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移动研究院]:智能体通信网络(ACN)白皮书 - 发现报告

智能体通信网络(ACN)白皮书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智能体通信网络(ACN)白皮书

AI-agentCommunicationNetworkWhitePaper(2024年) 发布单位:中移智库 编制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前言 近年来,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AI技术发展迅速,AGI(通用人工智能)不再遥不可及。与此同时,基于大模型的AIAgent(即智能体)代表了AGI的前沿发展趋势和应用方向,AI智能体成为大模型落地商用的主流形式。AIAgent不但使得人人拥有虚拟智能体(如数字人、智能助理等)成为可能,也会将大量物理具身智能体(如人形机器人、机器狗、智能车、智能无人机等)推向商用。智能体将会是未来网络连接的“新公民”,掀起智能体经济热潮,将人类社会生活带入到人与智能体协同、智能体与智能体协作的新阶段、新常态。 面对智能体经济趋势,移动网络的职责与使命将大大拓展。移动网络的能力边界将从提供更广的网络覆盖、更高的连接带宽和更低的传输时延,拓展到随时随地让各类智能体互联互通,实现跨厂商/跨生态的智能体间信息交互与任务协作,利用网络内生AI、感知、计算等能力为智能体赋智赋能,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智能化体验方面带来质的飞跃。 作为一类新型的通信对象,智能体的通信需求、流量模式与传统的人、物通信存在明显差异。除了传统移动网络提供的IP接入管道和语音通话服务以外,还需考虑智能体间相互通信所带来的多模态交互模式和全新网络需求,这将对面向人类通信需求设计的移动网络架构与协议体系带来全新挑战和机会。 为此,本白皮书提出了智能体通信网络(AI-agentCommunicationNetwork,ACN)价值主张与整体构想,从目标愿景、关键场景、网络能力等方面阐述了智能体通信网络的内涵,给出了潜在关键技术需求方向,希望能够为业界开展智能体通信网络方向的研究与合作提供参考和指引,以期促成业界共识。 编写人员:段晓东,孙滔,陆璐,黄正磊,王丹,孙慧晴,廉月 目录 1.引言.....................................................................................................................................................1 1.1AGI时代变迁..............................................................................................................................11.2移动网络新机遇........................................................................................................................2 2.2.1新通信对象.....................................................................................................................22.2.2新组网交互.....................................................................................................................32.2.3新网络服务.....................................................................................................................42.2.4新流量模式.....................................................................................................................4 3.1概述............................................................................................................................................73.2可信泛在接入............................................................................................................................73.3按需灵活组网............................................................................................................................83.4智能交互会话............................................................................................................................83.5内生智慧赋能............................................................................................................................93.6任务编排协作............................................................................................................................9 4.典型应用场景...................................................................................................................................10 4.1场景1:单用户子网内智能体通信与协作..........................................................................104.2场景2:子网内智能体与外部智能体的通信与协作..........................................................124.3场景3:多用户智能体动态组网通信与协作......................................................................14 1.引言 1.1AGI时代变迁 近年来,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AI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使得AGI(通用人工智能)有了实现的可能,不再遥不可及。技术上,大模型在持续演进中,从最初的以ChatGPT为代表的单模态的大语言模型(LLM),进化到以DALL-E、SORA、GPT-4o为代表的支持图像、视频多模态视觉-语言大模型(VLM),甚至进一步延伸到机器人控制领域,推出以GoogleRT-2/RT-H为代表的视觉-语言-动作(VLA)大模型。 为了拓展大模型的交互性、个性化、自主规划、决策执行、闭环控制等能力,基于大模型的AIAgent(即智能体)继而成为新的技术热点。AIAgent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进行决策和执行动作的智能实体。它们拥有自主性和自适应性,可以依靠大模型赋予的能力完成特定任务,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对自我进行完善和改进。此外,不同的AI智能体之间也可以进行交互,从而共同完成复杂工作。IDC在《AIGC应用层十大趋势》报告中指出AIAgent是大模型落地业务场景的主流形式。据报道OpenAI联合创始人AndrejKarpathy在2023年黑客马拉松演讲中提到,OpenAI内部相比大模型对AIAgents领域更为关注,AIAgent将是未来AI的前沿方向 AIAgent将会对业界带来深远影响: 第一是涌现大量新型智能终端,具身智能(EmbodiedAI)更具颠覆性。一方面是传统终端的AI化,通过内嵌大模型和AIAgent产生AIphone、AI可穿戴设备,AIPC实现终端升级。另一方面,也是最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则是具身智能,即能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体,如智能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机器狗等。而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落地的核心场景之一。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预测了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根据高工咨询(GGII)预测,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0.17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2024-2030年CAGR将超过56%,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将从1.19万台增长至60.57万台。 第二是人人拥有虚拟智能助理。AIAgent能够理解人的意图,实现任务规划,代替人 来调用和组合海量应用,有望颠覆以App为中心的应用开发模式和人机GUI接口形式,从而产生超级应用和超级流量入口。比尔盖茨预测未来5年人人拥有多个智能代理,代理帮助人完成所有工作,降低医疗、教育、工作、娱乐服务成本。腾讯的AppAgent、阿里的MobileAgent、微软的UFO等都在此方向已开始布局。 可以预料,智能体必将成为未来网络需要连接和服务的“新公民”,形成智能体经济新热潮,而人们的生活也将步入人与智能体协同以及智能体与智能体协作的新常态。 1.2移动网络新机遇 面向2030,业界主流标准和研究组织均将以机器人或协作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体通信作为下一代移动网络的重要场景。NGMN(运营商预标准组织)在其《6G用例和分析》白皮书中描述了机器人自组网、人机交互式Cobot用例。北美下一代联盟(NGA)在其《Network-EnabledRoboticandAutonomousSystems》报告中提出无人配送车、智能驾驶、工厂协作、生活助理四类场。欧盟6G-IA在Hexa-X-II旗舰项目的6G用例白皮书中提出个人助理、消费机器人和工业协作机器人三类场景;3GPP在R19就成立了Sobot服务化机器人项目,提出协同安防、3D环境感知、智慧社区、矿山生产等7个场景用例;在R20将继续推动SobotPh2研究立项,旨在覆盖更多生活娱乐、应急救灾、安全生产等更多场景。 从1G到5G,移动网络已经完成了移动电话网、分组网、IMS网、物联网几个历史使命。其中前三个使命面向人的通信,后一个则面向物的通信。比较可知,每个大的使命背后所承载的需求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比如:电话网解决了人们移动中打电话的需求,分组网解决了移动终端上网的需求,IMS网提供了基于IP的多媒体音视频通话服务,物联网满足了大规模低功耗IoT联网的需求。这些不同的需求分别带来不同的网络架构和协议体系的设计。不久的将来,我们将面临AGI时代,智能体将会继人、物之后成为最新形态的网络通信对象,移动网络发展将进入新的拐点。因此,移动网络也将面临全新使命,需要针对智能体构建新的网络体系,以满足大量智能体随时随地互联和协作的需求。 智能体通信与人和物的显著差异性主要体现为: 多样化互联互通需求:与手机终端和IoT设备相比,智能体最大的独特之处是会主动发起相互通信与协作,共同完成人类赋予的复杂任务。因此,智能体在接入、组网和会话方式上均存在特殊诉求。比如智能体接入网络时需要确认数字身份,以便在相互协作 时互相认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