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研究报告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 (2024) China’sNewGenerationAITechnologyIndustryRegionCompetitivenessEvaluationIndex 2024年6月20日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目录 一、研究设计和方法1 (一)研究方法1 (二)样本数据库1 (三)指标体系2 1.企业能力3 2.学术生态3 3.资本环境3 4.国际开放度3 5.链接能力4 6.政府响应能力4 二、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总体评价指数5 (一)综合排名5 (二)分项评价指数排名6 1.企业能力评价指数排名7 2.学术生态评价指数排名7 3.资本环境评价指数排名9 4.国际开放度评价指数排名10 5.链接能力评价指数排名11 6.政府响应能力评价指数排名12 三、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四大经济圈竞争力评价指数排名13 (一)总体排名13 (二)分项评价指数排名13 四、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主要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数和典型城市分析14 (一)城市综合排名15 (二)分项评价指数排名16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一、研究设计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在研究中,我们把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区域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兴起和发展是包括企业、大学和非大学科研机构、投资者、链接者和政府在内的多元创新主体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中的涌现现象。多元创新主体互动所形成的创新生态系统是区域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活力和竞争力的基础。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本报告从产业基础和发展环境两个方面的企业能力、学术生态、资本环境、国际开放度、链接能力和政府响应能力6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评价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区域发展潜力和竞争力水平。 (二)样本数据库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本报告构建了包括12283家人工智能骨干及一般企业、9759个投资者(投资机构和非投资机构)[1]、438所AI大学和307家非大学科研机构[2]、7435家产业联盟、在中国境内召开的总计2692场会议、31个省市自治区出台的2281项相关政策和11382家人工智能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情况等在内的中国智能经济样本库[3]。 表1样本库结构 样本类别 2024年样本量 2023年样本量 2022年样本量 人工智能骨干企业 4311 2200 2200 投资者 9759 5722 5272 AI大学 438 438 303 非大学科研机构 307 307 123 人工智能产业联盟 7435 967 781 人工智能会议 2692 2318 2162 人工智能政府政策 2281 775 657 人工智能产业园区 11382 3507 1823 通过实际调查和大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采集数据,并建立样本数据库。样本数据库的数据包括两类:属性数据和关系数据。属性数据是指包括人工智能企业在 [1]投资者的样本来自4311家企业关系数据中作为关系节点的投资方,包括投资机构和非投资机构。 [2]AI大学的样本根据教育部批准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高校名单确定,并依照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完成数据更新。非大学科研机构的样本是人工智能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表现活跃的科研院所、实验室及新型研发机构,根据2023年论文及专利情况完成更新。 [3]报告数据采集时间截至2023年12月。其中,产业联盟包括国家和地方成立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联盟和组织,主要根据网络公开数据筛选。会议是指在中国境内召开的人工智能类会议。政策指各地政府出台的规划、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政策信息,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和重点城市的政府官网。产业园区包括国家和地方成立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园区,主要根据网络公开数据筛选。 1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内的创新主体的成立时间、所属地区和销售收入等方面的信息;关系数据则是指样本企业与其他节点发生的关系和互动规则方面的信息。 (三)指标体系 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6项一级指标和10项二级指标分别为:企业能力方面的企业规模和企业创新能力、学术生态方面的AI大学和非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资本环境方面的融资和投资、国际开放度方面的核心人力资本开放度和技术开放度、链接能力的链接者和政府响应能力的政府响应。在二级指标之下,再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设立相应的19项三级指标。 表2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权重 三级指标 权重 企业能力 0.3223 企业规模 0.0645 企业数量 0.0645 企业创新能力 0.2578 企业专利数 0.1347 基础和技术层企业数 0.0525 技术赋能关系数 0.0706 学术生态 0.2134 AI大学创新能力 0.1067 AI大学数 0.0688 平均国际论文数 0.0116 平均专利数 0.0263 非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 0.1067 机构数 0.0636 平均国际论文数 0.0138 平均专利数 0.0293 资本环境 0.2067 融资 0.1033 融资关系数 0.0155 融资额 0.0878 投资 0.1034 投资关系数 0.1034 国际开放度 0.0566 技术开放度 0.0566 国际技术输入关系数 0.0425 国际技术赋能关系数 0.0142 链接能力 0.1073 链接者 0.1073 会议数 0.0858 产业联盟数 0.0215 政府响应能力 0.0937 政府响应 0.0937 产业园区数 0.0703 出台政策数 0.0234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1.