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ADB]:推动全球温室气体核算,以促进企业气候行动和亚洲实践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推动全球温室气体核算,以促进企业气候行动和亚洲实践

2024-06-06ADB测***
推动全球温室气体核算,以促进企业气候行动和亚洲实践

政策 No202410六月简短 关键点 促进可持续性和气候信息披露正成为一项关键的corporatestrategy。标准化信息披露正在推进,部分地区的强制披露和法律正在实施。最强调的方面是基于GHGProtocol测量温室气体GHG排放 。排放数据有助于投资者评估公司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和机遇的能力。范围3排放(来自供应商和用户)占公司总GHG排放的70以上。测量范围3排放具有挑战性但至关重要,以了解风险集中的地方。仅对范围1和范围2排放实施强制披露可能会诱使公司外包排放,从而产生减量幻觉。需通过纳入特定国家排放参数来改进GHG估计。编制详细的基于活动的排放因素数据至关重要 ,但具有挑战性。开发特定国家的排放因素可提高GHG会计质量,有助于设定减排目标,并可能吸引私营部门对脱碳项目的投资。 推动全球温室气体核算,以促进企业气候行动和亚洲实践 SayuriShirai,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可持续政策顾问;庆应义塾大学政策管理学院教授 LeNgocDang,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研究助理 1引言 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大型上市公司中。对于公司来说,沟通其对实现净零温室气体排放(或碳中性)的承诺和详细策略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策略强调,在众多要素中,公司应持续计算实际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和展望,采用统一方法,并展示其减排目标的进展情况。 世界已进入一个时期,在此期间,针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不再仅仅是使用“生态”、“环境友好”和“天然”等词汇进行的品牌或营销策略。除非公司的行为真正被认为有利于环境,否则公司面临绿色漂白和诉讼批评的风险,这可能导致声誉受损和潜在的商业伙伴及投资者的流失。因此,公司提高信息透明度并与广泛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对话至关重要,包括股东、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供应商以及民间社会团体。这种被称为参与的对话不仅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公司脱碳努力的机会,还作为收集全球趋势和其他公司行动信息的宝贵平台。在全球公司中,首席执行官和其他董事会成员在参与投资者方面的领导作用日益增强。 2024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ISSN24116734D OIhttpsdoiorg1056506DMHO1958 此项工作受CreativeCommons署名非商业性相同方式共享40国际许可协议许可。 为了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并扩大气候融资规模,公司根据全球标准,尤其是那些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Foundation)于2021年设立的全球可持续性标准委员会(ISSB)制定的全球标准,披露与气候相关的信息至关重要。2023年6月,ISSB发布了两个重要的标准:《可持续发展相关财务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IFRSS1)和《气候相关披露》(IFRSS2)(ISSB2023a2023b )。IFRSS2包括了基于四个支柱的气候相关披露的详细描述:治理、战略、 风险管理和指标及 目标。这些标准还包括七个跨行业指标,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由于这些数据对于衡量和评估气候变化缓解行动及其相关的气候金融至关重要,因此 ,促进企业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是全球各国政府 和金融监管机构的第一步。 这份政策简报是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ADBI)与亚洲开发银行(ADB)合作发起的“亚行亚行亚洲气候金融对话”项目的一部分,旨在促进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各国政府、金融监管机构和中央银行关于气候风险和机遇的信息交流和意识提升。对于他们来说,深入理解根据全球标准促进企业和金融机构披露气候相关信息的重要性也至关重要。了解该区域内每个经济的披露和相关金融政策也将有助于防止方法碎片化,从而在确保金融稳定的同时,共同扩大气候融资规模。 自2023年11月启动以来,亚洲气候金融对话于2024年2月举办了第二轮峰会,亚洲12位金融监管机构参与,就促进企业气候相关信息披露以及在估算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方面的挑战,尤其是第三范围排放数据进行了密集的信息交流和讨论。1此外,2024年4月举行了一次能力建设研讨会,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多个国家的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的工作人员提供有关气候相关概念(包括风险和机遇及其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如销售额、利润、现金流量、资产负债表和融资渠道)的详细信息;上述四个支柱的基本气候相关披露格式,以及IFRSS2的主要特点;以及来自日本和大韩民国(ROK)的主要公司的实际案例研究。 由于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是基本且必要的数据,本政策简报重点讨论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及测量问题。同时,也突出了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改善亚洲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方面的举措。以下是一系列关于亚洲气候金融的相关论文。 对话也已发表(Shirai2023a2023bShiraiandDang2024)。 2以温室气体议定书为基础的全球温室气体核算 一项与可持续性和气候问题相关的企业战略行动是信息披露,这包括数据和目标。除了年度证券报告中展示的常规财务信息之外,披露与气候相关的信息正在逐渐标准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或即将实施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和立法。 21三种温室气体排放类型 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最重视温室气体(GHG)的测量 。