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铜业机构调研报告 调研日期:2024-07-17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铝集团、中国铜业铜产业的唯一上市公司和核心平台。公司成立于1958年,主要生产阴极铜、黄金、白银、硫酸、铜精矿 、铁精矿等产品,同时综合回收硒、碲、铂、钯、铟、铼等元素。公司的主要产品“铁峰”牌阴极铜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而“铁峰”牌金锭则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伦敦金银市场协会注册。此外,公司还参控股6座铜冶炼厂和11座大中型铜矿山,保有铜资源储量达到481万吨,具备年产精矿含铜11万吨的产能规模。 2024-07-17 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剑辉,证券部负责人 、证券事务代表孙萍 2024-07-172024-07-17 特定对象调研,电话会议,座谈交流,现场参观 公司3322会议室、文化展厅 东吴证券 证券公司 孟祥文,米宇 鑫元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 王夫伟 大家资产 其它 冯思宇 景顺长城 基金管理公司 李建霖 华鑫证券 证券公司 杜飞 德邦证券 证券公司 谷瑜 非马投资 投资公司 赵一鸣 太平洋证券 证券公司 李帅华 一、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云南铜业于1998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主要业务涵盖了铜的勘探、采选、冶炼,贵金属和稀散金属的提取与加工,硫化工以及贸易等领域,是中国重要的铜、金、银和硫化工生产基地;其中,阴极铜产能130万吨位列全国第三,矿产阴极铜位列全国第一。公司是中铝集团 、中国铜业铜产业唯一上市公司。二、问答交流 1.公司西南铜业政策性搬迁项目目前是什么进展? 2024年6月末,公司西南铜业搬迁升级改造项目电解生产系统已全部成功送电,进入带负荷试车阶段。项目整体工程进度完成约84% ,火法厂房、炉砖砌筑、阳极炉安装、顶吹炉烟道吊装皆已完成,烟道砌筑中,余热锅炉管路安装中,其余各子项正常推进。2.西南铜业政策性搬迁项目建设完成后,对公司的成本和竞争力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西南铜业搬迁项目有助于公司优化冶炼布局,实现铜冶炼产业战略目标,是公司完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符合公司建设西南、东南、北方三个铜冶炼基地规划的需要;项目有利于优化公司生产工艺,实现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符合公司绿色低碳、大型化、短流程、低成本、数智化发展的需要。 3.公司的矿山企业成本大概是什么水平? 公司目前的矿山企业主要为迪庆有色、玉溪矿业、楚雄矿冶、迪庆矿业等企业,所属矿山由于其资源禀赋、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生产成本也不同,其中普朗铜矿、大红山铜矿成本相对较低;六苴铜矿等老弱矿山,成本相对较高。 4.公司普朗铜矿的生产情况和成本大概是什么水平? 迪庆有色的普朗铜矿是以铜为主,伴有钼、金、银等有色金属的特大型铜矿。截止2023年末,迪庆有色保有铜资源矿石量8.59亿吨 ,铜资源金属量284.05万吨,铜平均品位0.33%。 普朗铜矿采用全地下开采,采矿方法为自然崩落采矿法,是目前国内建成投产最大的自然崩落法地下矿山之一,也是国内先进的矿山之一。 近年来,迪庆有色坚持技术可行、安全环保、效益优先的原则,通过大力开展全要素对标等工作,持续优化技术经济指标,实现铜矿山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生产成本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5.大股东委托公司管理的海外矿山企业是否有注入计划? 2023年6月,公司与中国铜业签署股权托管协议,中国铜业将其持有的中矿国际100%的股权委托公司管理,以便于解决中矿国际与公司的同业竞争。目前,秘鲁铜业生产情况正常。后续如有资产注入事项,公司将按照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6.公司未来在资源获取方面有何规划? 公司围绕“外抓资源、内降成本,调整存量、聚焦海外,全要素市场化对标,打造世界一流铜业公司”的发展思路,在经营好现有矿山、冶炼厂的基础上,积极关注优质资源项目。 同时,公司积极拓展自有矿山的开发,进一步为公司资源提供有力保障。2023年,公司积极拓展自有矿山的开发,投入勘查资金0.76亿元,开展多项矿产勘查活动、矿山深边部找探矿工作,新增推断级以上铜资源金属量9.72万吨,实现年度增储大于消耗。 7.作为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公司是否也有将国有企业市值考核纳入到管理层的考核指标? 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将把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公司作为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积极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及相关要求,已在经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纳入相应的考核指标。未来,公司将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市值管理的细化 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能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8.公司在科技投入方面有哪些举措? 公司注重科技创新与研发,旨在不断优化和提高工艺指标和生产效率。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加大力度,研发费用逐步增加,重点推进绿色低碳技术、资源综合回收技术、产品高值化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后续,公司将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管控,持续提高科技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