企业能力 在企业能力评价中,选择了企业规模和企业创新能力2项二级指标和4项三级指标。其中企业规模指标由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指标构成。企业数指标使用12283家人工智能企业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进行测度。 企业创新能力指标包括3项三级指标:企业专利数、基础和技术层[1]企业数和技术赋能关系数。企业专利数指标用各区域有效样本企业的专利数进行测度。企业层次指标使用各区域基础层和技术层样本企业的数量进行测度。企业技术赋能关系数指标则用各区域样本企业技术关系中的赋能关系数进行测度。 2.学术生态 学术生态包括2项二级指标和6项三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分别为AI大学创新能力和非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 AI大学创新能力指标包括3项三级指标,分别为AI大学数、平均国际论文数和平均专利数。非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指标包括3项三级指标,分别为机构数、平均国际论文数和平均专利数。相关指标由本报告选取的438所AI大学和307所非大学科研机构在各区域的实际分布数测度,发表论文总数由各区域有效样本的论文总数测度,拥有专利总数由各区域有效样本的专利总数测度。 3.资本环境 资本环境包括2项二级指标和3项三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分别为融资和投资指标。 融资指标包括融资关系数和融资额2项三级指标。投资指标包括投资关系数 1项三级指标。其中,投、融资关系数量指标由12283家样本企业各区域投融资关系总数测度,而企业融资额指标用各区域有效样本企业的融资总额进行测度。 4.国际开放度 国际开放度测度的是区域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中的国际资源整合能力,设置了1项二级指标,即技术开放度。 技术开放度包括2项三级指标:国际技术输入关系数和国际技术赋能关系数。 国际技术输入和赋能数指标主要用4311家样本企业技术关系数据的区域分布进行测度。 [1]人工智能基础层和技术层企业是指提供包括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和智能芯片在内的基础技术 和包括核心算法在内的核心技术企业。与应用层企业相比,基础层和技术层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5.链接能力 链接者是一类特殊的创新主体和活动,它通过把包括企业、开发者、大学、非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在内的多元创新主体链接起来,促进多元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智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粘合剂和催化剂。区域链接者的活跃程度往往反映一个区域智能经济创新和发展的活力。链接者评价指标包括会议数和产业联盟数2项三级指标。会议数指标用区域内举办的智能会议的数量测度,产业联盟指标则用区域产业联盟的数量测度。 6.政府响应能力 政府响应能力指标测度的是政府在区域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中的积极引领和推动作用。政府响应能力指标包括2项三级指标:产业园区数和出台政策数。产业园区数是用近年来各地方规划和建设的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园的数量进行测度。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二、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总体评价指数 (一)综合排名 从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总体评价指数来看,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安徽省、湖北省、四川省、福建省,评分依次为96.58、94.74、87.27、85.58、84.60、73.99、70.59、69.08、67.25、66.28。排名第十一至第二十位的省市依次是湖南省、天津市、辽宁省、陕西省、河南省、重庆市、河北省、黑龙江省、江西省、吉林省,属于第二梯队,对应评分依次是64.96、64.41、64.39、61.99、59.92、58.75、56.71、51.48、50.78、49.59。 图1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综合排名 5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二)分项评价指数排名 表4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分项排名 省市 (排名) 综合评分 企业能力总评分 学术生态 总评分 资本环境总评分 国际开放度总评分 链接能力总评分 政府响应能力总评分 北京市 1 1 1 1 1 1 6 广东省 2 2 2 2 2 3 1 上海市 3 3 5 3 3 2 4 浙江省 4 4 4 4 4 5 3 江苏省 5 5 3 5 5 4 2 山东省 6 6 7 8 6 6 5 安徽省 7 7 6 11 7 12 10 湖北省 8 8 14 6 8 7 7 四川省 9 10 12 12 11 8 8 福建省 10 9 17 7 10 13 9 湖南省 11 11 15 9 12 11 11 天津市 12 12 11 10 13 14 16 辽宁省 13 13 8 16 9 10 20 陕西省 14 16 9 18 15 9 13 河南省 15 15 13 13 19 16 12 重庆市 16 14 18 14 16 15 18 河北省 17 17 16 15 17 21 15 黑龙江省 18 19 19 20 23 18 23 江西省 19 18 23 17 27 19 14 吉林省 20 22 10 21 27 22 24 云南省 21 21 24 19 26 20 21 贵州省 22 20 25 24 14 23 17 广西壮族自治区 23 24 22 28 18 17 19 山西省 24 25 21 29 22 24 22 甘肃省 25 26 20 25 27 25 2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6 23 26 22 24 29 28 海南省 27 29 27 26 20 26 25 内蒙古自 治区 28 28 28 23 27 27 26 宁夏回族 自治区 29 27 30 30 24 28 29 青海省 30 31 29 27 27 30 30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 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位于我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从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分项排名来看,北京市在企业能力总评分、学术生态总评分、资本环境总评分、国际开放度总评分和链接能力总评分五个方面均位列全国第一,在政府响应能力总评分方面排名第六;广东省在政府响应能力总评分方面排名第一,在企业能力总评分、学术生态总评分、资本环境总评分、国际开放度总评分四方面位列全国第二位,在链接能力总评分方面排名全国第三。上海市在链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