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IDC&阿里云]:云智聚力+原生加速——金融行业云原生应用白皮书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云智聚力+原生加速——金融行业云原生应用白皮书

金融2024-07-09-IDC&阿里云福***
云智聚力+原生加速——金融行业云原生应用白皮书

云智聚力原生加速 ⸺金融行业云原生应用白皮书 Contents 前言:云原生成.为企业“用云”的新范式01 第一章:金融科技的变革与数智金融的蓬勃发展02 第二章:云原生加速金融行业升级变革04 2.1广义云原生的概念与应用04 2.2云原生加速金融行业数智化发展06 第三章:金融行业云原生,运用IT打造“新发展曲线”08 3.1金融行业云原生场景09 3.2定义金融行业云原生13 3.3构建金融行业云原生工场20 第四章金融行业云原生先锋实践21 4.1四川农信:云原生技术助力新业务快速发展21 4.2众安保险:云原生架构升级,贯通行业数字化转型23 4.3申万宏源:云原生业务中台体系支撑丰富应用25 第五章未来趋势27 5.1云原生架构未来发展趋势27 5.2金融行业云原生对金融行业数智化发展的影响预测28 第六章关于阿里云30 前言 云原生成为企业“用云”的新范式 云原生已经成为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保障。伴随金融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正以云原生为核心,构建更具现代特色的业务开发模式,利用微服务、容器、动态编排和DevOps等技术,快速实现符合客户需求的创新业务应用。同时,新一代基础设施与云原生高度联动,使整体服务变得更加敏捷和弹性,全面满足新金融业务的快速迭代要求。 金融行业的数智化发展将更加重视以平台为载体,通过深度数据治理和洞察,实现业务端动态、开放和随需组合的服务模式。这对金融行业的账户、交易、结算等核心能力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需要深入关注客户运营、业务开发、资源支撑、企业管理层面的不同问题。在此需求下,云原生的理念、思想、方法和技术已经开始加速融入到金融体系的数字化实践过程中,帮助金融机构重塑核心业务体系,构建全要素的云原生架构,实现更加弹性的运营。 同时,金融服务呈现出包括广泛连接、实时在线、细粒度功能以及普惠服务在内的一系列新特性,金融行业客户除继续强调安全、高可靠、一致性等要素外,开始更加关注弹性、敏捷、标准化、耦合性、可扩展、快速响应以及可观测等深层次能力。通过综合利用一系列云原生技术,金融行业云原生为金融快速创新提供包括开发、交付、安全、合规在内的全面支撑保障能力。金融企业也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全流程、端到端、标准化的云原生交付体系,具备清晰的流程和高度的自动化,形成敏捷、高效、规范化的工场式应用创新模式。 01 第一章 金融科技的变革与数智金融的蓬勃发展 当前,金融领域正在发生时代性的巨大变革。在金融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化浪潮的推动下,以开放金融、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等为代表的新一代金融业务形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不断借助新科技动能实现加速发展。 在数字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金融行业显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互联网特征以及更加多变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数据成为金融机构最重要的资产,推动着无处不在的数智化业务创新,即利用规范的数据治理、有序的数据价值挖掘以及深入业务的数据洞察,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提升业务成效,开展业务创新活动。 现代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变化,给历经几十年形成的传统金融科技体系带来了愈发严峻的挑战。以银行核心系统为代表的原有金融技术架构在稳定之余,也限制了金融机构对未来全面数字化金融的想象空间。很多银行已经在核心系统之外的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尝试,但是这种尝试仅限于外围的局部创新以及不断增加的外挂建设,反而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 今天,科技的发展已经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突破性机遇,金融机构有机会建立一套全新的技术体系,实现金融业务与金融科技的全方位融合,并能够依托数智化能力,实现业务端的多维创新场景。 