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 大公国际:中国式现代化系列研究之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前世今生” 技术研究部(研究院)戚旻婧舒蕴泽2024年7月10日 “现代化”作为一个广泛而深远的概念,自20世纪初被提出以来,便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变革,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由之路。对于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而言,我们的现代化之路尤为复杂而独特,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努力下,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前世”:蹒跚学步与初步探索 图1中国式现代化的“前世” 中国式现代化的“前世”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那时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现代化的洪流之中。这一时期的现代化,更多的是在外力强迫下的被动开启,表现为对西方现代化的模仿与学习,即“师夷长技以制夷”。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中国经历了从器物层面现代化到文化层面现代化的变革探索,但均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大公国际整理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今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突破与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一时期,中国通过实施五年计划等政策措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强调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同志把中国式现代化目标 首次综合表述为“小康”,并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和步骤。同时,他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在这一时期,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的认识和实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了增强发展协调性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初步形成了中国式现 代化理论体系,确定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这一阶段,在经济领域,我国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政治领域,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法治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确保了党始终成为国家和人民的领导核心;在文化领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从“保下来”到“活起来”的转变;在社会领域,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以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并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党和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迈进。 图2中国式现代化的“今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大公国际整理 表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时间 事件/会议 主要论述 1945.04 党的七大 毛泽东明确提出“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 1949.03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首次从经济社会发展维度使用“现代化”概念:“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地向着现代化发展”。“四个现代化”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64.12 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旧)“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979.03 中央政治局会议 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两天后的中央政治局会议(21-23日)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 1982.09 党的十二大 把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首次综合表述为“小康”,提出“经济建设的总的奋斗目标是到2000年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 1987.10 党的十三大 “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〇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 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7.09 党的十五大 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2.11 党的十六大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12.11 党的十八大 提出“在建党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2017.10 党的十九大 (新)“两步走”战略: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 2017.10 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2.10 党的二十大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中国特色”、九个“本质要求”和五个“重大原则”。 资料来源:全国人大网等公开资料,大公国际整理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丰富、外延广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分阶段、分步骤地求索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相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等命题后,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进行了阐述,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概括来看,其核心要义可以归纳为“115951”,即一个基本前提、一个根本遵循、 五大特色、九个本质要求、五个重大原则、一个根本目标1。 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党的领导,一个根本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一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基本国情——人口规模巨大;二是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四是可持续发展的贯彻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式要求——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大基本原则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持续走在正确道路上的根本保障。其次,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分别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方面给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途径。最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表明中国式现代化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创新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五个重大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五个坚持”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必须回答的五个问题:谁在领导、为谁而干、采取什么路径、动力之源何在、应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过程中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 一个根本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指向,既是发展路径,也是奋斗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标,充分彰显了党和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身,以及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高度自信。 归结起来,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道路。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实践成果的逐渐累积,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发展的影响之深远是无法估量的。 二十届三中全会定于7月15日-18日在北京召开,会上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 1《三重逻辑,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0148183614364320&wfr=spider&for=pc 互交织的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继续带领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继续前进,一是继承和坚持正确理念方向和战略安排,例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二是把握“危”“机”、与时俱进、不断进取,在实践中开拓现代化的全新版图,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新的选择和方案。 参考文献: [1]韩庆祥,张健.论五个“重大原则”——从“五个坚持”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J].浙江社会科学,2022(11):4-8+155. [2]商志晓,梁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由来与发展进程[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5):1-13.[3]徐建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发脉络与世界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2022(03):21-31. [4]周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6.21)[2024.7.9].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23/0621/c117092-40018430.html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