十八届三中全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强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另一方面,强调城乡之间、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要素平等、司法平等,明确提出“缩小城 乡差别”,共同富裕仍是经济发展侧重点。 三是,更加注重“安全”。本轮改革明确强调“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安全内涵包括: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等。对宏观经济可能有三方面含义:其一,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角度,考虑到技术路线更迭加快,可能需要保持适度的产能 冗余,因而对物价水平有一定压制作用。其二,从重点领域防风险的角度,宏观调控政策或将避免大开大合,出台大力度政策需要内外部更严峻的触发条件。譬如本轮改革在民生方面强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就侧面体现了财政政策对防风险的兼顾。其三,从应对外部风险的角度,本轮改革强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包括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四个方面,逐渐对齐国际标准。通过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经济,应对中美经贸逆风。 四是,更加注重“质量”。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远景目标是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我们测算,按照联合国对中国人口趋势的中性估计,要达到十四五规划中“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2024-2035年间的平均实际GDP增速需要达到约4.24%,如此,中国可迈入发达国家门槛(对应人均GDP2-2.5万美元)。但要实现“中 等发达国家”的目标,人均GDP需达到3-4万美元,这是单纯依靠实际经济增速提升难以达到的,还必须依托于价格和汇率的抬升。考虑到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趋势减少、资本投入趋于放缓,完成GDP中长期增长目标尤需借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经济的高质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