IDC观察到,以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行业IT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平台化升级的脚步,金融核心系统的服务能力正在快速下移。伴随金融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正以云原生为核心构建更加现代化的业务开发模式,利用微服务、容器、动态编排和DevOps等相关技术,快速搭建符合社会潮流的创新业务应用。同时,新一代基础设施也变得更加敏捷和弹性,能够满足新金融业务快速变化的需要。 第二章 云原生加速金融行业升级变革 2.1广义云原生的概念与应用 虽然云计算已在国内发展了十年有余,但大量的云主机仍在以传统IDC的模式向用户提供服务,即用户将原有的单体应用程序直接迁移到云端,不做任何改造;从开发流程到技术栈的选择、再到测试和发布方式,仍在使用旧的方法和模式。 以IaaS层云主机服务为主的简单用云模式,使用户无法获得现代云计算所能提供的强大体系化能力,也无法利用云提升自身的发布和运维效率。同时,原有的信息孤岛问题也未得到任何改善。 从简单平移到云端,到云化改造和云上部分重构,进而再发展到云原生架构,企业经历的不仅仅是技术认知的提升,更多的是规划、设计和实践思想的全面升级。虽然对于一个具体的系统来说,采用云计算的路线要视成本和使用现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但就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而言,从一个机构采用云计算的整体战略层面考虑,选择云原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从技术角度看:云原生架构是一组架构原则和设计模式的集合,旨在将云应用中的非业务部分进行最大化剥离,交由云设施和云服务接管,为业务应用解决弹性、韧性、安全、可观测性、灰度等以非功能特性为主的问题,同时带来轻量、敏捷和高度自动化的体验。 IDC将云原生应用定义为利用云技术实现两种关键能力的应用。首先,云原生应用通过分布式服务架构实现高度的可扩展性。这种可扩展性取决于五个主要标准: 最佳开发框架的中立性:应用程序的开发框架是敏捷的,但既不定义也不依赖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可能会根据功能的不同纳入多种框架。 开放结构的数据源/存储库:由应用程序管理和/或分析的数据和数据库并不与固定或非固定的模式有亲和力,应用程序允许管理非结构化或结构化的数据。 直接API通信:应用程序使用轻量级的直接API调用进行数据访问,允许应用程序之间或应用程序内部的通信和自动化能力。 动态计算有效载荷:该应用程序的计算负载可以很容易地根据最终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同时与IT主导的治理模式相一致。 多层次的主动⸺主动部署模式:应用程序可以灵活部署在各种虚拟、共享和弹性云基础设施上,并具有主动冗余功能。 其次,云原生应用必须对终端用户友好,并容易与用户的工作流程相结合。这意味着应用程序需要跨平台,具有高度的跨芯片的可移植性,需要高级编程语言支持。 从业务角度看:云原生是一种业务创新模式的选择。云原生创建了一种新的应用构建范式,涉及企业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开发/交付方法以及商业模式的一系列变革,帮助企业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率的加速提升。 从价值提升角度看:云原生面向的是企业IT架构中的大量非功能特性,包括但不限于高可用能力、容灾能力、安全特性、可运维性、易用性、可测试性、灰度发布能力等。这些非功能特性虽然在多数情况下不直接干预业务,但通常对保障业务的高效开展必不可少。 目前,广义的云原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零售、交通、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等行业领域,成为数字化转型迈向纵深阶段的关键能力选择。 图1云应用开发和交付的规模和成熟度,2021年和2022年 Q:如何最好地描述贵公司目前云原生应用开发/交付的规模?您预计在12个月内会发生什么变化? 50% IDC针对云原生应用开发和交付活动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企业已经在局部或全局层面构建了基于云原生的开发和管理流程。 40% 30% 20% 10% 0 一点也没做云原生处于云原生开发的 边界 适度(存在)云原生开发,并使用一些形式化的流程来管理操作 广泛(存在)云原生开发,但缺乏形式化的流程和治理 工业化和本土化:在非常明确的治理和管理下发展 20212022 来源:IDC2022年云原生调研,N=1000 2.2云原生加速金融行业数智化发展 在数智化时代,金融业务的创新目标是以用户价值为中心,创建场景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在保证合规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灵活、定制和自由组合的服务体验。