温室气体有多种类型,即释放到大气中并形成一层隔热层,阻止热量逃逸到太空并使其被困在大气中的气体。这进而导致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大多数温室气体排放源于与能源和交通运输相关的经济和工业活动,这些活动涉及燃烧化石燃料。在这些气体中,二氧化碳(CO2)占 2 超过70的总量,其次是甲烷(CH),其他。 4 包括氧化亚氮(NO)、氟烃(HFCs)、 2 全氟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SF),和 6 氮trifluorideNF3、CO、CH和N2O被排放 3242 通过化石燃料燃烧。CO也被排放 2 从森林退化、森林砍伐以及其他土地利用。CH也以大量形式排放。 4 畜牧业与农业。NO产生自 2 农业活动,如合成肥料、HFCs(氟烃)、PFCs (全氟化合物)、SF(六氟化硫)和NF(氮氟化物 ),在温室气体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63 与制冷、空调和电子产品制造相关的排放。 在设定减排目标之前,公司应先收集和测量有关它们在不同生产阶段排放量的时间序列数据。温室气体(GHG)的计算和披露的国际标准是《温室气体协议》。该协议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建立的非营利组织温室气体协议倡议(GHGProtocolInitiative)开发,旨在承认 1参考Box1对GHG排放进行分类。 需要对企业碳核算和报告采用一致的方法。全球各公司已广泛采用这一标准,该标准也得到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推广 。尽管存在其他标准,但全球共识是温室气体排放 数据应按照此协议进行披露。 温室气体协议使用“范围”一词将温室气体排放划分为三类。公司应按照范围1、范围2和范围3(图1)对排放进行分类并披露。 如图1所示,这不仅仅涉及与公司自身生产和运营活动相关的排放,还包括对供应商和客户排放的计算 。这防止了公司看似减少自身的排放或使排放看起来更低。例如,一家公司可以通过外包这些活动,从而表面上减少生产运营的排放,即看似减少了范围1和范围2的排放。然而,如果披露了范围3排放,包括外包活动的排放,公司就不能声称有明显的减少。温室气体协议为公司提供了一个框架,以全面覆盖所有活动,并提高披露的透明度和一致性。 箱子1:温室气体排放分类 范围1公司运营活动直接产生的排放。这包括燃料 (如重油、城市煤气、煤油、液化石油气、汽油等)燃烧产生的排放。例如,公司锅炉、燃烧设备、加热装置和联合循环设施的排放,以及公司拥有的叉车、运输车辆和商用车辆的排放。此外,还包括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排放以及在工厂内使用或释放温室气体的排放。 范围2:由于从其他公司购买电力消耗或使用购买的蒸汽和热能而产生的间接排放。 第三范围:在整个过程从上游到下游的排放,不包括第1类和第2类排放。第3类排放,也称为价值链排放,被分为15个类别(图1)。 来源:温室气体协议(2021年)。 即使只有大型公司必须遵守强制披露要求,来自中小型企业的数据对于计算范围3排放是必要的。此外 ,对于银行的披露,需要范围3(第15类)的融资和投资活动数据。因此,即使较小的公司没有义务正式披露其排放,他们也应意识到,其大型客户公司或银行可能会产生影响并要求此类数据。 一些该协议的使用者可能担心这种测量做法可能导致公司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出现重复计算。例如,某公司的自身生产排放将被归类为公司A的第1类范围1排放,但公司A从公司B购买的商品相关的排放可能被归类为公司A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第3类(上游)类别1,如图1所示。从公司B的角度来看 图1:测量温室气体排放 1 2 3 4 5 6 7 8 范围3(上游) 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资本货物 燃料和能源相关的 活动(不包括在内)一或二范围) 上游运输和分配 运营中产生的废物商务旅行 员工通勤 上游租赁资产 直接(范围1) 所有直接排放 间接(范围2) 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来自消费 购买电力、热能或蒸汽 范围3(下游) 9下游 交通运输与分配 10销售品的处理产品 使用已售产品 12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处理销售产品 13下游租赁资产 14特许经营 温室气体(GHG)温室气体。来源:作者根据温室气体协议(2021年)编制。 视角:在生产自产商品时的排放记录在范围1中,而将这些商品销售给供应商或用户的排放可能包括在范围3(下游)中,特别是第10类(销售产品的处理 )或第11类(销售产品使用)。如果将这些数据全 部合并,公司A的自有排放数据和公司B的数据将被计算两次。如果以同样的方式合并其他公司的排放数据,这种影响将得到加剧即各公司的排放数据会在价值链流程中的某处多次出现。这种对多家公司排放的多次计算显然会导致总排放量的高估。从根本上讲,即使存在重叠,排放的计算并不被视为问题。这反映了计算三个范围排放的目的在于了解每家公司如何应对温室气体问题,而不是将排放归因于特定实体。将排放分类到各个范围有助于识别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的气候变化转型风险,而了解这一点可能成为考虑减排措施和抓住新商业机会的催化剂。更详细的例子将在后面提供。 22重点针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三级范围 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三范围通常占公司总温室气体排放的很大比例,占70至90(根据2021年GHG协议和2020年CDP)。因此,测量和理解这些排放对于有效的减排至关重要。 图2展示了由全球环境披露促进组织CDP提供的数据 。它说明了许多行业的第三范围排放量远大于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的排放量。例如,几乎所有交通运输原始设备制造商(包括汽车、航空航天、造船、发动机和电机)的排放都归因于第三范围(下游)第11类(用户排放)。食品、饮料和烟草行业的第三范围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0以上,因为排放主要集中在上游类别1(原材料采购)。在银行中,代表融资活动的第15类第三范围排放量至关重要。这突出了仅关注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排放量以进行减排努力的不足。了解排放按范围和类别的分布,使公司能够预测在实施碳定价和排放控制等政策时气候变化转型风险可能出现的领域,并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旦了解了温室气体排放的范围,公司应考虑定义其将计算的“边界”:从其主要生产和运营场所开始,包括国内外场所,然后在其主要子公司的合并基础上包括排放。最终,其所有场所和子公司都应纳入计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S2全球气候相关披露标准要求对“合并”和其他相关实体分别披露排放。对于刚开始披露排放数据的公司,应优先考虑单独披露。 图2:各领域1、2、3的排放情况 0102030405060708090100 农业商品资本货物 水泥 化学品 煤炭 建筑电力企业 金融服务 食品、饮料和烟草 通用金属与采矿 石油与天然气 纸张和林业 房地产 钢铁 运输原始设备制造商运输服务 OEMS原装设备制造商。来源:CDP(2022)。 范围1范围2范围三 并且,逐步将重点转向其他