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 / 三中全会前瞻:重温历次三中全会,探索施政思路 挖掘价值投资成长 / 2024年07月09日 【策略观点】 三中全会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使命,对中国的改革发展作出战略性部署,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前进方向。一般每届一 中全会产生党内的领导,二中全会推选国家机构领导人和全国政协领导人的建议名单,三中全会研究经济改革,四中全会聚焦党建。历次三中全会都面临着不同的时代议题,其中,既有对经济体制根本问题的探讨(十一届至十三届);也有在经过探索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十四届至十七届);还有从整体建制上优化国内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以后)。 十一届到十三届探索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为改革开放奠定基础。十一 届三中全会恰逢国内刚走出长期动荡,经济开始步入正轨。面对生产力相对落后、国民经济重大关系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首先进行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重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能;在此基础上,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决议,国内经济体制逐步趋于市场化;同时积极应对国内进入商品经济时代后由供需失衡引发的物价大幅上涨问题,稳妥推进价格改革。 十四届到十七届确立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展开,建立市场经济具备充分条件。但产权关系没有理顺,政企不分问题突出,国有资产存量结构调整困难,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为此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做出决定,并在此后主要围绕经济制度、城乡、政府职能等多方面不断完善该体制。 十八届以后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兼顾。我国在全球中的经济地位持续提高,但发展不均衡问题仍存在, 为此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从追求规模转向更注重质量,从追求速度转向更注重效率,从物质财富积累转向精神文化积淀,在实现“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质的有效提升”。同时对党和国家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健全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 我们预计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延续十八届以来的总体施政思路,继续全 面深化改革,同时政策有进有退,及时纠偏,在整顿中实现发展。可能的方向包括“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等此前重点提及的内容。 【风险提示】 外部遏制打压进一步增多,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等不确定性较大 全球地缘政治摩擦风险加大,对外开发改革可能遭遇全球化逆流 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陈然 证书编号:S1160524060002 联系人:李嘉文 电话:021-23586458 相关研究 《降息节奏延后——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点评》 2024.06.24 《供需再平衡进行中——5月经济增长数据点评》 2024.06.19 《物价低增长格局未变——5月物价数据点评》 2024.06.17 《从历史上降息复盘看美联储货币政策周期》 2024.04.30 《降息降准蓄势待发,剑指防范地产风险——4月政治局会议点评》 2024.04.30 宏观研究 宏观专题 证券研究报告 2017 正文目录 1.三中全会承担经济体制改革使命4 2.十一届到十三届: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尝试5 2.1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回归经济建设,聚焦经济结构调整5 2.2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居民消费潜能充分释放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6 2.3十三届三中全会在治理整顿中深化改革8 3.十四届到十七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10 3.1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 3.2十五届三中全会以农村工作为重心11 3.3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 3.4十七届三中全会议题重回农村改革14 4.十八届以后:新发展阶段下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兼顾16 4.1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阶段16 4.2十九届三中全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17 2017 图表目录 图表1:历次三中全会主要内容4 图表2:1978年以前居民消费水平增长偏慢5 图表3:1978-1988年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6 图表4:1978-1988年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6 图表5:1978年以后经济结构调整6 图表6:《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主要内容7 图表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984年以后快速增长8 图表8:1988年CPI同比增速达到两位数9 图表9:《关于做好当前物价工作和稳定市场的紧急通知》主要内容9 图表10:非公有制占经济的比重提升10 图表11:《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主要内容11 图表12:1994年后城镇化再提速12 图表13: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12 图表14:2001年后我国进出口增速大幅提升13 图表15:城乡居民收入比抬升,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剧14 图表16:《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主要内容 ..........................................................................................................................15 图表17:2006年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16 图表18:2013年我国人均GDP低于全球平均16 图表1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高于整体17 图表20:中国部委数量高于主要经济体18 图表21:2023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19 2017 1.三中全会承担经济体制改革使命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 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共召开9次三中全会,一般每届一中全会产生党内的领导,二中全会推选国家机构领导人和全国政协领导人的建议名单,三中全会研究经济改革,四中全会聚焦党建。历次三中全会都面临着不同的时代议题,其中,既有对经济体制根本问题的探讨(十一届——十三届);也有在经过探索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十四届——十七届);还有从整体建制上优化国内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以后)。 三中全会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使命,对中国的改革发展作出战略性部署,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前进方向。过往三中全会的决定充分顺应我国发展阶段和经济客观规律,抓住当前主要矛盾,对症下药扫清发展障碍,例如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政策有进有退,及时纠偏,在整顿中实现发展,例如价格改革和农村改革。 图表1:历次三中全会主要内容 时间 会议 主要内容 通过文件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 1984年10月20日 十二届三中全会 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 1988年9月26日至30日 十三届三中全会 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明年价格改革的步子较小。务必确保明年的物价上涨幅度明显低于今年,明年一切工作都要服从这一点。 《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 十四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 十五届三中全会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 十六届三中全会 明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 十七届 三中全会 确立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 十八届三中全会 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8年2月26日至28日 十九届三中全会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员网,中国供销合作网,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 2017 2.十一届到十三届: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尝试 2.1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回归经济建设,聚焦经济结构调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国内刚走出长期动荡,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1978年,国内粮食总产量突破6000亿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5%,增长速度较快。工农业的恢复发展使得1977年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6%,1978年则是同比增长28.2%,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在国家经济形势明显好转背景下,会议以“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中心议题,讨论经济建设工作方向。 农业与工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积累与消费等重大关系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依然突出,亟待进行调整。一是农业生产效率偏低,主要农产品产量不足。1978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大体上还停留在1957年的水平,人均棉油占有量低于 1957年的水平,造成农村粮食不足、城市粮食凭票限量供应的局面。二是轻工业发展滞后,难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多年来基本建设投资集中投向重工业,对轻工业投资占比很小,1978年仅为5.7%,低于“一五”时期(1953-1957年)水平,主要轻工业产品如棉布等只能凭票供应,市场供给十分紧张。三是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供应紧张,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煤炭、电力等主要能源产品产量不足,造成很多工厂被迫停工半停工,近20%的工业生产能力发挥不出作用,全国重点企业主要工业产品质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