因此,金融行业的数智化发展将更加重视以线上平台为载体,通过深度数据治理和洞察,实现业务端的动态、开放和随需组合的服务模式,这对金融行业的账户、交易、结算等核心能力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IDC预测:到2025年,60%的中国境内银行将基于当前应用程序的使用现状制定并实施云原生数字核心战略,但是否对传统架构系统做出完全替代将视其具体业务需求而定 客户运营面:强调以业务创新为目标,提供开放、普惠、绿色、嵌入式且灵活多变的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优化个性化的客户营销过程。 业务开发面:全面改善应用开发、测试、交付效率,沉淀更加标准化、模块化的业务组件,支持灵活的场景化定制。 资源支撑面:提供高可用、高弹性、安全稳定的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实现业务和技术资源的解耦,提升业务的创新效率。 企业管理面:在鼓励大量创新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能有效、动态地履行监管、合规、风控和经营管理的职责。 如何统筹考虑上述需求要素,构建一个面向未来发展的开放金融体系,是金融机构迈向数字化转型纵深阶段时需要深入思考的目标课题。在这个过程中,云原生的理念、思想、方法和技术已经开始加速融入到金融体系的数字化实践过程中。要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基于数智化能力的快速发展,在规划设计时需要关注的重点要素包括: 重塑核心业务体系:打造可标准化的构件式核心业务体系,提供更加灵活的管理策略和手段,从场景金融进一步发展为以生态化为基础的产业金融形态。因此,全面引入微服务架构、容器化承载以及全方位的应用监测、优化和保障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路径。 构建全要素的云原生架构:即不但利用云原生产品和工具支撑开发、测试和部署活动,还全面引入云原生存储、网络、多活、分布式数据库等要素,实现真正意义上完整的金融行业云原生架构体系。 实现更加弹性的运营:云原生所支撑的高水平协同和智能化分析决策,有望持续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随需而变的弹性运营能力,扩展和包容更多的中长尾客户群体。 第三章 金融行业云原生 运用IT打造“新发展曲线” ¥400,000.00 ¥350,000.00 ¥300,000.00 ¥250,000.00 ¥200,000.00 ¥150,000.00 ¥100,000.00 ¥50,000.00 金融领域的云技术和基础云服务规模仍处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IDC预计,到2025年,中国金融行业(银行、保险、证券)的IT总花费将达到3359亿人民币。这些预算将广泛被用于核心系统的升级、数字化业务的拓展、渠道及客户体验的优化以及管理、风控等方面。 图2中国金融行业2020-2025年IT花费预测(单位:百万元) ¥0.00202020212022202320242025 银行保险证券 来源:IDC2023年,中国金融行业IT花费预测 金融行业需要一以贯之地遵循行业特殊性所带来的合规、监管、业务稳定性、连续性等高标准要求。因此,在云原生架构体系的设计实践过程中,金融机构应结合行业特性,在做强基础架构的同时,以IT创新促进业务创新,实现面向未来的“新发展曲线”。 3.1金融行业云原生场景 核心系统升级实践: 国内某大型银行采用企业级业务建模和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基于全栈式安全可控软硬件打造了全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实现了超预期的综合性能指标,是国内金融科技关键技术的一次重要实践。 核心业务升级:全球范围内的实践显示,银行业正以更为务实的态度向前推进这一系统工程项目。在承受规模化负载并且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基于传统(legacy)架构所开发的应用将继续运行。与此同时,对于支持新型客户互动、向银行开放基于行业生态的创新业务,或在贷款、存款和财富管理中推出的新型数字化产品、基于云原生的数字核心,也在快速发展中。IDC认为,这一多核心并行的模式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存在,以兼顾核心系统现代化工程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成本问题。但是,未来银行核心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